敦煌莫高窟北区B77窟出土木骨上的回鹘文题记研究

2018-11-01 01:09张铁
敦煌学辑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回鹘敦煌研究院题记

张铁

(1.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院,北京 100081;2.敦煌研究院 考古研究所,甘肃 敦煌 736200)

敦煌莫高窟北区B77窟有前室、中室和后室。前室大部分已塌毁,中室和后室保持完整。中室北壁西部有用白色书写的回鹘文和汉文“六字真言”。[注]彭金章、王建军、敦煌研究院编《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第1卷,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图版107,1(CVII)。后室西部为长方形佛坛,原应有三身雕像,现均残存底部一部分。其中主尊佛像后原有一背屏,1914-1915年被俄人奥登堡盗割,现藏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该窟出土有文书,织物,木骨,泥质类的脱塔、脱佛、塔、彩绘坐佛、涂金粉残佛像等以及幡。据研究,B77窟应为改造过的礼佛窟,其年代距今约725±69年,大致相当于元代,这同出土遗物的时代相吻合,但这只能反映出石窟的改造年代,其开凿年代还要早于这个年代。[注]彭金章、王建军、敦煌研究院编《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第1卷,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第275-283页。本文将首先释读该窟出土的木骨上的回鹘文题记,然后分析和总结梵语-回鹘语的对音关系。

一、木骨上的回鹘文题记释读

B77窟出土木骨编号B77:7,残长81厘米,直径5.5厘米,断面呈方形,四面墨书回鹘文题记。经释读,这些回鹘文题记所记内容为梵语陀罗尼。现分别释读如下:

第一面

此段回鹘文题记来源于梵文,是《大乘无量寿经》

中陀罗尼的一部分或减缩本。在其他回鹘文本中所见陀罗尼为:

第二面

第三面

第四面

二、梵语—回鹘语对音

对音研究是汉语音韵学的术语,在汉语史研究中占有特殊地位。“汉语音韵研究方法的转折就是与对音材料的运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注]徐通锵《历史语言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5页。它首先用于利用番汉对音材料来研究某一时期的汉语音韵,后被用于汉语与各种语言之间的对音以及各种语言之间的对音研究之中。研究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

B77窟出土木骨上的回鹘文题记均是用回鹘文标写梵语,那么,我们可利用这些材料对比对应的梵语,归纳两者之间的对音规律,为回鹘语中的梵语借词研究提供支撑。

回鹘语是公元9—15世纪以古代维吾尔族为主的使用突厥语言的民族、部落使用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回鹘语有8个元音和26个辅音。回鹘文的字母因时代不同,有15—23个不等。[注]张铁山《回鹘文献语言的结构与特点》,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9、58页。

梵语和回鹘语是属于不同语系的不同类型的语言,二者在语音系统上、书写上存在差异。但因回鹘人曾广泛地信仰佛教,因而从梵语直接或间接(通过粟特语、吐火罗语等)借用了很多梵语借词。另外,因玄奘的“五不翻”[注]玄奘提出的“五不翻”最早见于南宋法云《翻译名义序》卷1《十种通号第一》“婆伽婆”条,原文如下:唐奘法师明五种不翻:一、秘密故不翻,陀罗尼是。二、多含故不翻,如“薄伽梵”含六义故。三、此无故不翻,如阎浮树。四、顺古故不翻,如“阿耨菩提”,实可翻之。但摩腾已来存梵音故。五、生善故不翻,如“般若”尊重,智慧轻浅。令人生敬,是故不翻。的影响,因而出现了本文研究的木骨上的用回鹘文拼写梵语陀罗尼的现象。

下面我们在前文释读的基础上,分析梵语和回鹘语的对音情况。

④ 因本文研究的木骨上的回鹘文内容不多,不能包含梵语所有的语音,但为了补齐梵语和回鹘语语音对应表,使之更加完整,作者根据其他回鹘文文献做此补充,并用*号表示。下同。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梵语与回鹘语在语音的对应关系。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特征:

(1)回鹘语在标注梵语时,完全结合了自身的语音条件,即用回鹘语中的语音来标注梵语中有而回鹘语中所没有的语音。

(2)因回鹘语没有送气与不送气的区别,所以梵语的送气辅音在回鹘语中均用不送气表示。

(3)有些回鹘语中没有的梵语的语音,就用相近的语音来表示。

B77:7木骨图片

第一面

第二面

第三面

第四面

附记:本文是敦煌研究院科研处与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研究院(前少数民族语言与古籍研究所)合作研究项目“敦煌旧藏回鹘文研究”。本项目由彭金章先生和张铁山负责。不幸的是,在此项目还没有最终完成之时,2017年7月29日彭金章先生就离开了我们。我们将继承彭先生的遗愿,完成他未竟的事业。本文所依据的照片是由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的梁旭澍、王海云提供的。在木骨回鹘文题记的释读中,得到德国回鹘文专家Peter Zieme教授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猜你喜欢
回鹘敦煌研究院题记
张釜隶书《药洲九曜石题记》
让题记道出文章的灵魂
龙岩市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及舞台题记考述
孝堂山石祠北魏二题记考论
浅析回鹘与契丹的关系
论唐与回鹘关系的历史转折
敦煌研究院与大英博物馆首签合作备忘录
2016敦煌论坛:交融与创新
药罗葛氏迁移河西的原因
中古回鹘民族在敦煌地区的活动及壁画艺术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