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东山水画技法(十)

2018-11-01 07:43
老年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淡墨墨色山石

二、斧劈皴

斧劈皴宜于表现石质山峦,多用中锋湿笔,勾皴并施,兼皴带染,使墨色的干湿浓淡浑融在一起,整体效果一气呵成,不足之处再加补充。斧劈皴由点、线、面三者混合而成,要求工致严谨,能表达出山石磊落铿锵的质感效果。其运用笔墨的程序为,先蘸淡墨,再根据画面要求逐渐加重。皴的笔痕要有疏密虚实,皴的墨色要有浓淡干湿,落墨要求大胆痛快,笔痕要求自然肯定,如以斧劈物所留之痕迹。

图1

图2 斧劈皴画法图例

斧劈皴有大、小之分,其用法基本相同,历代画北方山水的画家多擅此法。纵观古人画迹,可推宋人范宽、李唐为斧劈皴的代表。

勾、皴、擦、渲、染、点

一幅画作的完成,通常是多种技法混合运用的结果,不可能也不应该将这些技法截然分开。但是,我们在分析、学习写意山水画技法的时候,却不能含糊不清,应就其各自的特点综合归纳,找出其规律性的东西。

写意山水画的绘制过程,一般可分为勾、皴、擦、渲、染、点六个步骤,兹将其简述如下:

①“勾轮廓结构”

中国画中的勾法,是以线造型的骨法用笔。山石树木的形状结构,凹凸起伏的关系,均须用线勾出。

②“皴明暗层次”

根据对象纹理,沿着画面轮廓用皴法来表现景物的明暗关系、阴阳向背。越是黑暗的地方,皴的越重越多;越是明亮的地方,皴的越淡越少。最亮的受光面甚至可以不皴。

③“擦厚度”

擦与皴的区别是“皴实擦虚”,因而擦可以补充皴的不足,使之变化更臻微妙,效果更加丰富浑厚。它是用干笔、渴笔、破锋在已皴的部位,酌情下笔的。擦的墨色一般淡于皴的墨色,不能擦的太过,避免将皴的墨韵掩盖或破坏了。尤其不能以“擦”代“皴”,有些地方根本不需要擦,特别是斧劈皴,几乎不需要或很少“擦”。

④“渲含虚”

渲比擦更含虚,常用以补充擦之不足,或者是擦法所难以表现的效果。它是在擦的部位上或擦的部位以外加用淡墨“渲”之,比如画一座山,由山顶向下渐虚,这个虚的部分,皴与擦都不适用了,就需要以“渲”的方法来表现之。

⑤“染明暗气韵”

染的方法在写意山水画中的运用是很广泛的,它用淡色淡墨对画面进行通染或有重点的局部渲染,可以一次染成,也可以多次渲染,视效果要求而定。“渲”与“染”两者很接近,不能决然地分开。如画雨景、雪景、天空、云水等具有特殊气氛的景物时,经常要用染的方法,它是调整画面气韵、增强明暗对比和整体感的有效方法。

⑥“点苍苔”

点法一般在画面初具模样之后才能运用,多在山腰峰头、岭脚树根上点一些苔藓杂草之类的苍茫之物。(图3)点苔的墨色,要重于山石上的墨色,可以起到“醒墨”的作用,提高整幅画面的神采。

点苔并非随意乱点,要有聚散,有呼应,才能点得其所、生动自然。点苔的形式大致分为圆点、长点、直点三种笔法,根据不同的物象灵活运用。远处山头上的苔要随着山石的起伏转折来点,可起到突出山体结构、增强明暗对比的作用。近处的地面、坡石、山峦,以及树干池边的各种苔草杂物,均可用“点苔法”表现。

图3 《秋山问道图》(局部)五代.巨然

猜你喜欢
淡墨墨色山石
“晒石节”让山石灿烂
无色中的有色——李立扬诗歌中的中国画墨色之美
论中国画“淡”的美学意义
观音送子图
孝堂山石祠北魏二题记考论
论中国画“淡”的美学意义
全山石
渴望
黄山石潭现唯美壮观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