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15年,航天信息变了没有?

2018-11-01 01:43
中国计算机报 2018年27期
关键词:航天转型服务

15年前的7月11日,是一个令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难忘的日子。

2003年7月11日,航天信息作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国有高科技IT企业,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功融入中国资本市场。15年后的今天,拥有2万多名员工的航天信息已成长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信息产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15年的风雨历程,15年的成长与蜕变,在数字化转型为整个IT产业发展带来深刻变革的今天,航天信息又一次挺立潮头,用自己的探索和实践书写向“平台+产品+服务”方向转型的新篇章。

为“最良心A股”点赞

在A股市场,航天信息一直表现稳定,其实在很多股民心中,都期待航天信息能有更大的爆发。航天信息总经理於亮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航天信息是一家优质企业,业绩逐年稳定增长,其核心目标是为国家信息化建设贡献力量,为企业、股东和社会创造价值。

第一财经的数据统计显示,从2008年到2017年,连续10年进行现金分红的A股公司有344家,占总数的21.8%,而连续15年分红的公司屈指可数,航天信息就是其中的一家。从2003年上市至今的15年中,航天信息每一年都坚持回馈投资者,累计分红已达42.57亿元,因此也被称为“最良心A股”。

上市15年,航天信息的总市值已由最初的37亿余元增长至现在近500亿元,资产总额也由8亿余元增长至现在的近200亿元,累计创造净利润达173.15亿元,累计向国家上缴税收90.11亿元,这充分体现了一家央企的责任和担当。

依托航天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组织大型工程的丰富经验,航天信息始终秉承以创新技术为支撑的原则,绷紧信息安全这根弦,重点聚焦信息技术产业领域,重点发展金税及企业市场产业、金融科技及服务产业、物联网技术及应用产业三大业务板块,面向政府、行业和企业信息化市场,提供全面系统、智慧领先的信息技术服务和一体化解决方案,并取得丰硕的成果。回想起过去这不平凡的15年中创造的种种第一,首次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的全国上线推广,第一次汉字防伪技术在发票上的应用,全国第一张营改增发票的开出,全国第一家数字粮库的诞生,全国第一次居民身份证的异地挂失受理,全国统一的第一版出入境业务管理系统的上线……於亮仍兴奋不已。

“创建国际一流IT企业集团”,这是航天信息从成立伊始就抱定的信念,并为此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战略规划体系,确立了服务政府、行业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定位,并以企业转型、产业升级为导向,瞄准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坚持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全面深化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在产品(业务)经营结构优化、资本(资产)结构优化以及人才(智力)资源结构优化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突破。

15年来,航天信息逐步拓展和深化业务领域,在不断夯实税务业务的基础上,又在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领域大打攻坚战,坚持创新驱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据统计,2017年,航天信息研发投入比2016年增长15%,研发人员数量比2016年增加22%。目前,航天信息已在全国建立了5个研发中心和1个研发分部,并且与高校、科研院所积极交流互动,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等多种形式共同开发、共享成果。

“对于上市企业来说,业绩是第一位的。2017年,航天信息的营业收入298亿元、利润总额30亿元。今年預计收入和利润相比去年会有更大幅度的提高。”於亮表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航天信息的成长历程就是中国信息化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

温故而知新。过去15年的快速发展确实值得航天信息人骄傲和自豪。但是航天信息人骨子里求新求变的劲头儿也意味着,他们并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转型升级仍是航天信息发展的主线。上市15年是航天信息又一个新的起点。

在2018年7月11日举行的“航天信息上市15周年新品发布会”上,航天信息正式推出“互联网平台”“会员服务”“智慧税务”“区块链平台及应用”和“智慧零售及智慧酒店解决方案”五大领域新品。此举也标志着航天信息新一轮的转型升级战已经打响。

成功的秘诀——创新驱动

於亮提到,多年前他读过一本书《我看英特尔》,虽然书中的很多细节回想起来已十分模糊,但是有一句话他至今印象深刻——IT企业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企业要想发展和进步,就要不断地变化,与时俱进。

记者请於亮总结一下过去15年企业成功的经验,他脱口而出——创新。具体来说,创新又分成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而排在首位的就是技术创新。

航天信息所处的IT行业本身就是一个技术创新非常快的行业。从成立至今,航天信息时刻不敢放松的,就是研发。雄厚的资金、庞大的技术团队、航天的技术优势、清晰的市场和客户定位,保证了航天信息始终处于创新的快车道上。於亮特别提到了航天信息在前瞻性技术上的布局和成果。以现在最热的区块链技术为例,航天信息在两年半前就成立了一支专门研究区块链技术的团队,并与国内的高校、组织经常互动。如今,航天信息在与区块链相关的密码算法、智能合约、区块链交易效率、隐私保护等方面获得了业界领先的研究成果。“我们的前瞻性研究和布局覆盖6大类、19大项,目前正在稳步推进中。这些前瞻性的研究必将对航天信息的转型升极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於亮表示。

航天信息做研发还有一点与众不同,就是产品研发与产品商业化同步进行,一环紧扣一环,一支队伍做技术研发的同时,另外一支队伍则认真研究应用场景、分析客户需求,当一项技术或功能成熟后,马上就能实现商业化。用於亮的话说,技术研发成功之时,也是产品推出之日。还是以区块链为例,航天信息抓住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场景——电子发票,将区块链技术与电子发票相结合,使得发票可以作为报销凭证或用于打官司等流转用途的有效证据。据悉,航天信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发票系统已经在多地上线运行了,运行效果很不错。

除了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以外,航天信息的成功还得益于专注、责任感与合作共赢。长期以来,航天信息一直专注在B2B(企业)、B2G(政府)领域。现在,很多互联网企业高度重视与航天信息合作,也是看重航天信息在2B、2G领域的资源优势、浓厚积累和专业性。另外,作为信息化领域的“国家队”,航天信息具有很强的使命感,始终不懈地努力和追求。秉承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航天信息在业界树立了很好的口碑。“打造一个完整的生态链,创新、专注、责任、合作,这是航天信息成功的秘诀。”於亮总结说。

转型升级是必由之路

张瑞敏曾说过,在海尔的字典里没有“成功”两个字。所有企业的成功只不过是踏准了时代的节拍。当今,数字化转型步伐的越来越快,对于企业来说,既然不能抗拒它,那就尽力追赶它、适应它,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在航天信息的成长历程中,“转型升级”这个关键词,一直陪伴左右。融入时代发展的洪流,将企业的命运与时代、国家的命运结合在一起,在不同的阶段,根据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变化,调整、优化、升级企业的策略部署,这是使命在肩的航天信息的经验之谈。

回顾航天信息的历史,主要经过三个发展阶段,即从单一业务到业务多元化,再到现在的聚焦金税及企业市场、金融科技及服务、物联网技术及应用三大业务板块。

於亮介绍说,航天信息主要实现了六大转变:业务形态从线下转变为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服务理念从被动转变为主动,发展观念从传统思维转变为互联网思维,组织模式从战略牵引转变为以战略为中心,创新形态由封闭转变为开放创新,主业防伪税控单一业务转变为金税及企业市场、金融科技及服务、物联网技术及应用三大业务板块并举。如今,航天信息的业务范围已经拓展至税务、公安、交通、粮食、金融、政务等多个行业,2017年非税产业收入已经占据总收入的77.9%,新业务与防伪税控传统业务对利润的贡献平分秋色。让航天信息更添底气的是,它建立并整合了全国营销服务体系,建立覆盖全国的36家省级服务单位,服务于超过1200万户的企业客户,营销服务网络更加高效。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曾经举办过一次诞生一百周年的庆典活动,当时能够参加的企业只有美国通用电气。可能所有企业都想基业长青,但是成为百年老店必定要迈过无数沟沟坎坎。在剧变的时代,企业如果不是“自杀”(自我颠覆),就是“他杀”(被别人颠覆),或者被时代所“杀”。互联网的大规模兴起已经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对传统企业的颠覆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互联网+”为传统IT企业指出了转型升级的路径。

在上市15周年这个关键节点上,航天信息明确地提出了向“平台+产品+服务”转型的目标。这一次,航天信息又踏准了时代的节拍。

谈到此次转型升级的背景,於亮归纳了以下几方面内容。

首先,轉型升级是航天信息自身发展的必然需求。航天信息制定的“十三五”总体战略目标是“创建国际一流IT企业集团”,到2020年确保实现金融科技及服务与物联网技术及应用产业板块利润贡献率超过60%,力争年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并具备千亿元级的关联资源控制能力。为了实现这些宏伟的发展目标,航天信息必须再上一个新台阶,在转型升级上要有质的变化。

其次,在新技术、新趋势的带动和促进下,转型升级是必由之路。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使得IT行业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身处其中的航天信息必须重新思考并明确自己的战略和定位,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航天信息的转型升级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其客户的需求。随着市场和技术的颠覆性变化,航天信息服务的各类政府、企业客户对信息化的需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更迫切需要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实现融合式发展,以人工智能、大数据推动行业信息化建设,这些都成了航天信息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

在上市15周年之际,航天信息有必要重新梳理走过的道路和成功经验,并以此为指导,引领自身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继续利用先进而成熟的技术和经验,满足广大政企客户的新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航天信息自身的快速发展。

经过十多年的摸索和实践,“产品+服务”被证明是适合航天信息的成功商业模式。但是面对新的形势,“产品+服务”的模式也面临着瓶颈和挑战。於亮表示,航天信息从原来的“产品+服务”走向“平台+产品+服务”,在平台、产品、服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推出财税互联网平台、企业征信平台等新业态。航天信息的新愿景是:打造以安全可靠的软硬件技术及产品为核心,以财税互联网平台为依托,以线上线下的智慧化服务和系统集成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力为特色,以大数据运营为代表,融合各类数据,联合合作伙伴,聚集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打造多方共赢的产业应用生态圈,用信息和数据的力量改变社会运行和管理方式。

航天信息此次发布的五大领域新品,以数字技术聚合产业生态,以智慧科技和经验积累引领行业发展,旨在服务行业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转型需求,打破政企客户转型升级的壁垒。

具体来看,“互联网平台”包括财税互联网平台、企业征信服务平台和智慧市场监管平台,是航天信息重点打造的三大业务平台。各平台针对不同场景开发了多项应用,初步形成辐射状的网络布局,并充分整合线上需求,集聚线下能量,打造线上线下一体的营销服务体系。

新发布的“智慧税务”包括税种联动、财政电子票据、电子税务局三项业务。其中“税种联动”是航天信息对企业所得税、车购税等税种服务的改善;财政电子票据全闭环电子化,支撑国家非税收入管理,助力政府深化“最多跑一次”的改革;“电子税务局”则从线上到线下全方位助力国地税深化改革,让更多纳税人从此告别“两头跑”。

航天信息推出的区块链开发平台,提供资产管理、数据流转、信任接入和智能监管等服务,可应用于电子发票、粮食质量追溯、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为适应业务模式的转变,航天信息推出了“会员服务”,转变产品组织形式,提升服务质量,可为会员企业提供财税提升、经营助推、咨询解惑、人才培养等多维度、丰富的产品和服务权益。通过持续的转型升级,航天信息在金税领域实现了由政策性收费向商业服务的转变。

本着精准对接用户需求、深度满足用户需要的原则,航天信息打造了“智慧零售业务解决方案”和“智慧酒店业务解决方案”,形成新的业务发展模式,打造新的业务增长点。

从战略到业务模式,从技术、产品到场景化的解决方案,航天信息的转型升级落在实处。

平台为王 入口为王

向“平台+产品+服务”转型,这是航天信息在互联网思维下的新主张。

近几年,平台型企业被认为最有希望成为“独角兽”。无论是资本层面还是企业实体,也无论是行业龙头还是初创企业,平台化都成了一种时髦。阿里巴巴、腾讯等都是成功的平台化企业。难道航天信息也想成为一家“典型的互联网企业”?答案是否定的。

“以税务业务为例,航天信息所说的产业升级,就是从以增值税为核心的产品提供商和服务商,转型为以局端业务和企业业务并重,用互联网和信息新技术为国家各类税务系统提供以电子税务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化服务,同时以会员业务为抓手,更好地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所谓企业转型,就是改变航天信息的商业模式,将政策性收费转化成市场性收费。”於亮表示,金税及企业市场产业、金融科技及服务产业、物联网技术及应用产业三大业务板块齐头并进、三足鼎立,是航天信息在今后一段时间实现转型升级的核心内容。

传统IT企业经营的是产品,而互联网企业经营的是客户,更注重客户体验。随着“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不断渗透,传统IT企业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两类企业在相互学习,不断融合,这也为平台化企业的诞生提供了土壤。

向“平台+产品+服务”转型是航天信息的发展目标,但这一转型并不是从今天开始的,航天信息旗下已经有了多家平台化的企业。

於亮表示,航天信息的发展思路与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有所不同。互联网企业大多以B2C业务为主,而航天信息的定位从未改变,就是聚焦在2B和2G领域。航天信息拥有1200万优质的企业客户,熟悉行业应用,拥有领先且成熟的行业方案和遍布全国的销售和服务体系,可以充分发挥线上线下一体的营销服務体系的优势,为客户创造价值。无论是战略、定位,还是解决方案和服务,航天信息与典型互联网企业之间有明显不同,而这种不同也成就了航天信息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未来,产品上的差异化会进一步缩小,快速、可靠、高质量的服务对于用户来说更具价值。这正是航天信息的价值和优势所在。去年,航天信息提出要做“系统集成商+大数据运营和服务商”就是顺应潮流之举。今年,航天信息再提平台化,是想成为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新入口”,承载更多的客户、应用,并打造合作共赢的生态价值链。

“平台为王。”於亮表示,“其实互联网平台与平台化公司是一回事。互联网是大势所趋,不管什么行业,只要是与IT相关的企业和应用都必须以互联网为基础。”

马云说,未来30年,各行各业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未来并不属于互联网公司,而是属于利用好互联网的公司。於亮则说,未来也不会有互联网公司、传统IT企业之分,新一代IT企业比拼的就是服务,看谁能更准确地把握用户的需求,满足场景化的需求,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航天信息,期待下一个15年的辉煌。

猜你喜欢
航天转型服务
航天梦,我的梦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逐梦航天日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转型
沣芝转型记
航天股为何遭爆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