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视角下高校精准资助工作探究

2018-11-01 07:00鲁振杨世源宋冬晓张国彬王高飞高璐
求知导刊 2018年25期
关键词:资助精准扶贫精准

鲁振 杨世源 宋冬晓 张国彬 王高飞 高璐

一、高校资助工作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已形成以国家助学贷款为基本途径,以国家助学金等各类助学金为重要抓手,以其他各类奖学金为辅助手段的多位一体资助体系[1],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对象识别不精确

各高校采取的认定形式一般是学生自愿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然后二级学院审核认定上报学校批准。认定的依据一般是由当地民政部门或街道办事处出具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但是部分地方碍于同乡情面,对调查表的真实性缺乏严格审查,并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贫困的标准有差异,没有一个统一的量化标准。部分学生即使家庭条件困难,但自尊心較强而不愿意提出申请。

2.资助形式单一化

当前高校的资助政策主要有“奖、勤、补、助、贷、减(免)”,但是基本上都是一些物质层面的资助,缺乏心理上的关怀和发展型育人。目前部分高校资助形式单一,资助工作方法粗暴,不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和自尊。部分高校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容易忽视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尚未充分地将资助育人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资助育人功能,未能提升受助学生的全面素质[2]。

3.重资助而轻管理

很多高校只重视贫困生的认定和发放资助,忽视了管理工作和一些配套措施,削弱了资助的效果。部分高校资助档案建设工作落后,没有建立起一个系统的资助档案。部分高校每学年认定完后就不再重视,没有做到动态管理。此外,对资助工作的效果缺乏及时的反馈和评估。

二、高校精准资助工作探究

山东师范大学作为“山东省百佳学生资助工作单位”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从“精准扶贫”的视角入手,通过精准识别、精准资助、精准管理,坚持资助与教育并举、助学与育人并重,不断创新资助形式,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资助体系。

1.精准识别,夯实育人基础

精准识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资助工作的基础。建立四级评审机制,每学年初学生向学院提出书面申请以及相关材料,先班级审定,由申请学生所在宿舍代表、班级主要学生干部和学生代表成立班级审定小组,对申请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考察核实;再年级审定,由辅导员和年级主要学生干部进行全面核实和确认,初步确定贫困学生名单;再学院审定,各学院成立认定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学生情况和班级意见确定学院贫困学生级别和名单;最后学生处资助管理中心汇总复核。

此外,每年寒假都会组织全体辅导员进行家访,实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

2.精准资助,构建多维体系

开展精准的帮扶活动是资助工作的关键。克服单一形式的物质资助,构建起全方位资助体系。“春风送暖”“夏季关怀”“秋实筑梦”“冬日暖阳”的四季帮扶体系实现了资助的全时间段覆盖;“助翔行动”以发展型资助为理念,通过海外素质拓展、人际交往能力提升、求职面试技巧训练等活动实现了资助与育人的统一;“专项资助”针对学生的一些突发情况或暂时的经济困难进行帮扶。

3.精准管理,提升资助效果

学校可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档案,实行动态管理,每学期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组织学院对认定学生进行抽检和资格复核,利用大数据理念和技术,根据一卡通、通信资费等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经济状况,不符合认定条件的学生取消其资格,实现扶贫对象的有进有出。及时跟进学生的发展状况,了解其学习和思想动态,防止学生随意挥霍资助金或养成不劳而获的陋习,更不能让部分学生钻制度的漏洞。

参考文献:

[1]蒋莹颖.高校学生精准资助模式探究[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4):36-39.

[2]杨士同,侯华伟,郭 晋,等.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精准长效机制探析——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7(51).

猜你喜欢
资助精准扶贫精准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开展专利申请相关政策专项督查的通知》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