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伐措施对火炬松赤枯病、枯梢病等病害的影响

2018-11-05 08:02黄贵福
绿色科技 2018年17期
关键词:感病间伐病株

黄贵福

(福建省上杭县林业局珊瑚林业站,福建 上杭 364225)

1 引言

通过间伐措施对火炬松赤枯病、枯梢病等病害的影响,寻找一种改造现有重病火炬松林的方法,进而探明林分密度与火炬松主要病害发生的关系,以便为造林规划设计时确定合适的初植密度提供可靠依据。

2 材料与方法

2.1 间伐设计

(1) 样地选择:样地选在官庄乡德康村,造林地14林班16大班2小班7年生的火炬松林、该小班面积8.6 hm2,样地为Ⅲ类地,西北坡坡度20°,中坡至下坡,火炬松密度为160株/亩,平均树高4.5~5.5 m,平均胸径8.5~10.5 cm,赤枯病平均病株率90%,平均感病指数50,枯梢病病株率约75%,病指数约58。

(2) 间伐方法:间伐强度分为两级,间伐后保留株数分别为120株(A)和80株(B),并设对照(O),三个重复,间伐时间为2015年10月。

2.2 调查方法

间伐前、间伐后一年调查火炬松的感病程度,感病程度分级按常规做法一样。

3 结果与分析

间伐前后的调查结果如表1。以感病指数为主,对病害减轻程度进行方差分析。

3.1 间伐对赤枯病、落叶病、赤落叶病发生的影响

方差分析结果(表2、表3)表明,各处理间感病株率△P差异显著,感病指数△S差异极显著。对感病指数△S进行多重对比后可知,A、B处理与O差异极显著,A与B差异不显著,说明两种强度间伐都能极显著地减轻赤枯病、落叶病和赤落叶病的危害。

表1 间伐措施前后火炬松病害发生程度

表2 间伐情况:火炬松赤枯病△P方差分析

多重对比(LSD法)

处理均值95%显著性99%显著性142.700003241.333333311.33333

表3 间伐情况:火炬松赤枯病△S方差分析

多重对比(LSD法)

处理均值95%显著性99%显著性140.0333333237.200003334.666667

3.2 间伐对枯梢病发生的影响

方析分析结果(表4、表5)表明,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对感病指数△S进行多重对比后可知,A、B处理与O差异极显著,A与B差异不显著,说明两种强度间伐都能极显著地减轻枯梢病的危害。

表4 间伐情况:火炬松枯梢病△P方差分析

多重对比(LSD法)

处理均值95%显著性99%显著性150.4666633244.000003332.666667

表5 间伐情况:火炬松枯梢病△S方差分析

多重对比(LSD法)

处理均值95%显著性99%显著性149.2666733244.666673335.066667

4 结语

(1)松赤枯病、落叶病、赤落叶病和枯梢病的发生与林分状况、土壤条件有关。通过间伐,①可以改善林分的透光通风条件,扩大营养空间,促进火炬松的生长势,提高抗病能力;②可以改变寄生和病菌的空间分布结构;③可以减少侵染源,因此可以减轻病害的危害。

(2)间伐情况结果也说明火炬松林分密度过大会加重病害的发生,因此在生产上应适当稀植,这样既可降低造林成本,又可减轻病害的发生程度 ,减少病害防治费用。

(3)两种强度间伐的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因此从防病的角度来说,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间伐强度或初植密度。

猜你喜欢
感病间伐病株
白粉病对葡萄叶片光谱反射特征及叶片生理的影响*
烟蒜轮作对易感病烟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间伐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其水源涵养能力研究
烤烟感病苗与健康苗根围基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
一次间伐对速生桉树大径材增长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
山西临猗苹果园间伐技术应用效果调查与评价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美国西瓜种质资源对白粉病 生理小种2WF的抗性筛选
谈抚育间伐间隔期内林分的动态分析
山东省近期蔬菜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