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内科治疗昏迷患者的临床分析与研究

2018-11-05 10:54祁盛青
关键词:生命安全内科我院

祁盛青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人民医院,青海 海东 810500)

昏迷(coma)在临床上被看做危重症,是指患者完全丧失意识的一种情况,表明患者脑皮质功能出现了严重障碍,需要及时给予诊断和治疗。此前针对昏迷患者的治疗带有流程化、模式化特点,应在现有基础上给予提升和优化,研究指出明确了解患者昏迷的原因再进行治疗,有助于保证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命安全,我院针对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调查,所获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急诊内科昏迷患者41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急诊内科昏迷患者41例作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51~74岁,平均年龄64.2(±1.4)岁;观察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52~73岁,平均年龄(64.1±1.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所有患者满足昏迷的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知情自愿参与调查,签署知情同意书。(3)排除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排除中途退出的患者。

1.3 方法

调取对照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患者昏迷的原因,并分析合理的治疗方式,再将相关方式应用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中。诊断方式上,要求结合患者的病例资料和综合检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疾病类型,包括是否存在昏迷以及农药、煤气中毒病史等,必要时应用CT机进行检查,了解患者脑组织和主要脏器的功能情况,快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治疗上,强调以患者的病情作为核心,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同时综合考虑患者的其他临床症状,保证患者得到全面治疗,部分患者颅内压升高导致昏迷,要求使用甘油、甘露醇进行颅内血压控制,对于昏迷后出现呼吸困难的患者,还要求给予吸氧辅助,对于体内水电解质紊乱的患者,应进行水电解质的纠正治疗。

1.4 观察指标

本次调查主要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取量化指标进行对比,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或者得到控制,意识恢复为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一定改善,意识基本恢复为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改善或者恶化、死亡,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上看,观察组患者的情况更理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治疗有效率 [n(%)]

3 讨 论

昏迷(coma)可能由多种原因引发,一般会导致患者意识丧失,临床上将昏迷分为四大类,即轻度昏迷、中度昏迷、重度昏迷、过度昏迷,患者均表现为晕厥、意识丧失、行动能力丧失。轻度昏迷情况下,患者的意识和行为能力同步丧失,缺少对外部环境刺激的反应,少数患者出现眼部活动(可能为非自主性),部分患者面临疼痛刺激有所反应,血压、呼吸和心跳等核心指标正常或者变化不大。中度昏迷情况下爱,患者眼球不再动作,对疼痛的刺激也缺乏反应,血压、呼吸和心跳等核心指标出现异常,少数患者出现病理反射。重度昏迷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出现排泄失禁情况[1]。过度昏迷患者则出现脑组织功能严重异常,甚至“脑死亡”,需要通过设备维持呼吸,应用药物持续血压,这一部分患者有较大几率死亡。在针对昏迷患者的救治中,通过急诊内科给予常规性治疗,包括吸氧辅助、药物升压等等。在此基础上,还要求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昏迷原因的判断,以保证急救治疗的有效性。部分患者由于高血压导致心脑血管功能异常、昏迷,应在治疗的过程中优先进行血压控制,也有部分患者受到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困扰,在进行救治的过程中,需要设法提升患者的血糖指标,适当补充糖分进行治疗[2]。针对部分患病较多的患者,应拟定全面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从结果上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87.81%,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了更有效的保证。

综上所述,急诊内科治疗昏迷患者的昏迷原因较多,需针对性开展治疗工作,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猜你喜欢
生命安全内科我院
内转科型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生命安全教育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设置的困境与策略研究
生命安全教育理念下的小学体育和健康教育探究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关于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若干思考
生命安全教育背景下学校武术课程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