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指导在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心功能训练中的应用价值

2018-11-05 10:54
关键词:心功能冠心病康复

高 杨

(内蒙古包钢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血管出现粥样硬化,血管管腔由此变窄,严重甚至发生阻塞,影响正常血供,心肌细胞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由此引发心脏疾病,炎症、栓塞等导致血管管腔狭窄、闭塞均属于冠心病范畴。发病原因包括高血脂、高血压,当患者大量饮酒、吸烟,体力活动增加以及情绪激动时也可导致发病[1]。临床治疗该病分为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可扩张管腔,增强血流量,将支架置于血管狭窄处,避免再次发生狭窄,成为临床治疗首选方式,但由于治疗存在一定损伤性,因此要加强护理,保证治疗效果,提升其生活质量。文章探讨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心功能训练中应用康复指导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介入治疗,按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53~72岁,平均(61.57±1.46)岁;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53~73岁,平均(61.61±1.4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心内科常规住院指导,给予健康宣教,进行心理、用药指导,饮食管理和出院宣教,发放疾病健康知识手册,指导进行基础康复治疗。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康复指导。1.在院期间结合患者病情和健康状况对其进行全面评估,在此基础上制定康复治疗方案,指导进行关节伸展运动,康复治疗强度循序渐进,以患者耐受度为宜;指导其进行哑铃、步行、太极拳等运动,结合运动后身体状况调节康复治疗方案,若无气促、心悸等症状可增加运动量。运动过程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若发生疲劳、气促等症状应及时停止运动并给予相关措施,运动时间20 min/次。2.出院时为患者制定康复训练方案,术后1个月进行低强度节律运动,缓慢上下楼梯,4~8 min/次,2次/d,若出现疲劳、胸闷感和气促等症状时及时停止运动,休息再逐渐恢复运动。3.术后3个月指导患者进行爬山、游泳、慢跑等运动,可佩戴心率表进行自我监测,观察心率变化,运动量以患者耐受度为宜;定期进行上门随访,对其生活习惯、身体状况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和健康状况调整康复方案;嘱患者定期来院复查,监测心率、心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心功能情况,评估两组生活质量。心功能情况主要观察6MWD、LVEF和LVEDD指标。生活质量情况应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ADL)进行评估[2],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心功能情况

干预前两组6MWD、LVEF以及LVEDD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6MWD、LVEF以及LVEDD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功能情况的评估(±s)

表1 两组心功能情况的评估(±s)

组别 6MWD(m) LVEF(%) LVEDD(mm)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45) 341.52±2.38 391.25±1.54 53.74±1.35 58.96±1.27 57.94±1.63 53.12±1.26观察组(n=45) 341.47±2.35 453.17±1.61 53.69±1.28 65.33±1.52 57.86±1.59 48.04±1.48 t 0.100 186.438 0.180 21.573 0.236 17.532 P 0.920 0.000 0.857 0.000 0.814 0.000

2.2 生活质量

干预前两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的评估(±s,分)

表2 两组生活质量的评估(±s,分)

组别 ADL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45) 30.17±1.56 60.53±1.29观察组(n=45) 30.09±1.51 72.64±1.43 t 0.247 42.181 P 0.805 0.000

3 讨 论

冠心病多发于老年人,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均是诱发该病的危险因素,临床主要症状为心绞痛,严重者可发生猝死,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影响其生活质量。临床治疗该病的首选方式为介入手术,手术存在一定创伤性,因此在给予治疗的同时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改善健康状况,促进患者恢复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3]。

文章结果表明对照组患者心功能情况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分析原因发现,常规护理模式给予患者基本治疗,进行心理、饮食管指导和健康宣教,给予康复运动指导,发放健康知识宣教手册,嘱患者进行康复运动,一定程度促进恢复,改善心功能,生活质量由此提升,但缺乏系统性护理方案,因此干预效果并不理想。有研究发现康复指导应用于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心功能训练中效果更佳[4],结合本文研究看出,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更明显,生活质量更高,分析原因发现康复指导根据患者病情和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为其制定针对性康复运动方案,术后不同时期采用不同运动方式,有效促进患者恢复,改善其心功能指标;定期进行回访,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及时调整运动方案,保证康复运动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将康复指导应用于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心功能训练中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促进其恢复,生活质量由此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心功能冠心病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