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进一步扩大开放探析

2018-11-05 02:21卢方琦广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广州510032
产权导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广州发展

卢方琦(广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广州 510032)

广州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千年不衰的对外通商口岸,素有“千年商都”之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开放是融入城市血脉的基因。当前,国内国际发展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结合实际将开放的历史传统继续发扬光大,值得深入总结和思考。

1 广州新时代扩大开放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判断,要求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广州扩大开放适逢其时、意义深远。

1.1 扩大开放是当好“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排头兵的内在要求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对广东工作明确作出“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指示。广州履行省会城市责任,提出了当好“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排头兵的目标定位。只有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不动摇,持之以恒在扩大开放上做文章,才能将全面开放落到实处,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对标对表国际最先进经验做法,破解体制机制弊端,构建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框架;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2 扩大开放是落实中央对外开放决策部署的行动宣示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发表主旨演讲,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并宣布采取四方面重要举措扩大开放,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广州是我国的重要中心城市,拥有自贸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级新区等众多高水平开放载体,有责任、有基础继续发挥头雁作用,在全国扩大开放的行动中先行先试,当好向世界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窗口。

1.3 扩大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型全球城市的必由之路

国际权威研究机构——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组织(GaWC)发布的最新《世界级城市名册》表明,世界一线城市中90%以上都是海港、空港城市。以海港、空港等为载体走开放发展之路,密切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联系,这是绝大多数全球城市的共同特征。广州经济体量长期位居国内前四,目前已突破3000亿美元大关,与香港、新加坡、首尔等全球城市相当。去年,广州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提出到2050年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型全球城市的宏伟愿景。从国家中心城市到全球城市是一个巨大的跨越,需要更加坚定地秉持开放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与世界接轨,深度融入全球化发展浪潮。

2 近年来广州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一手抓开放硬件建设,大力推进国际航运、航空和科技创新枢纽建设,构建链接全球的枢纽网络;一手抓开放软件建设,积极向国家争取开放政策,优化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开放型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2.1 产业发展欣欣向荣

着力实施IAB、NEM产业发展计划,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以产业吸引优质外资进来,富士康、思科、通用电气、百济神州等世界知名企业纷纷落户,其中富士康预计投资610亿元建设10.5代显示器全生态产业园,这是广州有史以来引进的最大外资制造业项目。目前,在穗外商投资企业超过3万家,世界500强企业达298家。成功争取国家自贸试验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临空经济示范区等政策,带动一批新业态蓬勃发展,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227.7亿元,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一,占全国海关监管总值的1/4;邮轮旅游连续保持高位增长,去年旅客量达40.35万人次,上升至全国第三位。

2.2 贸易投资稳步增长

商品进出口总额攀升至1438.78亿美元,其中出口五年增加268.75亿美元、年均增长7.8%。实际利用外资额由2012年底45.75亿美元上升至去年底62.9亿美元,年均增长6.6%。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国家双向贸易投资不断扩大,截至去年底,与沿线国家累计进出口总值突破1万亿元,在沿线国家投资设立158家企业(机构),中方协议投资额30.39亿美元;沿线国家在广州直接投资设立企业3123家,合同外资、实际外资达57.57亿美元、32.84亿美元。中国—沙特吉赞经济城列为国家级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区,中新(广州)知识城有望上升为国家双边合作项目,中欧合作示范园区、广州中以生物产业孵化基地等特色产业园区落地建设,中欧班列实现“一周一列”常态化运营。

2.3 国际交往持续拓展

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成果丰硕,国际“朋友圈”日益壮大,驻穗总领事馆、对外友好交流合作城市分别增加至62个、71个。每年举办广交会、金交会、创交会、文交会等高端展会70余场,其中广交会春秋两季展览总面积230多万平方米,吸引境外采购商近39万人,促成出口成交约600亿美元,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大展。去年成功举办《财富》全球论坛,参会世界500强企业152家、全球副总裁以上高层代表118人,两项数据均创出历届新高,有力地提升了城市的国际影响力。积极推进中外城市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连续四届当选世界城地组织联合主席城市,推动创设了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广州-奥克兰-洛杉矶三城经济联盟等高端平台,服务国家外交总体布局的能力不断增强。

广州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值得肯定,但也应正视当前存在的一些倾向性、长期性问题和挑战:一是全球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特朗普挑起的中美贸易摩擦有愈演愈烈之势,出口形势不容乐观,贸易平衡发展亟待提上议事日程;二是在国家全面开放的总体部署下,国家中西部、内陆地区通过不断完善空港、铁路港、信息港,对外开放节奏明显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往来日益密切,沿海地区城市的开放先天优势有所减弱;三是广州贸易投资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出口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外资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本土企业走出去发展的意愿和能力有待加强,会展会议、邮轮旅游、跨境电商等新兴态对经济的支撑作用还较薄弱。

3 广州下一步扩大开放的措施建议

面对外部发展环境的挑战和自身存在的问题,广州迫切需要发扬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历史传统,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实现开放型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当好“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排头兵提供有力支撑。建议采取五方面措施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3.1 提升金融发展能级

加强与麦肯锡、波士顿、普华永道等国际顶尖咨询机构合作,完善金融国际化发展路径的规划设计。争取放宽外资股比限制,推动全球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金融巨头落户,设立合资全牌照证券公司、科技保险公司等法人机构。强化与国家“一行三会”的沟通协调,推动创新型期货交易所尽快批筹。与上海、深圳、香港证券交易所开展战略性合作,推动更多本地企业赴境内外资本市场挂牌上市,倒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吸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等各类创投机构集聚广州,搭建投融资交流服务平台,促进资本与项目深度对接,完善科技企业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优化金融功能区布局,高标准推进相关改革试点工作,大力发展绿色金融、跨境金融、融资租赁等新业态,争创金融后发优势。优化金交会、国际金融论坛、中国风险投资论坛等高端平台,提高金融全球话语权。促进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推广移动支付、区块链等技术应用,培育经济新增长点。

广州电视塔

3.2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发挥在汽车、船舶、航空航天领域的产业基础优势,密切关注国家放宽汽车、船舶、飞机外资股比限制部署,鼓励广汽、广船国际、海格通信等龙头企业加强与同行业全球领军企业的交流合作,开拓国际高端制造市场。培育引进IAB、NEM等领域国内外一流实验室、大科学装置,抢占科技制高点,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加快十大价值创新园区建设,促进富士康10.5代显示器全生态产业园、思科(广州)智慧城、GE生物科技园等重点项目早日建成达产,鼓励跨国公司引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驻园区共同发展。着力发展智能制造,扩大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在实体经济的应用。落实服务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大力发展信息、金融、商务、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教育培训、健康、法律等生活性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全面迈向中高端。依托中新(广州)知识城,着力发展知识产权经济,集聚专业机构、企业和人才,打造知识产权保护运用高地。

3.3 提高内外贸易发展质量

深化“三互”大通关改革,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规范进出口环节经营性服务收费,促进贸易便利化。用好进口贴息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提高信贷支持,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配件、资源性产品进口和单机、单船等融资租赁业务,促进外贸平衡发展。加大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营销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产品出口,推动外贸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加快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创新监管服务制度机制,完善全球质量溯源体系,促进“关、检、汇、税、商、物、融”一体化发展。复制推广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经验,引导专业市场内外贸融合发展。改造提升会展会议基础设施,支持广交会做优做强,高质量办好世界航线大会、港口大会等国际会议,巩固国际商贸中心地位。鼓励重点商圈走品牌化、差异化发展路子,适应消费升级趋势。支持高等院校加大投入,培养更多熟悉外贸法律规则的专业人才。加强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策略研究,做好预警监测、协调应诉等服务,维护企业公平贸易权利。

3.4 促进双向投资发展

制定实施更有“含金量”的利用外资政策措施,在土地使用、资金配套、子女就学、住房保障等方面提供“一企一策”服务。围绕主导产业补链招商,引导外资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主动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加强与湾区城市特别是香港、澳门、深圳的合作,深入推进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形成跨区域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完善南沙联结湾区各大城市的高铁、地铁、路桥规划,加快启动粤港深度合作区建设,增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功能,把湾区地理几何中心转变成资源集聚配置中心。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支持广州国企、民企走出去发展,健全对外投资合作政策促进、服务保障和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境外投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加强国际产能合作,稳步推进中外产业合作园区建设。拓展连接欧洲、中亚、东南亚等地区双向货运班列,探索海铁、空铁、公铁多式联运,提升运输效能。

3.5 加快营商环境改革

建立市、区两级营商环境改革统筹协调机制,保障人财物等要素投入,完善改革的系统设计。以国家发改委制定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为指南,明确改革重点领域、主要措施、实施路径。加大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力度,扩大自主申报和容缺登记范围,推进“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证照分离”,提高全业务、全过程电子化水平。坚持竞争中立原则,严禁对外地企业、产品和服务设置歧视性条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行政审批与技术审查分离,简化投资项目报建审批,实现联合勘验、测绘、审图、验收。清理和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实行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实施外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备案管理。整合各部门行政执法职能,优化执法力量配置,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健全跨区域、跨部门执法协作机制。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扩大公共信用信息归集范围,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

猜你喜欢
广州发展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广州路壹号院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我与广州这些年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