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CA背景下管理学网络课程建设分析
——以广东白云学院为例

2018-11-06 05:59黎超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8年8期
关键词:管理学网络平台用人单位

黎超

(广东白云学院,广州 510450)

1 引言

基于信息化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用人单位所处的经营环境正变得越来越不稳定 (Volatile)、不确定 (Uncertain),愈发复杂(Complex)和模糊化(Ambiguous),即VUCA时代。和过去相比,VUCA背景下企业的竞争力构成要素中,人力资本的地位更加突出,很多用人单位将“人力资源”变成“人力伙伴(Human partner)”。一旦员工成为企业的伙伴而不是雇员,员工就会主动去开发自己的人力资源,主动投资自己的人力资本,而企业则成为员工发挥才干的平台,实时提供业务发展需要的胜任人才,进而提升企业人力资本价值,这样才能使用人单位适应环境变化,保证用人单位可持续发展,其根本目的是激发员工的创新激情、使人人都成为创业者和创新者,也是为了使企业更好地应对VUCA时代的挑战。

用人单位人才的新需求对高校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这其中,《管理学》作为广东白云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和部分工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其他后续课程的基础,授课学生人数较多,涉及面较大,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和基础。

2 现有管理学网络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在网络课程的建设上,国家教育部等给予了很大的支持。1999年,教育部启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2003年以来,国家、各省、各校开展精品课程建设,逐渐形成丰富完善的网络课程体系,促进我国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3]。武提法认为网络课程必须以课程论、学习论及教学论作为指导思想,以网络异步自主学习作为手段的课程。综合文献和学校网络课建设实际来看,《管理学》网络课建设主要存在如下问题:首先,课程学习目的靶向不是很明确,分析尺度单一,主要从学情分析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两个维度分析,对通用素质和职业素养等分析较少,知识点提取缺乏体系,和工作实际关联较少,应用型特色不明显,与VUCA模式下的用人单位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其次,网络课程的栏目设置、内容安排、技术表达和素材选取还需和课程的特色进一步融合。第三,盲目地追求学习资源的数量而忽视学习资源质量的建设,例如案例材料没有进行加工和处理,案例重复性较大,互动性资源较少,学习资源和知识点之间契合度还不是很高。第四,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还需要提高。网络课的交流互动逐渐受到教学相关方的关注。目前网络课中较多使用BBS、留言板等异步交流工具以及聊天室,视频课堂等同步交流工具,新媒体工具的使用还不是很普遍,团队协作功能缺乏,同时交流互动过程主要是学生向教师在线提问,再由教师在线回答,对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通道开发较少,即使有些开设学生对学生的交流栏目,但是交流区域内容不能实时推送,没能达到真正意义的互动效果,同时,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缺乏有效管理,学习生态系统没有形成。最后,移动端功能较为简单,分享功能不是很完备,学习体验差,使用面还不广。

3 VUCA管理学网络课程建设思路

3.1 对接用人单位需求,实现课程建设顶层设计的动态调整

结合前文的分析来看,课程建设在顶层设计中应构建“职业素养、学情分析、通用能力、专业人才培养”四位一体的目标体系,找到这四个要素之间的最大公约数,从而构建相应的课程目标体系。首先,从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来看,各专业均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意识”,这也是课程目标设置根本出发点。其次,利用“收获—重要”矩阵整合通用能力和职业素养需求,明确课程建设总体要求,并厘清课程网络平台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基于此,本文对参加过《管理学》课程学习的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整理,得到矩阵如下。

图1 《管理学》课程“收获—重要”矩阵

从图1来看,《管理学》课程的重点改进方向为“构建课程知识体系,能看懂网络资源上的常见管理学课程案例,并熟知其中的理由,综合提出改进方案”,其次是“知道管理的职能”,“熟悉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过程”,“知道5-6种基本的管理工具,运用到2-3个场景”。因此,在教学过程要强化和用人单位需求的对接,了解企业管理业态、熟悉管理实践,提炼实际管理案例中蕴藏的管理原理,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强化课程实践教学,多渠道收集用人单位实际管理案例,学生能熟悉管理学原理在企业实践中的运用,并能进行初步分析;逐步充实网络平台案例,设计能够体现网络平台学习的学习评价指标和考核标准,推进形成性考核,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拓展功能,实现课程顶层设计的持续改进。

3.2 积极推行MOOC建设,逐步建立微课堂

MOOC课程是一种生成式课程,即课程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授课的需要调整和扩张,知识体系可以实时更新,满足不稳定和不确定的环境需求,管理学课程建设也是如此。在课程开始初期,网络平台可以根据初步调研确定相应知识体系和构架,即原型。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应体现学生中心的原则,将网络课作为翻转课堂的主要平台,任课教师可以在平台安排相应的学习活动并根据课程需要结合企业管理实际在课内设置相应的案例讨论环节,使学生针对主题进行讨论、思考和交流,充分参与相应的学习活动。随后任课教师针对学生学习参与过程生成的内容进行整理和筛选,分析和企业管理实际的契合点,以RSS,微视频、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进行分享,实现网络课程内容的动态调整。

3.3 强化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一项由系列知识活动组成递增的、动态的并且使知识不断增值的价值链过程,其本质是知识过程,主要包含知识的获取、知识的创造、知识的分类、知识的分享、知识的更新,知识的价值等六个逻辑相关的过程[4]。管理学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要根据知识管理的要求,构建相对完备的学习体系。

在这其中,课程知识需要通过沟通中心为课程学习参与者提供一个参与课程主题讨论和课程活动的统一平台,鼓励和提倡学习者通过沟通中心,利用常见的社会学习工具或在线交流工具,如讨论空间、虚拟教室、课程资源分享工具,微信等加入到课程的学习中,从而使学习者进行协作学习,形成课程知识网络。此外,沟通中心可以记载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弥补只记录学习结果的缺陷,实现学习参与者的综合评价,提高评价的信度。

猜你喜欢
管理学网络平台用人单位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网络平台支持下初中语文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管理学的新挑战:硅谷的“扁平化”学得来吗?
浅谈管理学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