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安县松褐天牛成虫活动与气候因素关系及防治对策

2018-11-06 06:23王洪宽
陕西林业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镇安县松褐街道办

王洪宽,石 梅

(陕西省镇安县林业站,陕西 镇安 711500)

松褐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是松树的一种蛀干害虫。在镇安县危害华山松、油松和雪松等松类树木,也是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的传播媒介昆虫。松材线虫病于2010年最早在镇安县永乐街道办北城社区率先发现,呈点状发生;到2013年,永乐、云镇、回龙、杨泗等4镇17个村均有不同程度发生;2016年为危害高峰期,全县15个镇办和两个国有林场都发生了松材线虫病危害,每年除治松材线虫病疫木10万株左右,松类资源受到毁灭性威胁。危及全县生态建设和造林绿化成果,因松褐天牛成虫传播松材线虫病,防治松褐天牛已成为全县森防工作的头等要事。松褐天牛已被列为检疫害虫,国内对其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1-4]和发育生物学[5]、化学药剂[6]和生物防治[7~9]技术、松林监测控制技术[10]、以及松褐天牛成虫的传播能力[11~13]开展了研究,为控制该虫的危害提供了技术支撑。

为了有效降低松褐天牛的虫口密度,扎实搞好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应用镇安县永乐街道办北城社区、庙坡村、栗园村、木园村、中和村等五个村松材线虫病发生区,连续3年采用APF-1型松褐天牛诱剂和诱捕器诱杀松褐天牛成虫数量,结合当地的主要气候要素,探索、分析松褐天牛成虫羽化周期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为降低松褐天牛数量、控制松材线虫病扩散蔓延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松褐天牛数量数据来源于2015-2017年镇安县永乐街道办北城社区、庙坡村等区域诱捕的松褐天牛数据。2015年,镇安县引进推广了“APF-1型松褐天牛诱剂和诱捕器诱杀松褐天牛”防治技术,积极开展以松褐天牛防治为重点的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

诱捕器数据来源于镇安县森防站发放计划领取登记表。3年内共在永乐街道办北城社区等5个村投放松褐天牛诱捕器1 315个、诱芯15 780袋。其中2015年投放松褐天牛诱捕器305个、诱芯3 660袋;2016年投放松褐天牛诱捕器520个、诱芯6 240袋;2017年投放松褐天牛诱捕器490个,诱芯5 880袋(表1)。

表1 镇安县永乐镇2015-2017年松褐天牛设置诱捕器数量

诱捕的松褐天牛数据来源于镇安县永乐街道办诱捕器诱捕松褐天牛回收登记表。3年共诱杀松褐天牛110 879只。其中2015年诱杀天牛16 763只,2016年诱杀天牛40 920只,2017年诱杀天牛53 196只(表2)。

表2 镇安县永乐镇5个村2015-2017年各月松褐天牛诱集数量 单位:只

注:每年的1-4月、11-12月,松褐天牛成虫没有诱集到,数据为零,故表格中为节省篇幅删除这些月份空格栏。

气象数据来源于镇安县气象局北城气象观测站。镇安县永乐街道办(县城周边)三年年均气温14.2℃,年均大气湿度72%,年均降水量1 172 mm。其中2015年年均气温14.0 ℃,年均大气湿度74%,年均降水量791 mm;2016年年均气温14.5 ℃,年均大气湿度71%,年均降水量690 mm;2017年年均气温14.2 ℃,年均大气湿度74%,年均降水量2 037 mm(表3)。

表3 2015-2017年镇安县永乐街道办主要气候要素统计表

1.2 数据分析

松褐天牛成虫每月出现数量与气候要素(温度、降雨量、大气湿度)相关性分析,采用SPSS 21.0,Pearson相关性分析软件分析。

2 松褐天牛发生与气候环境的关系

2.1 松褐天牛羽化数量与大气温度的关系

从2015-2017年三年各月的平均气温与诱捕的平均松褐天牛成虫数量关系图(图1)可知,松褐天牛羽化的起始温度为15 ℃(在镇安县,最早发现松褐天牛成虫活动是4月28日),当气温低于15 ℃时,松褐天牛成虫不活动,因而诱集不到;松褐天牛成虫羽化和活动期的温度区间在20~30 ℃之间,在镇安县,活动月份为5-10月,长达6个月;成虫活动高峰期的月平均温度在25~30 ℃之间,与之对应的月份为7-8月。因此,在防治过程中,松褐天牛诱捕器应在日平均气温接近、或达到15 ℃以前悬挂,5-10月是适宜的诱捕防治期,其中7-8月是防治的关键期;当冬初气温稳定低于15 ℃时应收回诱捕器,结束诱杀防治工作。

经计算分析,松褐天牛成虫发生量与月平均气温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表明气温是影响松褐天牛成虫羽化与活动的关键因素,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气温越高羽化数量和活动强度越高。

图1 月平均气温与松褐天牛成虫诱捕数量的关系

2.2 松褐天牛羽化数量与大气湿度的关系

由图2可知,三年中1-12月大气湿度基本保持在60%~90%之间,而松褐天牛诱集数量变化明显。5-7月份松褐天牛数量大幅增加,9-10月份显著下降,当年11月至次年3月,没有天牛成虫活动。

图2 月平均大气湿度与松褐天牛成虫诱捕数量的关系

经计算分析,松褐天牛成虫发生量与月平均大气湿度的相关系数为-0.111(p>0.05),表明三年松褐天牛成虫平均诱集数量与大气湿度关系较小。

2.3 松褐天牛羽化数量与降雨量的关系

由图3可知,在每年雨季,即在8-9月雨量大幅增加,10-11月份降雨量急剧减少,松褐天牛诱集数量并不随雨量变化而变化。这也显示了松褐天牛这种K-对策昆虫具有极强环境适应能力。

经计算分析,松褐天牛成虫发生量与月平均降雨量的相关系数为-0.130(p>0.05),表明松褐天牛成虫诱集数量与月均降雨量关系不密切。

图3 月平均降雨量与松褐天牛成虫诱捕数量的关系

3 松褐天牛防治建议

依据松褐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活史,防治松褐天牛应分不同的时间段和虫态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从松褐天牛虫态角度考虑,应区分成虫与其它虫态;从时间角度考虑,应区分夏秋季和冬春季。

3.1 卵、幼虫和蛹期防治

根据松褐天牛危害松林现状分别采取不同的除治措施。防治时间以冬春季为宜。

3.1.1 清理虫源木 对感染松材线虫病的枯死松树,最有效的措施是集中砍伐、清理、烧毁,并作伐蔸无害化处理,即疫木除治。防治重点是对有松褐天牛产卵刻槽痕迹的尚未枯死松树,采取树干注药的办法,消灭松褐天牛幼虫。

3.1.2 卫生伐 对油松、华山松、马尾松等,林分卫生状况较差的林分,采取卫生伐的办法,清理林内的雪压木、风折木以及其它原因造成的枯死松树和枯死松树剩余物,以恢复、提高林分的抗虫性。

3.2 成虫期防治

3.2.1 生物化学诱剂诱杀 选购技术成熟、经过实践检验、有一定诱捕效果的松褐天牛诱捕器和诱剂产品,按照说明书在疫区内布设,期限为6个月(5-10月),采取专业队管理的形式,诱杀松褐天牛成虫。

3.2.2 化学农药毒杀 于松褐天牛羽化初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和高峰期(7月中下旬)采用人工喷粉或者采用无人机、直升机喷雾的办法喷洒噻虫啉粉剂或者悬浮剂于松林内,用于毒杀捕食、产卵中的松褐天牛成虫。

3.3 严格检疫

实行最严格的松材线虫病疫木管理措施,防止疫木随着运输、经营、利用环节,传入松褐天牛以及松材线虫病,造成交叉感染。同时,所有疫区必须禁止对松木的采伐、运输和利用。

猜你喜欢
镇安县松褐街道办
不同引诱剂与林分因子对松褐天牛诱捕效果的影响
在山沟扎根八年的“扶贫团”——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对口帮扶镇安县脱贫攻坚纪实
镇安县板栗天牛防治措施
APF-1诱捕器林间诱捕防治松褐天牛的试验研究
街道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城市社区综合治理新机制的实践探索——以济南东风街道办为例
释放天敌防治松褐天牛技术研究
镇安县近40年气候特征分析
转变工作思路 提高管理效率
年少时的爱情,吹动我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