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同剂量的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效果对比

2018-11-06 06:03杨显实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7期
关键词:甘露醇例数脑出血

杨显实,刘 伟,赵 劲

(南部县人民医院,四川 南充 637300)

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是指由非外伤引起的脑血管发生破裂所致的脑实质内出血。该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近年来,脑出血患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脑出血的发生与患者存在脑血管病变密切相关。甘露醇是临床上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常用药。有学者认为,用不同剂量的甘露醇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其疗效会有明显的差异。本次研究主要对比用不同剂量的甘露醇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期间南部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脑出血患者。将这9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24例,女性21例;其年龄为24~76岁,平均年龄为(51.3±5.98)岁;其中基底节出血的患者有27例,脑干出血的患者有9例,小脑出血的患者有5例,脑叶出血的患者有4例。在研究组患者中,有男性26例,女性19例;其年龄为27~78岁,平均年龄为(52.4±5.07)岁;其中基底节出血的患者有25例,脑干出血的患者有10例,小脑出血的患者有7例,脑叶出血的患者有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患者的病情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上提出的有关脑出血的诊断标准[1],并被确诊。2)患者为首次发病。3)患者从发病至入院接受治疗的时间在24 h内。其排除标准是:1)对甘露醇过敏的患者。2)年龄>80岁或年龄<20岁的患者。3)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有肾脏病史的患者。5)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6)存在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7)外伤性脑出血患者。8)原因不明的脑出血患者。

1.3 研究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方法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对其进行抗感染、扩张血管、营养支持、降血压、控制血糖及吸氧等治疗。在此基础上,为对照组患者使用250 ml的甘露醇进行治疗,方法是:用250 ml浓度为 20%的甘露醇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2~3次/d,为其持续用药1~2周。为研究组患者使用125 ml的甘露醇进行治疗,方法是:用125 ml浓度为 20%的甘露醇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2~3次/d,为其持续治疗1~2周。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的评分。1)在对患者进行1~2周的治疗后,使用NIHSS对其脑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得分越高表示其脑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越严重。2)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⑴显效:经过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其NIHSS的评分与治疗前相比降低>90%。⑵有效:经过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其NIHSS的评分与治疗前相比降低30%~89%。⑶无效:经过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其症状在加重,其NIHSS的评分与治疗前相比降低<30%。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录入到SPSS20.0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经过治疗,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NIHSS评分的比较

经过治疗,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NIHSS的评分更低,P<0.05。详见表2。

表2 进行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的比较(分,±s )

表2 进行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的比较(分,±s )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5 8.7±4.57 4.3±1.45研究组 45 8.9±4.09 1.1±0.52 t值 0.218 13.935 P值 0.827 0.000

3 讨论

脑出血的发生与患者患有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微动脉瘤或微血管瘤等疾病密切相关。气候变化、用力过猛、有不良嗜好(酗酒、吸烟、食盐过多等)、过度劳累、情绪激动、血压波动大等均可诱发脑出血。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是:1)年龄为50~70岁的人群易发生脑出血。2)男性脑出血患者的发病率高于女性脑出血患者的发病率。3)冬季和春季是脑出血的高发季节。4)脑出血患者一般在进行剧烈的活动或出现情绪激动时发病。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前往往无预兆,仅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在发生脑出血后其血压水平会出现大幅度升高;其临床症状可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达到高峰。葛小金等[2]的研究表明,颅内血肿是导致脑出血患者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有效地控制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的扩大,对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静脉滴注甘露醇的方式控制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的扩大及减轻其水肿的程度。甘露醇是山梨糖醇的同分异构体,属于单糖类物质。此药具有促进组织脱水、增加血浆渗透压、缓解组织水肿、控制眼内压和颅内压及脑脊液容量的作用。有研究表明,甘露醇主要是经肾小球过滤后在肾小管内被重新吸收,具有渗透利尿的作用[3]。甘露醇的t1/2(半衰期)为100分钟,若患者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症状,其t1/2可延长至6个小时。有研究表明,在肾功能正常的状态下,为患者静脉注射100 g的甘露醇,在3小时内有80%的甘露醇可经由其肾脏代谢排出[4]。用甘露醇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可有效地控制其颅内压的水平,药物还可经由其发生破裂的血管直接进入到病灶组织的内部,进而控制其颅内血肿的扩大。用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作用机制如下:1)此药可降低脑出血患者的颅内压,缓解其脑水肿的症状。2)此药可降低脑出血患者的血液粘稠度。3)此药可有效地清除脑出血患者脑组织内的自由基,减轻脑水肿对其脑组织造成伤害的程度[5]。在为脑出血患者静脉滴注甘露醇后,药液会迅速地进入其细胞外液中;在为其静脉滴注甘露醇后的15分钟内,其颅内压的水平及眼内压的水平会迅速降低,并在30~60分钟内达到血药浓度的峰值,此峰值可维持3~8个小时;在为其静脉滴注甘露醇后的1个小时左右,就可见其利尿的作用,此作用可维持3个小时左右。有研究发现,甘露醇不仅可增加洋地黄类药物的毒性作用,还与其低钾血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临床医生在将甘露醇与上述药物合用时,需适当地调整各类药物的剂量,同时密切监测其血压的水平、电解质的指标及肾功能的指标。一旦患者出现用药过量的情况,应立即对其进行洗胃和对症处理。目前,临床上关于用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研究报道较多,均肯定了用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是,有学者提出,当患者血甘露醇的浓度高或存在酸中毒的现象时,其颅内压的水平会出现反弹的情况,进而影响其疗效。张林涛[6]在《不同剂量甘露醇对脑出血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一文中表示,将84例脑出血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然后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全量的甘露醇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半量的甘露醇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88.1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66.67%),P<0.05。进行治疗前,对照组患者NIHSS的平均评分为(9.34±5.72)分,观察组患者NIHSS的平均评分为(9.14±4.78)分,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1周的治疗后,对照组患者NIHSS的平均评分为(4.91±1.11)分,观察组患者NIHSS的平均评分为(1.01±0.14)分,观察组患者NIHSS的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张文秀[7]的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大剂量的甘露醇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可明显增加其尿中微量蛋白的水平,具有明显的肾毒性;而使用低剂量的甘露醇对其进行治疗,可有效地减少药物给其带来的肾毒性。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经过治疗,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其NIHSS的评分更低。此研究结果与与张林涛[6]的研究结果基本符合。但是,本次研究中的样本例数相对较少,代表性不强,故需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加大样本的例数,以便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综上所述,与使用大剂量的甘露醇相比,为脑出血患者使用小剂量的甘露醇进行治疗的效果更好,且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甘露醇例数脑出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肢伤一方加减联合甘露醇治疗早期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观察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更正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冬虫夏草甘露醇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甘露醇治疗脑外伤致急性肾损伤及阿魏酸钠的治疗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