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木叶半青黄

2018-11-06 23:12牛锐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木叶苏辙黄花

牛锐

立冬,是冬季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此时草木凋零,蛰虫伏藏,农作物已收藏入库,人们开始酿酒、腌菜,准备过冬。明代诗人王稚登《立冬》诗曰:“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像王稚登这样写立冬的诗有很多,它们大多描绘了立冬之时大自然的独特美景,读来很是让人神往。宋代诗人钱时的《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寥寥数语,却把立冬时节大自然的景物描摹得栩栩如生。冬天不仅有菊花傲视群芳,还有梅花清香诱人,宋代诗人仇远的《立冬即事二首》里有“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期盼梅花幽香的心情跃然纸上。苏轼的《冬景》写得别具一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写初冬之时,荷叶败尽,已无擎雨之盖;菊花残落,尚有傲霜之枝。在诗人看来,初冬的光景乃一年之中最佳。元朝陆文圭《立冬》说:“早久何当雨,秋深渐入冬。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边思吹寒角,村歌相晚春。篱门日高卧,衰懒愧无功。”立冬时,一般还不太冷,晴朗无风之时,常有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那带着露霜的黄菊,那染红人们视线的红叶给了冬日里人们一种温暖的色彩。

立冬时节虽然小冷,但古人这时的生活却是十分丰富的,情调也很高雅。元代学者陆文圭是一位疏旷隐士,“早久何当雨,秋深渐入冬。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边思吹寒角,村歌相晚春。篱门日高卧,衰懒愧无功”。一点小雨,让黄花带露,一片冬风,让红叶飘飞;那边,有村歌对唱,这里,有我这个“懒鬼”在门口打鼾,实在是一番妙不可言的景象。你睡觉来我读书,宋代诗人紫金霜在《立冬》诗中云:“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任窗外北方呼呼,枯荷满塘,我自围炉与书为伴。

立冬时节,自然里已没有春夏时的繁华,而呈萧条之态,这时不同的诗人面对立冬其情感也是不一样的。范成大的《立冬夜舟中作》诗云:“人逐年华老,寒随雨意增。山头望樵火,水底见渔灯。浪影生千叠,沙痕没几棱。峨眉欲还观,须待到晨兴。”这首诗写在立冬夜晚的船中,描写诗人所见到的夜景,山头有打柴的樵夫点起的篝火,水底映照出渔夫点燃的渔灯,灯影随着波浪晃动仿佛千重。在这寂静的立冬之夜,诗人感怀自己已步入老年。陆游在《立冬日作》中写道:“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房间很小,墙头很矮,寒霜降临,缺少火炭,御寒的棉衣也不知在哪里。虽然生活处境十分艰难,陆游却有着颜回的“陋巷简居”之德,面对“箪食瓢饮”的困苦生活,欣然接受。

更让人敬佩的是有些忧国忧民的诗人在立冬之时关心的并不是自己的生活,而是百姓如何过冬。苏辙就作有《立冬闻雷》一诗:“阳淫不收敛,半岁苦常燠。禾黍饲蝗螟,粳稻委平陆。民饥强扶耒,秋晚麦当宿。闵然候一雨,霜落水泉缩。荟蔚山朝隮,滂沱雨翻渎。经旬势益暴,方冬岁愈蹙。半夜发春雷,中天转车毂。”天旱半年,蝗虫肆虐,稻谷绝收,百姓都饿坏了。突然冬天来临,大雨滂沱,雷声阵阵,可农时已过,即便种下也可能熬不到春天。所以,苏辙在聽到立冬时的惊雷,想到了民间的疾苦,十分伤感。和苏辙一样关心农民疾苦的,还有元朝诗人方回,“立冬犹十日,衣亦未装绵。半夜风翻屋,侵晨雪满船。非时良可怪,吾老最堪怜。通袖藏酸指,凭栏耸冻肩。枯肠忽萧索,残菊尚鲜妍。贫苦无衾者,应多疾病缠”。这一年的第一场雪,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这么急就冷下来,应该会让很多贫苦无暖衣的人更加困苦吧,想到这些,方回的心情更加沉重了。

猜你喜欢
木叶苏辙黄花
苏辙晚年诗中“老卢”为谁?
苏辙骂皇帝不为拆台为补台
立冬即事二首其一
梅大圣
盏中,木叶似小舟
黑黄花天牛
苏辙:做苏东坡的弟弟是一种什么体验
黄花歌
苏辙的诗歌创作特点研究
我是一棵忘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