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镜像

2018-11-06 23:13嘿姆嘿姆
新民周刊 2018年42期
关键词:炸鱼薯条虚拟世界

嘿姆嘿姆

女儿失踪了,生死未卜,看似离家出走,又像被人绑架——心焦如焚的爹找遍世界也想寻到女儿的下落,从前只有一条路:像连姆·尼森那样,怀揣一身腱子肉,出手快准狠,豁出一条命去——但是现在不需要了:一台苹果电脑,几个社交平台,亲爹连门都不怎么需要出,就能从茫茫人海中打捞消失的女儿。

这确实是互联网时代才能诞生的电影,《网络迷踪》一开头,就是Windows XP的经典桌面:蓝天白云下,绿油油的葡萄园。影片只花了寥寥数分钟时间,就让观众看到了一个“网络儿”的诞生——小女孩Margot出生在2001年的Win XP时代,16年后,她长成了高中生,网络时代也从XP进化到了Youtube、Twitter、Facebook、Tumblr、Instagram、Youcast……

因为父母都是韩裔美国人、母亲又患淋巴癌去世,女孩Margot在学校里就像一个“独行侠”:独自吃饭,独自玩耍,几乎没有朋友,偶尔因为学习成绩好才会被同学邀请去一同复习功课,和父亲的关系看似亲密,却偷偷在钢琴课旷课长达半年,都没有被父亲发现。

等到女儿失踪,父亲打开电脑想搜寻女儿的蛛丝马迹,才发现无迹可寻,朋友全部众口一词“我们俩是普通朋友”,社交平台则只有寥寥几张自拍或者风景照,一点点内心波澜都看不到,仿佛一个假人。

然而,当他用女儿的邮箱找回密码,在Twitter、Facebook、Tumblr输入密码之后,看到的,却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那里有女儿的日常,有她的定位足迹,有她在虚拟世界结交的朋友“炸鱼薯条”,还有她的直播视频,在视频里,父亲支支吾吾地想邀请她一同观看《美国好声音》的决赛,她微笑着答应,一转头,眼中却流露出深深的落寞。

随着一个又一个社交平台的“破译”,在真实世界宛如“隐身人”的女儿,又在虚拟世界里活了过来,她的每一条推送、每一次直播,都像烟花一样,炸开在父亲的心里,父爱如山,而今山崩地裂。

影片原名Searching,直译过来就是“搜索”。和连姆·尼森跑遍世界不同,Margot的父亲从虚拟世界入手,开始搜索女兒的下落——女儿的手机找不到没关系,Itunes同步一下,电脑上全有;负责调查案情的女警,Google搜索一下,以往简历尽在掌握;Youcast上结交的网友“炸鱼薯条”,定位一查,便锁定到某地餐馆服务员;就连女儿的葬礼都有网站直播——从初生到可能的死亡,Margot的一生就这样,纤毫毕现。

互联网时代造就了这个故事,也造就了影片的独特形式:从始至终,你会以为自己是在电脑屏幕上看完了整个故事——导演的设计非常巧妙,所有的镜头几乎都从“镜中镜”而来,有时是社交网络,有时是新闻网站,有时是网络摄像头。我们的真实生活,似乎也就在不知不觉之间,变得要先经过虚拟世界的一番折射,才能再现出来。

电影里的三位主角都是亚裔,这也不免让人更能感受到“汉化”的可能:把Youtube换成土豆、Twitter换成微信、Facebook换成微博、Tumblr换成豆瓣、Youcast换成抖音,这样的故事就可以直接在中国上演——95后的孩子们一出生就是“互联网儿童”,生活的每一步都有网络如影随形,小如沧海一粟的个体,也有互联网记录下了每一个微不足道的印记。

不要说是寻女,即使现代刑侦技术,也要大大倚赖于数据信息,离不开全国遍布的网络摄像头……网络造就了新时代的“安乐椅”侦探,然而随着数据的泛滥,我们的生活却已经迷失在了云端,活成了一个个孤独的影子,需要云端时不时地垂注一线光亮,也许是“点赞”,也许是“关注”,也许是“转发”。

猜你喜欢
炸鱼薯条虚拟世界
解锁“夹薯条”游戏
热辣挑战
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的纽带
英国炸鱼薯条是如何制作的
虚拟世界大门正启
拥抱虚拟 珍惜现实
手打大叔增压料理 BRZ常规“菜”炸鱼薯条
在虚拟世界关爱“小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