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拓展生命的宽度

2018-11-06 10:46李世超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师

李世超

修身养德:精心塑人格,以身示范

记者:别人都说,在您的课堂上,一段导语,一句过渡,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蕴含着真情与真爱;优美的意境,灵动的想象,飞扬的激情,出彩的创意,让每个生命个体都能绽放出美丽的光彩。那么,您认为什么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如何塑造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

周丽君:我认为,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凭自身的修养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是每个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

从小,我就喜欢教师这一职业。从登上讲台的那天起,我就拥有一个梦——做一名出类拔萃的语文教师。从教至今的二十多年里,为了“圆梦”,寒来暑往、朝朝暮暮,在无数个忙碌而充实的日子里,我总是倾注满腔热忱,全心投入。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找学生谈话、组织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每一个教育教学环节,我都全力以赴。

记者:有人说,“爱”是师德的灵魂。您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周丽君: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积极主动的爱,是理智科学的爱。这种爱包含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的爱能使犯了错误的学生重新振作起来,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爱,我们在课堂内外的谆谆教诲,一点一滴,久而久之,便会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直至长成参天大树。

2006年5月,我被确诊为癌症,并向双肺转移。在与疾病作斗争的日子里,我依然咬牙坚持,出色地完成了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答辩。清晰缜密的思维,流畅优美的语言,灵活自如的对答,我的表现给与会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撰写的硕士论文《中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思考与实践》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顺利荣获中学语文专业教育硕士学位。

教育硕士答辩结束后,我又回到病床上。在炼狱般的半年中,面对着秀发脱尽、呕吐剧烈、免疫力急剧下降等种种难以言表的化疗反应,我拼尽全力,与病魔抗争。我对自己说:要做一个强者!我知道,我能勇敢面对这一切的关键,既有对家人深深的眷恋,又有对事业的追求和热爱。我反复地告诉自己:坚持坚持再坚持,只要挺过这一场劫难,就能重返魂牵梦萦的讲台,重新站在天真可爱的孩子们中间。

记者:太不容易了!我们知道,生命只有和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才会有强大的内驱力,才会更加灿烂——请说说您的体会。

周丽君:2008年3月,走出病痛的阴霾,我终于重返久违的校园,走进了令我朝思暮想的课堂。三尺讲台上,学生们又看到了神采飞扬、激情洋溢的我;美丽校园中,同事们又看到了一丝不苟、悉心指导青年教师的我。校领导多次在教师会议上感慨地说:“工作中再苦再累,只要想想周老师那种坦然面对病魔、顽强与之抗争的精神,就什么苦也不觉得了!”

其实,我想,人生的幸福不就是这苦尽甘来的回味吗?与病魔抗争的经历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一句话,那就是“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2009年9月,我再一次担任语文组组长,带领全组老师踏上了新的征程,继续在圆梦的路上执着地探索、行进……

我还有一个切身的体会,那就是当我们深深地热爱自己的事业的时候,我们就会去思考、去研究。在研究者的眼中,每一个孩子都有着独特的个性。当我们带着研究的心情去上一堂课,带着一颗关爱的心走近一个学生时,我们就会感到教师这个职业的无穷魅力。

丰富才情:用心钻教学,厚积薄发

记者: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任何成功都是如此。您是如何成长、修炼为一位有才情的教师的?

周丽君:教师必须要博采众长,同时还要是杂家,没有上通天文、下晓地理之才,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书卷气息,怎么能成为文明的传播者、心灵的塑造者呢?

“读书泉声满沧海,下笔流云走泰山。”书本,早已成了我生活中的必需品,每天读书两小时是我雷打不动的习惯。无论多忙,无论多累,无论走得多远,我总不忘随手翻书,流连其间,让书香飘溢我的心田,让书香浸润我的情感,让书香驱散我的疲惫,让书香提升我的境界!

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站得高、看得远,使人的见解更加深刻,视野更加开阔。更为重要的是,读书,为我的教育教学增添了底气与灵气,让我在课堂中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让我的课堂鲜活律动、充满魅力。

记者:您认为,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应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周丽君:作为教师,“善于学习”既意味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同时也意味着积极去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首先要学会向“内”看,就是要能够看到并利用自己的长处。从教25年来,我充分发挥自己最大的优点,即勤奋踏实,一丝不苟;做有心人,虚心求教。正是因为如此,我才得以在平凡的崗位上取得了一些成绩。

作为教师,我们还要学会向“外”看。老前辈于漪曾在“怎样学做人师”的专题演讲中提到:“我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是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是量自己的不足。”她认真向语文教研组的同事们取经,白天,她站在窗外,看别的教师是怎么上课的;晚上,她对着参考书仔细琢磨,常常凌晨一两点钟还不睡觉。教研组里共有18位教师,于漪老师把其他17位教师的长处都学来了。

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处处留心,不放过一切学习的机会,向各个年龄段的老师学习,像蜜蜂采花酿蜜一样,博采众家之长。

锤炼思想:潜心做研究,反思超越

记者:优秀的教师为什么要成为反思型教师?怎样锤炼自己的教育思想?

周丽君:王安石用“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来表达“人生只有达到一定的高度,才有可能俯视一切”的高远追求和雄伟气魄。其实,教学也是如此,只有用具有一定高度和深度的思想加以引领,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价值和功能。如果一位教师只顾默默耕耘,从不抬头看路,也不回顾反思,那么,他充其量只能成为一个地道的“教书匠”,而无法实现真正的超越和长远的自我发展。正如于漪老师所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有两根支柱:第一根支柱是勤于学习,第二根支柱是勇于实践。两根支柱的聚焦点就是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自我否定、自我超越,力求做一名合格的基础教育的教师。”

对于奋斗者来说,在“事业”这一崎岖坎坷的漫漫长路上,脚步既已启动就不能停歇和退缩。我的格言:超越自己,献身明天。我决心向更高的境界迈进——不仅要做一名出类拔萃的语文教师,而且最终要成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学专家。

记者:要想成为专家型教师,最佳的途径就是搞教学研究,搞教学改革。您是如何看待“研究需要反思,反思促进改革”这个观点的?

周丽君:以我近三年进行的一项省级课题研究为例。我发现当今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着诸多困境,究其原因,教辅资料的大量发行与此密切相关。因为学生在上课之前就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教辅资料预习课文,并且把教辅书上那些现成的解析半懂不懂地批注在书上或者塞进脑子里。而这些信息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已经读透文本的错觉,也会让他们对老师在课堂上毫无新意的讲解和分析产生排斥心理,久而久之就会严重影响他们阅读文本的兴趣,进而失去深入钻研文本的动力。

要想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的阅读呈现出一种最自然最纯真也最有效的状态,教师的教学创意就显得至关重要。于是,2014年6月我向省教研室递交了“通过语文教学创意设计实施有效教学的研究”的课题立项书。此课题探索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通过教师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实施有效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策略,重点明辨了教学创意与有效教学的关系,阐述了语文课堂教学创意的内涵与范畴,通过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创意设计,总结出了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策略,并提出研究教学创意的利益高于研究教学设计、教学创意是教学设计的先行等观点。通过语文课程资源的创意开发,我在教学中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即语文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紧密结合,增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性。

课题研究的过程让我静下心来,思考并实践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而锤炼自己的教学思想,提出自己的教学主张,在教学研究中“发出自己的声音”。

(责 编 欣 航)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师
欢乐的课堂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