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案

2018-11-06 06:13衡少康张晓飞屈颖张晓玲
山东青年 2018年7期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解决方案

衡少康 张晓飞 屈颖 张晓玲

摘 要:贫困大学生问题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简述了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分析了心理问题对贫困大学生的影响,同时有針对性地提出了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案。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解决方案

近年来,贫困大学生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贫困大学生是指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因而生活拮据甚至无力负担学杂费用的一类特殊群体。现实情况中,多数贫困大学生能够正视困难,自立自强。但是,也有部分贫困大学生无法正确面对困难,背负着沉重的精神负担,从而引发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严重影响其学业进步、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甚至导致违规违法。探寻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策略,促进贫困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是当前高校工作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一)自尊与自卑相互交织。贫困大学生容易存在过度自尊与过度自卑的心理现象。一方面,由于家境贫寒,部分贫困大学生对自己的经济状况感到自卑,担心因此得不到别人尊重,自我认知消极。另一方面,贫困大学生往往注重脸面,争强好胜,不甘落后,具有强烈的自尊。而同时,强烈的自尊使得贫困大学生容易产生极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只接受成功,不接受失败,也就形成了既自卑又自尊、既坚强又脆弱的双重性格。

(二)自立自强与自我消沉两极分化。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生活环境、生活阅历和性格特征的不同,面对经济压力时,每个人会呈现出不同的心理反应。多数贫困大学生能够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吃苦耐劳,自立自强。有部分贫困大学生面对困难自暴自弃、自我消沉。他们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缺乏改变命运的毅力和决心,缺乏摆脱贫困的具体行动,经济上依赖被动救助,学习上缺乏进取精神,生活上缺乏斗志和信心,这种消沉状态严重影响着他们健康成长。

(三)自我封闭与渴望交流相互冲突。渴望交流是大学生共有的特征,人际交往的状况可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但部分贫困大学生因内心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不能够很好地处理人际交往关系,人际交往状况堪忧。渴望交流,但又恐惧社交、害怕歧视、自我孤立、沉默寡言成为他们最明显的特征。这种自我封闭与渴望交流的矛盾冲突,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压抑和焦虑,而长期的人际交往障碍则会导致其情感荒芜、心情抑郁和人格扭曲。

二、心理问题对贫困大学生的影响

(一)对学业的影响:成绩滑坡,学业荒废。贫困生由于经常要为各种费用操心,无法专心学习。有的无视校纪校规,忙于赚钱而随意旷课,直接影响学业。

(二)对身心的影响:心理脆弱,人格缺陷。一部分贫困生由于经济上的重负,造成了精神和心理上的贫困,成为“双困生”。

诱发心理疾病。贫困生正处于人生成熟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中情感中的对立面常常交织在一起。

三、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案

(一)正确引导其对待贫困的现实

贫困生对自身贫困的现状以及致贫根源都非常敏感,在日常管理和教育活动中必须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沟通教育,丰富其精神、提高其境界。接纳贫困不是安于贫困, 而是要找到自己的优势和亮点,找到支撑我们自信的立足点,这样即使我们经济困难,也有足够的理由对自己充满信心。接纳贫困,还意味着要理智地看待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冷静地对待自己的得与失。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人也一样各有长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不嫉妒、不攀比、不抱怨、不自怜,以平静的心态处理人际关系。用理想激励自己不断克服消极情绪。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参加社团,发展自己的兴趣,以积极心态适应环境,过好大学生活。

(二)搭建平台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

贫困生身上有着很多“可塑性”,期望获得锻炼的机会,希望获得学习和工作上的进步来不断证明自己,同时大部分贫困生从小到大养成的“纯朴”性格、吃苦耐劳的品性,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为同学和集体服务,从而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这些与高校学生干部的基本要求不谋而合,产生了诸多重叠部分,高校学生干部的先进性成为高校学生成才的目标导向,成为高校学生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内在动力,在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的活力中产生着显著的作用,其个体素质及言行的示范性在大学生群体中起了榜样教育作用。

(三)创造条件改变其贫困的心态

正确认识“人的本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个人命运和社会命运结合起来,在服务社会奉献人民中实现自我价值,改变经济的困难。在继续做好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教育,尽量结合学生的个人性格特点,适当地把他们吸收到学生社团中来,安排学生工作,鼓励他们参加学生社团,从而使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同时对他们做好责任意识教育,进而建立贫困大学生学生干部激励管理机制,实行成功目标激励,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阵地,作为学生自主参加的群众性组织,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专长,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四)目标激励促进其健康成长

在目标激励过程中,激励者确立的目标要因人而异,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这样才能对学生有吸引力。作为高校学生干部应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的能力,善于人际沟通。当代大学生视野开阔,求知欲强,精力充沛,社会参与意识日益增强,他们渴望建立起能够充分交流思想、互相信任的交往网络,以增广见闻,提高能力。大学生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走到一起来的, 他们学习在一起,生活在一起,作为学生干部在这群体中首先应培养良好的个性。“良好的个性是人际关系形成的基础。”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悦纳自我,养成诚实的积极的助人的个性,这样才能向他人直接传递乐意交往的信息,在交往群体中发挥榜样作用,使整个交际群体朝着健康向上和谐的方向发展。

(五)建立多渠道扶助贫困生的机制。物质决定意识,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归根结底是经济困难造成的。因此,要高度重视贫困生问题,从实际需要出发,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完善资助体系,帮助他们解决经济困难。进一步加大奖学金力度和覆盖面,探索设立专门用于奖励优秀贫困生的奖学金;扩大和完善高校学生贷学金管理制度,增加贷款数量,放宽贷款对象和类别限制,建立并完善借贷还贷的相应法规,提高学生贷学金的使用效益;努力拓展校内勤工俭学岗位并完善相关的保证机制,健全各种管理机制,落实经费,建立校园勤工助学阵地,有关部门也要制定有关政策措施,保护学生在校内外参加勤工俭学活动的安全及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减轻贫困生的学业负担;动员社会广泛参与,建立各种“爱心基金”或保障基金,充分发挥政府和学校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动员社会团体和个人捐款资助贫困生。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和收费制度的全面实施,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高校迫在眉睫的任务之一。经济的贫困、文化的失范和社会、学校、家庭环境都会影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因而,要坚持心理扶贫与物质帮助相结合的方针,建立起政府、高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资助体系,以帮助贫困大学生从物质上、精神上彻底摆脱贫困,促进他们的顺利成长。

[参考文献]

[1]覃晶晶. 高校如何解决贫困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思考[J].科教文汇, 2007, 10

[2]张宏鑫. 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实现途径[J]. 湖北社会科学,2007,8

[3]欧永美. 贫困大学生就业困境及解决之道[J]. 大众科学,2007,18

(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数理学院电气工程系,陕西 渭南 714099)

猜你喜欢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和折中方案
简洁又轻松的Soundbar环绕声解决方案
浅析高校辅导员对贫困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思考
基于发展型资助视角的贫困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研究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4G LTE室内覆盖解决方案探讨
Moxa 802.11n WLAN解决方案AWK-1131A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