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课堂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2018-11-06 10:46陈喜玲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伯父词句鲁迅

陈喜玲

上好一节阅读教学课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好的课堂导入就是“引子”:既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又能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是保证学生听好课的首要条件。

下面,笔者结合上课、听课的经验,立足语言文字,分享几个课堂导入的技巧。

从题目入手

文章题目又称文眼,往往是文章思想内容的“聚焦点”。导入新课时,从剖析文章题目入手,抓住文章题目中的核心词,就可以直奔文章的核心区。比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可以这样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从题目上能看到几层人物关系?

学生:两层。伯父,亲缘关系;先生,德高望重、令人爱戴的长者或师者,社会关系。

教师: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看作者是如何围绕这两层人物关系选取具体事件、表现人物品质的。

从开头入手

万事开头难,写一篇文章也是如此。所以,一篇文章的第一句和第一段就像那“开戏”的第一通锣鼓,是很重要和有分量的。教师教学课文时又怎么能轻易放过呢?所以,导入新课时,教师要格外关注文章的开头。

比如,教学《草原》一课时,可以这样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看课文第一句:“这次,我看到了草原。”你们从中读出什么情感?

学生:向往已久。

教师: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看作者是如何把对草原“向往已久”的情感和初到草原的发现表达出来的。

抓关键词句

一篇文章必定会围绕特定的中心、主旨展開,也总会有一些词句能起到集中突出主题、升华主题的作用,我们称之为文章的关键词句。教师导入新课,如果能抓住关键词句,一定能收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效果。

比如,教学《尊严》一课时,可以这样导入——

教师:同学们,课文里有一个成语,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请指出来。

学生:狼吞虎咽。

教师:对。请同学们再次认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狼吞虎咽”这个词出现了几次?是什么人在什么情形下“狼吞虎咽”?作者更认可哪一种,为什么?

打破认知平衡

阅读一篇文章,是一个接纳新知的过程,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接近或矛盾的地方,就是所谓的认知冲突。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用旧知唤醒新知,也可以在“文似看山不喜平”中找到矛盾点,使之成为阅读教学的“起承转合”。

比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可以这样导入——

教师:同学们,作者周晔说:“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她所看到、听到的,让她思考: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在哪儿?“不一样”又在哪儿?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让我们也带着这几个问题一起学习这篇文章。

总之,课堂导入技巧是多样的,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要因课而异,恰当选择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启学生的“悦读”历程。

(责 编 帕 拉)

猜你喜欢
伯父词句鲁迅
一幅油画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伯父的黄昏恋
孔乙己
阿迅一族
永远的愧疚
借给伯父一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