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功能的倾向与侧重的比较研究

2018-11-06 06:13赵斌
山东青年 2018年7期
关键词:比较研究大学功能

赵斌

摘 要:在精英化高等教育向高等教育大众化转变的过程中,大学转变为公共机构,大学的功能也由最初单纯的传授知识和追求知识进步的过程中实现大学教学与研究活动的统一,发展到现代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三大功能。本文将深入分析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英国、德国、美国三个国家的功能侧重和倾向有什么不同,并且结合目前中国大学的现状进行比较研究。

关键词:大学;功能;比较研究

大学在其诞生之初主要在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作为传播和教授传统知识的场所而存在。但是从16世纪开始,大学不再仅限于传授知识,培养有知识且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劳动力,大学开始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开始进行科学研究,这个转变的主要标志就是德国人在洪堡创办了柏林大学。18世纪,随着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美国学生到德国留学“取经”,学成回到美国后,他们根据教学、科研这两个功能来创办新大学。随着美国农业和工业发展,这些大学的功能逐渐演变到了“为社会服务”。从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历程来看,大学逐渐发展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日益强劲。鉴于大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教育、科研、社会服务这三个功能,大学功能的重要性,需要首先来厘清一下大学的功能演变,重点是英、德、美三国大学功能的演变。

一、大学功能的演变

谈论大学的功能,我们不得不从古典大学的功能谈起,古典大学的功能也是我们所熟悉的,其中典型的代表国家是英国、德国和美国。

英国的大学历史十分悠久,牛津和剑桥就是其最具有代表性的两所大学。英国大学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绅士型领袖和学者。纽曼在其《大学的理想》前言写到“我对大学的看法如下:它是一个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这意味着一方面,大学的目的是理智的而非道德的;另一方面它以传播和推广知识而非增扩知识为目的。如果大学的目的是为了科学和哲学发现,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学应该拥有学生;如果大学的目的是进行宗教训练,我不明白它为什么会成为文学和科学的殿堂。”[1]纽曼认为大学的使命是培养具有独立人格、高尚情操和强烈责任感的“自由人”,因此他认为学术研究不是大学的社会功能,而是其他社会组织的职责功能。

德国19世纪初普鲁士的“洪堡改革”,是以洪堡思想为主线进行的。在“洪堡改革”中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大学理念。“洪堡思想”的核心是“大学为追求知识进步而生存,大学和学者都在献身于纯知识的追求中不断进步,实现道德完善”;此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应当在追求知识进步的过程中实现大学教学与研究活动的统一。[2]

美国大学的办学模式借鉴自英国和德国,但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又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在19世纪,美国大提出了两点创新:一是 “选修制”,二是通过兴建一批实用技术性大学(如“赠地大学”),丰富了大学的种类,扩大了大学以“服务性”为特色的社会功能。[3]美国大学更多地体现出为社会服务这样的理念,更多地关注资本主义经济市场的发展。从此之后,大学的功能便拓展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

20世纪世界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深刻地影响了大学的特质属性和功能作用。从社会功能的角度来看,尽管大学一如既往地完成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使命,但其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却悄悄地发生了重大变化,正是这些变化的日积月累,最终促使大学的社会功能产生了“突变”。 [4]这个突变就是适应发展,为社会服务成为现代大学的重要职能,现代大学职能的扩展在克尔看来,现代大学已经从原来的社会边缘进入社会的中心地域,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为现代大学,除了以自身的知识探索、知识传播实现人类社会文明圣火的传承,还要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帮助解决社会繁难问题,才能赢得社会公众的信任,赢得国际与政府的支持,最终为自己赢得生存的空间。[5]

二 、大学功能的倾向侧重比较分析

现代大学功能是大学在发展历程中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结果,虽然对于大学功能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概括,比如:有的认为有教育教学、学术研究、创造发明、社会服务、产业开发等功能。[6]有的从政治、经济、社会、科学研究、哲学、组织等视角总结。[7]有的概括为发展先进文化、构建校园文化、保证大学理想与培养人才、传播知识、发展科学、创新知识和服务社会。[8]一般来说,普遍认同大学的三大功能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人才培养是大学的首要任务;科学研究是大学的重要功能,同时也具有一定程度的人才培养作用;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这两个功能的基础上延伸出了社会服务功能。但是在这三个方面不同国家的倾向和侧重是否一样?教师作为承担大学责任,体现大学功能的主要群体,他们又被赋予了怎样的责任,不同国家有何不同?对于我国大学中教师的责任划分和教师评价工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于该问题,接下来我们将对比英德美三国的情况进行分析。

通过考察分析对英国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可以基本得出这样的结论:英国大学虽然会在某种程度上满足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但始终固执地扮演着其高高在上的“学术殿堂”的角色。英国大学处理与社会关系的方法是:英国大学追求教学与科研上的高、精、尖,通过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为社会贡献,并不直接为社会服务,更不是一味地去适应市场的需求。其启示是,虽然不同时代会对大学提出种种不同要求,但大学应始终坚守其象牙塔精神及维护其作为学术组织的内在规定性。[9]可见在践行大学的三大功能时,英国的学校是以培养人才这一功能为主体功能。虽然后来英国的大学组织系统通过不断繁殖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形成新大学,比如城市大学在创办之初是以“背叛”牛桥的新的大学模式出现,它们强调实用的职业技术训练及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逐步摆脱单纯的职业教育性质,转而加强理论研究,并像英国大学历来的传统一样,开始赋予无功利的知识以更高的价值,即理论高于实践。[10]

近代德国大学主要奉行学术自由的原则并非常注重科学研究,这一传统从柏林大学开始,始于洪堡改革。德国大学制度的精髓是学术自由,即一个真正的高等教育机构首先是“自由的科学研究的工作场所。”这个原则是当时英国大学所没有的,也是世界上任何别的地方所没有的。

[11]从这一理念中反映出德国大学似乎比较注重科学研究这一功能,可是19世纪后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德国大学以追求纯学术为主要任务的风格也在发生变化。此时,呼吁大学更多地参与到实际生活中去的功利主义的大学理念与处于主导地位的理性主义的大学理念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德国大学在19世纪到20世纪这百年间从理性主义独尊到功利主义入侵,再到两者的融合展现了大学理念随社会发展的变化及其对时代变迁的贡献。[12]因此,德国大学在注重科学研究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也要承担社会服务的功能,但是德国大学的整体氛围依然是“自由科学研究的工作场所”,它的大学功能主要体现还是在科学研究方面,并通过科学研究带动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

美国大学通过兴建一批实用技术性大学(如“赠地大学”),丰富了大学的种类,扩大了大学以“服务性”为特色的社会功能。它更多地体现了以“社会”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近期拓展与参与(O&E;)是大学功能在创新创业时代的顺势发展,在美国公立、赠地院校表现得尤为明显。虽然不同院校的O&E;活动表现各异,但其主旨是强调大学发展与更大社区的更广泛活动的充分融合。各院校强调O&E;的学术性,使之融入传统大学功能中,并使之成为日益重要的使命与任务,同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以保障活动的长期有效。拓展与参与活动扩充了传统服务功能的内涵与"创业"活动一起,构成了当代大学发展的重要趋势。[14]为充分实现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美国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略,其中包括科研成果转让,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建立良性合理的社会服务系统,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为社区或社会服务等。

[15]

三 、中国大学的功能倾向与侧重

对于中国而言,自2010年7月29日,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以来,作为进入21世纪之后的第一个教育规划,对今后长时期内全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教育改革必须坚持的提高质量的方针和原则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现代的大学必须把育人为本作为大学发展的首要目的和核心工作。要真正实现科技强国,人才是关键,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

步的核心要素,而大学则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的重要场所,基于此,中国大学必须始终贯彻“育人”乃大学之根本的基本原则。

我国《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从以上规定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大学的核心功能依然是人才培养。亚里士多德曾经这样说过:“所有的工具当只适于一种功能而非多种功能时,便是制造得最好的工具。”[16]就目前大学的整体发展而言,为了能够更充分更好地发展最好只坚持一个最重要的主体功能。

如果以上结论成立,中国的大学将人才培养定位为其核心功能,那么大学里的科研活动,应该是为人才培养服务的,即让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由此获得科研精神、动手能力;大学的社会服务活动,同样也是为人才培养服务的,让大学生更多的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更好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17]基于此种分析,我们对承担大学功能的主要主体大学教师的评价和要求是否也应有所反思,是不是所有的功能所对应的责任需要每一位大学教师都承担,每一位教师都要在教学、科研、成果转换回馈社会等各个方面都要付出很多时间精力,都要学校乃至社会的评价考核呢?这当然是很有难度的,所以对于我国教师的责任还是应当分类进行区别对待。

[参考文献]

[1]约翰·亨利·纽曼.大学的理想[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4] 徐辉,李薇.大学功能的世纪演变 [J].高等教育研究,2013, 34(3):5-8.

[3]FLEXNER A. Universities: American, English, German [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30:3-39.

[5] 罗兴文,徐桂芬. 从大学的功用——看大学教育发展观[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26(7):138-141.

[6]杨德广.试论大学的性质和功能[J].高等教育研究, 2001, (1): 29~34.

[7]吕继臣.多维视角下我国大学职能复杂性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 (1): 4-5.

[8]王洪斌,杨晓宁.大学制度的建立及其社会功能探析[J].辽宁教育研究, 2006, (12): 12-14.

[9][10] 高桂娟,张应强.英国大学与社会关系的变中之恒——兼论大学发展的定位问题[J]现代大学教育, 2004,(2)

[11]高桂娟.近代德国大学思想对美国的影响[J].比较教育研究, 1993,5.

[12]徐丹.德国大学理念发展研究:1810-1933[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13][14] 吴伟,邹晓东,王凯,黄扬杰.拓展与参与:美国公立大学功能的新变化[J]高等教育研究, 2013, 34(6).

[15]查吉德.美国大学社会服務功能的实现策略[J].现代大学教育,2002(4).

[16]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中国人K大学出版社,2003:2.

[17]马东梅.现代大学功能与学者的使命[D].重庆:西南大学,2012.

(作者单位:武汉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猜你喜欢
比较研究大学功能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