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理念下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18-11-06 06:13张月霞
山东青年 2018年7期

张月霞

摘 要:共享教育是共享发展理念在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体现。本文结合国家教育改革需求,以北京教委实施的“双培计划”为契机,开展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虚拟教研室、专业核心课程和创新实践教育等培养机制,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为我校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打开一个新的局面。

关键词:共享教育;“双培计划”;虚拟教研平台

一、 引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1]的五大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集“融整体性、全面性、协调性、平衡性、包容性、互动性、持续性于一体”[2],有利于破解当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难题,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深化改革开放的力度。共享发展理念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中的核心一环,反映了时代精神,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指明了探索的方向,同样对教育领域改革也具有指导意义。共享教育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理念,对于解决当前传统单一、封闭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解决思路。中国教育界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人才培养模式也随之进入新时代。因此,探索共享理念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下急需解决问题。

我校通信工程专业以共享教育为理念,借“双培计划”实施的契机,深入开展师资队伍、共享课程、实践创新等方面的建设,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更好的彰显出人才培养的合理性与公平性。

二、 共享教育理念

(一) 共享理念

共享理念作为 “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有着丰富的内涵和价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反映出了党对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共享理念强调的是“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3]

共享教育是共享理念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是将众多教育的资源进行重组与整合,并且以共享资源的服务范围以及空间联系作为划分标准,使资源的配置达到或接近最优划分状态,从而达到资源分级共享的目标[4]。共享教育是为了让人民都享有公平教育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同等质量的教育,达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提升整体教育品质,保证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二) 共享教育的主要特点

目前,我国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发展特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转变共享态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越发认识到高校教育资源对于人才培养乃至整个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相对于之前“被动”的态度,现在人们开始“主动”接受资源共享这一理念,并积极寻求促进高校教育资源的共享的方式。

2. 丰富共享内容与途径

人们意识到共享理念在教育领域应用的重要意义后,开始着眼于发展共享内容与途径。共享的内容从最初的单一教育物力资源共享,逐渐扩大到更广泛的范围,如共享的内容从实验室和实验仪器,发展到课程资源、教师管理、教学平台等。另一方面,共享的途径也在不断完善,如北京市教委推出的市属高校和央属高校的短期交流、“双培计划”和“实培计划”等。

3. 融合各种资源

目前高校教育资源的共享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是整体资源共享,二是部分资源共享。整体资源共享是指以整个高校的资源为基础,建立高校与高校之间整体的合作,实现优质的教育资源共享。部分资源共享是从局部的角度出发,实现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和师资力量等资源的共享。简单来讲,整体资源共享可以由很多不同的部分资源组成,部分资源的共享可以促进整体资源的共享,二者相互推动,促进整个教育资源的共享。

三、 通信工程专业“双培计划”人才培养举措

(一) “双培计划”简介

“双培计划”是“北京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5]的子计划之一,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北京市属的高校与教育部央属高校的交流合作,努力实现众多高校之间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建立健全高校之间联合开展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共同培养出符合社会和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实行“双培计划”的市属高校每年在高考招生名额中专门留出一部分名额,用于招生双培生,派到央属高校学习,可以按照“3+1”(前3年在在京中央高校,第4年返回本校)或“1+2+1”(第1年和第4年在本校,第2年和第3年在在京中央高校)等培养机制。

2015年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入选北京市教委“双培计划”, 合作的央属高校为北京邮电大学,实施“3+1”的培养模式,学生前3年在北京邮电大学学习,第4年返回本校学习。通信工程专业的“双培计划”的培养方向分为多媒体通信和5G通信技术两个方向。

(二) “双培计划”培养机制

1. 组建虚拟教研室,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北京市根据“双培计划”专业建设的需求,将重点开展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参与虚拟教研室的教师由开展“双培计划”的双方高校选派,同时也可公开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聘请本专业方向的专家学者。各校要鼓励优秀中青年教师积极参与虚拟教研室建设,主动担负“双培计划”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职责。虚拟教研室教师队伍要实现动态调整、有序流动、竞争上岗。另外,要不断完善虚拟教研室中教師的考核评价机制,激发教师参与虚拟教研室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双培计划”,与合作央属高校北京邮电大学、相关企业行业专家也了组建虚拟教研室,由双方专业负责人、专业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企业导师虚拟教学团队,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进行课程授课,指导创新实践实验等,共享双方的优质教学资源,确保人才培养工作顺利开展。

2. 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双培计划”要求各大高校的专业建设要敢于突破和创新,开展新的专业方向和交叉专业点。同时,要根据具体专业的发展要求,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进行配套教材、课件等资源的补充和完善,使课程内容更加科学实用。

我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双培计划”根据当前ICT产业的发展趋势,结合合作高校的学科和专业优势,确定了多媒体通信和5G通信技术两个培养方向,分别制定各自的培养方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并且撰写了相关教材,形成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了 “双培计划”的顺利实施。

3. 开展创新实践教育,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实现创新实践教育要求各大高校更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条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深入生产管理一线实习实践,印证知识、锻炼技能、启发新知。因此,要将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学习与科研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加强与科研院所等部门的合作,通过项目引导、科研实训等方式,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

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双培计划”的学生在北京邮电大学积极开展创新实践教育,主要包括三阶段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第一阶段为创客体验,将专业知识与开源实验相融合,融合课堂学习、自主学习、项目学习、团队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专业知识体系,树立复杂工程概念,引导学生对本专业产生兴趣,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第二阶段为思维训练,让同学们在大量创意型、启发型的讨论和任务演练中理解工程设计思维的理念,学会像设计师一样思考和解决问题,并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介绍一些创新方法;指导学生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帮助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规划自我发展的道路。第三阶段为综合创新,要求学生以前期导论课为基础,结合专业课知识和自己的兴趣方向,在《专业综合实验》中选择一个进行进阶的创新实践,以此来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通信工程专業“双培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学生的交叉培养,和北京邮电大学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将我校和合作院校作为一个大课堂,综合利用了两校的资源,为学生创造了更多学习的机会,从而培养高水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四、“双培计划”的实施效果

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实施的“双培计划”是共享理念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是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可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提高高校教育资源的利用率。经过近几年的建设,通信工程专业实施的“双培计划”在知识的共享传播、学生个性化培养和教学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提升了我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 共享教育资源,拓展知识的传播范围

通信行业是一个发展迅速,专业知识更新换代频率很高的行业。通信行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以厚实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并不断学习最前沿的技术。我校通信工程专业与北京邮电大学联合实施的“双培计划”,借助北京邮电大学在通信工程领域的学科优势,以“集思广益、资源共享、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为理念,打造开放互融、资源共享的教育、教学多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拓展了知识的传播范围。

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学生,通过在北京邮电大学的学习,汲取了最为先进的通信技术,领略了大师的风范,并且有一部分学生积极参与了老师的科研创新活动。在我校和北京邮电大学共同导师的指导下,一组双培学生进驻了我校创新创业基地。双培计划实施三年以来,现正值学生即将考验的时机,很多学生都积极联系了导师,准备在央属高校继续深造。同时,我校每年举行双培学生与本校学生的学习交流活动,交流两校学习的知识、学风、生活等各个方面,使大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二) 发挥双方高校优势特色,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目前,学校传统僵化的教育制度使得院校之间交流较少,各大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都是由院系自己制定的,课程种类单一,质量普遍不高,呈现出明显的封闭特征。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实施 “双培计划”以来,与北京邮电大学反复研讨,敢于创新,根据ICT产业的需求,结合北京的地域特点,充分发挥双方高校的优势和特色,精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避免同类型、同专业高校的竞争。同时根据北京学生的特点,尽可能的满足学生对于课程多样化的需求,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培养。

北京学生普遍表现出爱好学习,涉猎广泛,性格活泼等特点,因此在制定培养方案的时候,定位在高层次高水平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增加了多种具有特色的选修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喜好。两校也多次与北京市教委沟通,明确双培学生的身份,方便学生参加全国和北京市电子设计竞赛、足球、歌唱等比赛,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 搭建虚拟教学平台,打造教学共同体

传统的教学平台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想真正的实现教育资源、教育理念、教师指导等方面的共享,需要虚拟教研平台去实现。我校通信工程专业与北京邮电大学共同搭建了虚拟教研室,打造了教学共同体,打破了时间、空间、组织等因素的限制,实现跨空间、跨地域的教学研讨活动,可以极大的改进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通过虚拟教研室平台,两校每年都进行培养方案的研讨,实时调整优化,适应形势变化;我校紧跟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导论课的改革,并根据本校特色进一步改革创新,在大一新生中进行新生创课大赛,使得学生对本专业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积极参与北京市电子信息群的建设,经过近几年的建设,联合北京邮电大学、北方工业大学一起获得了2017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五、 总结与展望

我们身处的时代是中国共享经济腾飞的时代,共享发展理念促进了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同样也促进了教育领域的发展。我校通信工程专业立足于北京市教委提出的“双培计划”,以共享教育为理念,借助虚拟教研室平台,从师资队伍、专业核心课程、创新实践教育等方面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完善了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北京市教委鼓励市属高校和央属高校的专业共建,我校和北京邮电大学的通信工程专业也积极进行了申报工作。两校更应该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深合作,加强虚拟教研室平台建设,加大资源共享的广度和深度,巩固导论课的成果,扩大共建课程的范围,联合进行师资队伍建设。两校应在共享理念下,深化“双培计划”的成果,形成两校专业共建,优势互补,培养高水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人民日报,2015-11-04(001).

[2] 关凤利. 推动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N]. 光明日报,2016-02-25(016).

[3] 准确理解和把握共享发展理念的深刻内涵[N].光明日报.2016-06-19.

[4] 刘复兴. 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N]. 中国教育报,2006-12-09(003).

[5] 刘霄.启动“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实现高教人才培养机制创新[J].北京教育(高教), 2015,(05):19-20.

(作者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北京 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