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乡贤力量 推动乡村善治

2018-11-06 10:15崔立勇
山东青年 2018年8期
关键词:善治乡村乡贤

崔立勇

摘要: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乡村善治是新时代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基石和难点。乡贤是引导乡村经济发展、乡风文明、乡村善治的强大正能量。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乡村善治,亟待凝聚乡贤力量,发挥乡贤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乡贤;乡村;善治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乡村善治是新时代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基石和难点。当前,随着大量农村优质劳动力外出,精英人才远离农村,留守群体日渐老龄化,村庄呈现空心化趋势,一些乡村日渐凋敝,乡村治理出现松散化、边缘化等现象,治理难度不断加大。乡贤作为乡村中最具开阔视野、丰富见识和各类资源的人士,是农村最大的人才资源,是引导乡村经济发展、乡风文明、乡村善治的强大正能量。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乡村善治,亟待凝聚乡贤力量,发挥乡贤的引领作用。

一、乡贤:乡村善治的重要力量

乡贤,顾名思义,就是品德才学为乡人推崇敬重的人,既包括“在乡”的乡贤,也包括“不在乡”的乡贤,主要包括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老干部、经济文化能人等。他们德高望重、群众公认、热心公益、敢于监督,无论是为官致仕还是经商从贾,都有叶落归根的情怀和对家乡建设的意愿。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有利于弥补乡村治理短板,是推动农村善治的重要手段。

第一,乡贤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参谋长”和“先锋队”。乡贤群体或有财富或有知识,或有技术或有信息,凭着他们叶落归根的情怀和衣锦还乡、光宗耀祖的自我需求,对乡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困难,或出资投资,或出谋划策,或出智引源,有利于为乡村经济发展拓宽渠道,激活资源,注入活力。

第二,乡贤是提高乡村治理水平与能力的“智囊团”和“活力源”。乡贤因为懂政策、有经验,在参与乡村重大事项决策时积极建言献策,运智铺谋,是村两委的“智囊团”,有利于推动乡村协商民主发展,提升乡村公共事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也有利于带动村民民主意识的提高,提高村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是乡村民主政治的“活力源”。

第三,乡贤是实现乡风文明的“领头羊”和“教化员”。乡贤,本身德高望重,在宗族或邻里中享有较高的威望,他们了解社情民意,部分乡贤利用个人声望和人缘,积极参与邻里纠纷的化解,是村内矛盾纠纷的“灭火器”。他们有见识,崇德向善,重文兴学,是教化村民,引导村民遵循行为规范、价值导向,推动移风易俗,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文明乡风的“领头羊”和“教化员”。

二、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困境

乡贤,成长于乡土,心系于乡里,有着浓浓的乡愁、乡恋。大部分乡贤关注乡村经济发展,渴望乡村善治,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高,但由于对乡贤的定位与作用认识不足等原因,挫伤了部分乡贤的积极性。

一是一些乡镇政府与基层组织对于乡贤的定位与作用认识不足。能否凝聚乡贤,让乡贤服务家乡,造福群众,首先在于是否认识到乡贤的作用,是否重视乡贤、尊重乡贤。但是,一些乡镇政府和基层组织对乡贤心存顾虑,他们既希望乡贤回报家乡,又担心乡贤参与乡村治理会削弱或约束自己的权力。所以他们只希望乡贤多出资引资帮贫济困,发展经济,不愿意他们参与乡村治理。而且,越是落后的地方,越是治理不好的村庄,这种现象越是严重。

二是缺乏助力乡村建设的平台。乡贤作用的发挥必须借助一定的平台,通过一定的平台乡贤方可参与村级事务决策的制定和审议,出谋划策,方可对各类资金使用进行有效监管,阳光操作。但在調研中发现,部分镇村领导想让乡贤回乡助力乡村建设,但没有建立相应的平台,乡贤无法正式参与决策的审议,对提供帮扶资金又担心因缺乏有效监管而滋生腐败,所以他们无法或不愿参与乡村建设。

三是乡贤文化挖掘不足。乡贤文化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是基层社会道德约束的有力武器。只有大力挖掘乡贤文化,继承和弘扬乡贤文化,才能涵育文明乡风、凝聚向上向善的力量。但是,虽然我们山东的乡贤文化资源丰富,但相比于浙江等省份,我们的重视程度,挖掘力度明显不足,乡贤文化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四是培育乡贤的力度不够。重视乡贤作用,还必须着眼于未来,加大新乡贤的培养力度。尤其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虹吸效应使得打工子弟的乡愁意识减弱,农村精英人才外流,外来人才想尽办法转走。通过调研发现,普遍重视现在乡贤的作用,忽视未来乡贤的培养,重视本地乡贤,忽视外来乡贤的使用和培养,未来乡贤严重短缺。

三、凝聚乡贤力量,推动乡村善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新乡贤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推动乡村善治,必须要弘扬乡贤文化,凝聚乡贤力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涵育文明乡风。

(一)高度重视乡贤在乡村善治中的作用,积极营造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氛围。只有高度重视乡贤的作用,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尊重乡贤,积极营造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氛围,才能激发乡贤回报家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乡贤自发自觉的关心支持参与乡村治理,促进家乡发展。在创新乡村治理的规划中,应把发挥乡贤作用纳入其中,引导退休官员、专家、学者、商人回乡安度晚年,以自己的经验、学识、专长、技艺等反哺家乡,使回乡的乡贤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可以建设乡贤信息库,加强乡贤联络走访工作,拉近情感,鼓励退休的官员等回乡参与新农村建设和治理;可以组织开展“走近乡贤”采访活动,积极宣传乡贤人物事迹,对为家乡发展作出贡献的大力表彰宣传;也可以成立乡贤 (文化) 研究会,挖掘整理乡贤文化史料,举办有影响力的乡贤文化研讨会,引导、鼓励、发动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积极营造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浓厚氛围,调动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积极创造条件,搭建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平台。

第一,搭建平台,构建多元协同的乡村治理主体。一是积极搭建由乡贤自愿组成的乡贤参事会、乡贤调解工作室、乡贤智囊团、乡贤慈善基金会等平台。利用这些平台凝聚乡贤力量,充分发挥乡贤的优势,凝聚人心人力,发挥群众社会治理主体作用;提高农村组织化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增强基层自治能力;建立起自治、德治和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形成共谋共建共治共享美丽乡村的乡村治理新格局。二是推行杰出乡贤“挂职村官”、“镇长顾问”等制度,坚持把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头致富能力强、综合协调能力强的乡贤吸纳到管理队伍中来,鼓励乡贤回村任职,为乡贤发挥作用提供平台,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第二,完善制度机制,为发挥乡贤作用提供制度保障。一是要完善乡贤参事会、乡贤智囊团等组织的成员构成。注重会员质量,既要充分考虑乡贤的积极性,又要把好入口关,既要把在外优秀乡贤吸纳进来,又要把本村中一些品行好、威望高、群众认可的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等充实进来。二是健全乡贤参事会等组织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乡贤参事会等组织的章程和组织体系,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工作例会制度,规范资金管理使用,实施会务财务公开,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透明、规范化运作。

(三)挖掘乡贤文化资源,激励公众向善向上。乡贤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根植乡土、贴近百姓,紧接地气,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是一种最朴素的精神原动力。要把乡贤文化作为基层社会道德约束的有力武器,引导群众守道守义,遵守文明,搭建起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要努力挖掘古往今来的优秀乡贤代表和典型事迹,整理有关乡贤的文史资料,保护乡贤文化遗产。也可拍摄乡贤专题片,表彰优秀乡贤,通过村文化大院、乡贤文化长廊建设和村志编写等途径,在全社会广泛宣传乡贤美德,大力弘扬乡贤文化,形成尊贤爱贤、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

(四)积极培育有见识、有担当、有威望又自愿扎根乡土的新乡贤。要着眼于未来,把培育新乡贤列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完善人才吸纳和培养计划,出台一些列政策制度,鼓励外出人员返乡创业,扎根农村,积极开展重塑乡土精英活动,实施民间人才挖掘和培育计划,弘扬乡土观念,鼓励外来人才落地生根,动员退休人员落叶归根。要在现有乡村能人中挖掘—批年轻有为的新乡贤带头人,尤其是在大学生村官群体中寻找乡贤模范,鼓励他们在现代乡村治理中更多地发挥建设性作用,逐步成长为新乡贤。

(五) 要正确处理好乡贤参事会与村“两委”的关系。在当前体制中,村“两委”是乡村治理的主体。乡贤则是乡村中有声望、有威信、有势力、有地位的群体。在实践过程当中,村“两委”与乡贤参事会关系处理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村级治理的效果。在推进乡村治理过程中,要明确乡贤参事会的职能定位,不能越位,要坚持村“两委”的主体地位,正确处理好乡贤参事会与村“两委”的关系。

潍坊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

(作者单位:中共潍坊市委党校,山东 潍坊 262406)

猜你喜欢
善治乡村乡贤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让民法典真正成为“善治之典”
情怀
情怀
坚定走好乡村善治之路
浅析当前乡村财务管理模式的
小学生好奇心与创新意识的潜在联系
话剧《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