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商扶贫“沙集模式”的思考

2018-11-06 05:50张莎莎冯垠都��
山东青年 2018年6期
关键词:电商扶贫互联网

张莎莎 冯垠都��

摘 要:

电商扶贫实施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近年来,一些地方电商扶贫在经历探索、总结、反思的过程中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沙集模式”就是其中较为成熟的模式之一。本文首先对电商扶贫的重要意义和背景作了界定,接着从路径、动力和保障三个层面对“沙集模式”作出了總结和分析,最后得出启示,即要让农民群众有真切的获得感、政府不可缺位更不可越位、与市场的对接是重要关键。

关键词:电商扶贫 ;沙集模式;互联网

一、 电商扶贫是国家扶贫新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4月19日举行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可以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更多贫困群众用上互联网,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让山沟里的孩子也能接受优质教育。”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工作的新思路,而互联网+扶贫产生的化学效应也将成为打赢扶贫攻坚战的“新式武器”。

2016年11月4日,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发改委等15个部门下发《关于促进电商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更是进一步将电子商务助推扶贫攻坚工作纳入到扶贫工作的综合体系之中,至此,电商扶贫正式成为由政府推动的脱贫行动之一。其实在国家尚未正式提出电商扶贫的概念之前,就有许多地区对电商扶贫的实践做出了有益尝试,特别是位于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的沙集镇最早探索利用“互联网+”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进而发展为电商扶贫模式。

二、电商扶贫的“沙集模式”

沙集镇的东风村,是“中国电子商务第一村”,被认为是“沙集模式”的起源。沙集模式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发展历程。2006年,沙集镇东风村的三个年轻人受互联网发展的影响,在淘宝上注册了销售家具的账号,从此,网销家具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发展。他们的这一尝试不仅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状况,同时也让他们所在的东风村过去贫困落后的面貌有了大幅度改善,甚至带动了全村发展。回顾沙集模式的发展历程,我们将其经验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路径独特:信息化引领乡村“嬗变”

电子商务不受空间、时间的局限,只要供需双方信息匹配,交易就可以轻易实现,相比较传统的商务活动更为高效、便捷,可以低门槛的发挥信息化作用。沙集模式是比较典型的以信息化手段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案例。农村要实现突破发展,必须要有崭新的手段支撑,而信息化在此时就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沙集模式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殊之处就在于,由电子商务促进了乡村产业发展,不同于以往的“必须等到乡村的产业化完成之后再信息化”。沙集模式以“农民+互联网+企业”的形式运作,而关键则是发挥互联网的联结、纽带以及促进产业生产的作用。沙集模式的信息化应用,是对农民生产活动和乡村发展的一种倒逼,它不但加速了农村以第一产业为主的传统产业调整,而且为农村发展新型经济形态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动力十足:内生力量驱动发展

内生动力是摆脱贫困的最重要源泉。沙集模式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农民群众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从当初第一个注册网店的三位农民,到后来加入电商大军的各位乡亲,都是自发性地受市场因素影响而完成由农民变网商的转变的。改变落后现状的迫切愿望,是他们完成身份转换的重要动力,也在后来的发展中起到了持续不断地推动发展的作用。在乡村,农民间的乡亲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亲缘关系,带有强烈的地缘色彩,这种亲缘关系为这种群体以示范效应为蓝本,快速形成摆脱贫困,开网店、做网商的迅速复制起到了促进作用。农民是沙集模式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主体,企业是电子商务发生的基础。可以说在这样一种模式下就形成了“农民变网商,乡村变市场”的良性互动。

(三)政府保障:培育优良的发展环境

政府在“沙集模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不占主导地位,以既不僭越管束,也不缺席成长的姿态保障其发展。虽然发展网商对于政府的主动索求并不是很多,但是睢宁县政府仍然很重视电商发展,积极发挥保障作用,成立专门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领导小组,出台系列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文件,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支持来推动农村电商的进一步发展。对于沙集镇的引领示范作用也是十分的重视,在沙集镇特地设立电子商务监管局,全方位促进沙集效应的再显现,从而提升本地产品产业质量提高,规范企业行为。面对沙集镇在农村电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县政府积极主动作为,邀请专家和学者把脉问诊,对症施策,帮助沙集镇解决了专业人才短缺、土地资源匮乏、资金链供应不足、知识产权纠纷、电力供应不足、道路设施不完善等方面的难题。

(四)定位精准:对接市场无缝有序

农民因文化程度、信息渠道、对接市场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对市场的敏感度是十分有限的。沙集的家具网商的崛起是源于三个青年人的创业想法的偶然,但后来的发展势头却包含有沙集人对市场前景的精准判断。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对于家具的需求在不断变化,由过去单一的使用功能逐步演变为装饰、个性化需求增加,沙集人看准商机,不断将功能升级,还采用个性化定制的手段将产品升级,提升利润空间,扩大市场份额。农民身在乡村依然可以与市场实现直接对接,这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在家中就可以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个人谈生意,形成规模,规模、集聚的效果显现就是形成产业,这种快速扩张引领了其他配套、支撑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三、电商扶贫“沙集模式”的几点启示

(一)让农民群众有真切的获得感

发展农村电商,农民群众是实实在在的主体。从沙集的经验我们不难看出,农民群众在农村电商形成规模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电商扶贫,一定是在农村电子商务成规模的基础上,而这个规模既包括基于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条件规模”,也包括农民群众对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认同规模”。其中,更为关键的是“认同规模”。认同感来自于农民群众的内心,无法用客观现实的指标去量化。农民群众,特别是贫困的农民群众的获得感是形成认同感的前提和基础。认同感的取得需要让广大群众较为广泛地参与进来,同时要不断地对其进行造血能力的锤炼。农民群众是电商扶贫的受益者,也是发展主体。没有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电商扶贫就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农民群众在电商扶贫行动中的获得感是评价成否的重要指标,而政府、各类企业和社会相关主体对电商扶贫进行扶持和扶助的最终落脚点还是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二)政府不可缺位更不可越位

扶贫攻坚是国家的总体战略,而电商扶贫是战略的行动策略之一。从沙集的经验看,当地政府扮演了“刚刚好”的角色。电商扶贫,政府既不能越位,更不能缺位。总体来说把握三个方面的作用:第一,政府要充分发挥好引导作用。引导不是主导,引导作用主要是通过建立和完善促进当地电商扶贫发展的政策体系来实现的,以政策引导,以规划引导;引导企业和贫困地区群众或困难群众投入到电子商务活动中来,引导产业形成集聚效应。第二,政府要保证做到扶持不干预。要扶持产业发展但不干涉电商产业发展,保证市场在电商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者;扶持电商扶贫示范点的建设,把资金来源渠道进行充分整合。第三,要做到不完全包揽服务。电商扶贫更重要的是发挥好当地群众和企业的主观能动性,政府对农村电子商务必备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支持,但基本框架搭建后不能完全代劳,要让企业和群众积极投入其中。

(三)与市场的精准对接是重要关键

电商扶贫,说到底还是要通过电子商务这种模式来实现减贫脱困。市场是交易的前提。从沙集的经验看,一定要以市场为主导,不能有什么经营什么,要注重于市场的精准对接,市场需要什么,结合本地实际就生产销售什么。为此,必须从两方面着手。第一,提升农民群众把握市场机会的能力。贫困地区的群众大多对商业机会不敏感,对市场不能快速的判断并作出反应,因此,必须提高农民群众对市场的敏锐度,保证农产品需求和供应的匹配。第二,提升广大群众运用互联网对接市场的能力。在互联网+时代,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即便是贫困地区,也已接入互联网“大盘”中。农民群众必须提高运用互联网的能力,把互联网素养的培养与对接市场的能力叠加,使其发挥“乘数效应”,对接本地市场甚至是全国市场。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促进电商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国开发办[2016]40号)[EB/OL].http://www.cpad.gov.cn/art/2016/11/23/art_624_55721.html.

[2] 李长青,尤雅琪.从“沙集模式”的发展历程看中国农村电商发展的困境[J].经济研究导刊,2018(03):36-38+94.

〔基金項目:甘肃行政学院2017年度院立一般项目《甘肃省电商扶贫现状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GXYB1719〕

(作者单位:甘肃行政学院,甘肃 兰州 730010)

猜你喜欢
电商扶贫互联网
重庆市电商扶贫中的人才瓶颈问题及对策研究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