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巢”视角下农村失能老人养老模式探索

2018-11-06 05:50马丹丹
山东青年 2018年6期
关键词:养老模式空巢

马丹丹

摘 要:

在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在我国农村地区老年人口所占比重也在日益上升。安徽省作为一个农业发展的人口大省,老龄化问题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东南沿海城市迁徙,最终造成在我国农村长期形成以孝道为支撑,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出现困境,而在农村老龄群体中还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群即失能老人。失能老人基于其特殊的身体机能而丧失自理能力,如若没有相应的外界救济措施将难以生存,最终会影响到农村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失能老人;空巢 ;养老模式

一、农村失能老人养老模式发展及研究现状

失能老人是指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目前,全国60岁以上人口超过2.12亿,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近4000万,根据数据显示,安徽省从1998年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4年底,全省常住人口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030.9万人,占总人口的17 %;其中65周岁以上老年人 692.8万人,占总人口的 11.4 %,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

近十几年来,关于农村失能老人生活状况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研究者普遍认为失能老人的养老方式的选择与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子女状况、家人之间关系存在重要联系。此外通过对全国老年人生活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大部分农村失能老人选择以家庭养老方式为主,方式单一,且在实行过程中存在道德、伦理问题较多。

其次是对养老模式的探索,众多学者主张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公私合营等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机构,主张政府在失能老人养老体系建构中发挥积极作用。

研究结论既有趋同的一面,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是个体与家庭因素、社会因素是普遍的影响因素。虽然现有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其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研究方法的不足,现有的研究多采用简单的定性分析,缺乏数据的支持,缺少定性分析。二是研究的覆盖面不广,针对失能老人这一群体的研究相对匮乏。

二、农村失能老人养老困境

1、高龄化趋势明显,高龄失能老人需求增多

一方面,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老年人的寿命也在不断延长,高龄化趋势愈演愈烈。另一方面,基于失能老人这一特征将需要更为专业、复杂的护理需求。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身体健康情况会有所恶化,失能老人因身体机能老化难以自理,往往需要体力和精力都充沛的家庭成员进行专业日常护理和生活照料。从而加大了农村家庭的养老负担。

2、农村家庭养老责任意识退化,养老危机加重

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提倡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可追溯到农耕文明至今提倡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在我国延续了上千年。因而家庭养老一直是农村养老的主导模式。而在当今社会转型中,出现了一些道德和信仰缺失的现象,传统观念有所弱化,赡养父母的责任意识有所消弭。而在农村因普遍文化教育程度偏低导致这种现象尤为严重。另一方面实行计划生育改革,使得社会上形成了重幼轻老的现象,各种虐待老人的行为也时常发生,家庭养老面临严峻挑战[2]。

3、 经济来源不足,劳动负担重

在我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差距较大。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表现是养老水平的差距较大。农村发展相对滞后,老年人大多以种地谋,并没有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来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当丧失劳动能力时,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获得子女的帮助。然而依靠子女供养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一方面与子女的经济收入有关,另一方面还与子女的养老责任意识有关。因此如果老人身体失能,不仅会使自身生活陷入困境,而且会对其他家庭成员的正常工作生活产生影响,甚至会使家庭陷入贫困状态[3] 。

三、农村失能老人养老举措

1、 充分利用农村闲置人力资源,加大对农村失能老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养老帮扶力度

我省各个地方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模式、方案来解决农村失能老人养老问题。例如在我省安庆地区实行的喘息服务的方案,“喘息服务”是指政府花钱为失能老人家庭提供服务,或是请专业人员去家中照料,或是把老人接到养老院照看,既让家属喘口气,也让老人康复得更好。这一方案初衷是为了缓解失能老人养老问题,但需要政府部门提供较高的成本,这是一个缓慢而艰难的过程。

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人口流动情况,一方面,应该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资源,在农村有一些留守妇女或者其他闲置人员可以集中起来组建服务团队,村委会或相关部门可以组织培训,提高人員护理能力,充分的运用到失能老人这一群体的养老服务中。

2、 村委会和政府相互配合,加大政府补贴力度,完善多种模式的农村失能老人养老服务体系

村委会作为农村地区的自治组织,应当发挥自身的作用,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正确的家庭养老意识,监督农村家庭对老人的照护。及时阻止一些不赡养老人的现象出现,营造良好的养老氛围,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此外政府部门应同村委会合作加大对农村老人的养老扶持,可以通过补助或者提供具体照护服务的形式来实现扶持。在农村地区养老服务要求并不是很高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应当力所能及的提供一些物质帮助,如建造养老院、福利院等场所。推动社区养老,自主养老等多种养老方式的发展。

3、重建家庭伦理道德,提高道德文化自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的很多传统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发生着转变,认为孝顺并不是一定要留在父母身边,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与子女分开居住。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忽了老人的心理健康情况,忽视了老人的精神需求。重建家庭伦理道德,让家庭的作用最大化,是当前所要大力弘扬的一项民生工程。当今社会的发展,强调家庭养老的意义,并不是把养老责任都推给家庭。而除经济以外,更高层次的社会保障,精神需求和情感慰籍最终离不开家庭。在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失能老人更需要家庭的关爱和帮助。

4、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立农村养老保险

农村经济的落后导致劳动力的流失是农村空巢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想促进新农村建设,形成和谐的农村发展就要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农民子弟可以不用背井离乡同样可以提高生活质量,缓解家庭压力,才有更多的经历来照顾家人,为父母养老。而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必然离不开政府部分的帮扶,因此政府部门应积极发挥其作用。如强化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形式,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将进一步加大。此外,应为新一代农民建立养老保险,减少老人对家庭的依赖,提高老人自主养老能力。

四、小结

全面把握农村失能老人的生活状况、养老服务需求,研判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探讨提升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对策,这对加快农村养老模式发展,对改善众多失能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和意义。在发展落后的农村地区,国家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提供一定的帮助。另一方面,人是一种有情感的动物,需要精神赡养,这是家庭的功能,我们不应忽视家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安徽老年人口破千万,九成老人愿意居家养老[J]. 人民网,2015.

[2]魏春晖. 新常态下农村低收入家庭失能老人养老问题研究——基于福利多元主义视角.

[3]林清峰. 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4.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磬苑校区),安徽 合肥 230601)

猜你喜欢
养老模式空巢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空巢生日不孤独
发展“互联网+”老龄服务产业的困境与对策探析
温州“老人公寓”养老模式的经验特征
我国互助养老的实践现状及其反思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局何解
农村空巢老人居家养老保障模式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