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之马克思主义教育观探析

2018-11-06 06:13顾晋
山东青年 2018年7期
关键词:教育观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

顾晋

摘 要:《共产党宣言》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思想,其中不乏提到“人的教育”。在对资本主义教育的批判和审视的基础上,揭示了资本主义教育是把人训练成机器,但在对人类发展和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的描绘中,将一切落脚在了“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需要中,表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地位,深刻阐述了教育存在的意义,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时代启示。当下,国内思政教育更要强化思政教育的政治引领和个人发展作用,增强人民在教育过程中的获得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发展感;《共产党宣言》

为了更好地对《宣言》进行教育层面的解读,首先应阐明的一个观点是:对《宣言》中所涉及的教育思想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必须从上下文关系中,更重要的是从《宣言》所指向的统一意义即作者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最终目的——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中来加以把握。

一、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在《共产党宣言》中的初现

教育的性质是什么,它存在的根本意义,为什么服务及受什么规律制约,在马克思主义产生前,尚未得到科学的、根本性的阐释。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第一次对教育作出历史唯物主义的阐述,他们在批判资产阶级诬蔑共产党人要消灭一切教育时,明确指出:“你们的教育不也是由社会决定的吗?不也是由你们借以进行教育的那种社会关系决定的吗?不也是由社会通过学校等等进行的直接的或间接的干涉决定的吗?共产党人并没有发明社会对教育的影响,他们仅仅是要改变这种影响的性质,要使教育摆脱统治阶级的影响。”①从根本上阐明了教育存在的基本属性和发展规律,是无产阶级教育观的奠基,為教育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唯物主义、科学的理论基础。基于《宣言》对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归纳,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教育与政治

《宣言》第一部分“资产者和无产者”中,提到“在这一切斗争中,资产阶级都不得不向无产阶级呼吁,要求无产阶级援助,这样就把无产阶级卷进了政治运动。于是,资产阶级自己把自己的教育因素即反对自身的武器给予了无产阶级”,“其次,我们已经看到工业的进步把统治阶级的整批成员抛到无产阶级队伍里去,或者至少也使他们的生活条件受到威胁。他们也给无产阶级带来了大量的教育因素。”②统治阶级为了巩固政治稳定和阶级利益,尽管不同于自身的精英教育,但也不得不给工人阶级以技术和宗教人道主义的教育灌输,使其获得了一小部分知识的增长,或多或少影响了工人阶级思维的转变。

由此,教育和政治的关系可看作两个方面:一是政治对教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政治决定着教育的性质,政治制度代表着阶级利益和意识形态,决定着教育的政治方向和为谁服务的问题,并由此决定着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二是教育对政治具有反作用,工人阶级接受教育的结果,不仅仅使其成为了机器,更让资本家困惑的是,他们潜移默化般的学到了机器以外的思维。

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宣言》第二部分“无产者和共产党人”中提到“正如阶级的所有制的终止在资产者看来是生产本身的终止一样,阶级的教育的终止在他们看来就等于一切教育的终止。”③于是,资产阶级的统治者不得不教育它统治下的劳动人民“最初反对贵族,后来反对同工业进步有利害冲突的那部分资产阶级,经常反对一切外国的资产阶级”,以达到巩固自己统治地位的目的。但从阶级属性上来看,他们反对的贵族和其他阶级,恰恰是他们自身——资产阶级。

正因为此,资产阶级统治者对被统治阶级实施教育,使得被统治阶级也日益认识到资产阶级的本质,反而造就了大批反对资产阶级的人才。资产阶级发展工业的同时,无产阶级也日渐壮大,并且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其余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而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带来的产物。无产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合法权利,不得不同统治者展开斗争,斗争又推动了政治民主化,使资产阶级不得不提出一些名为“民主”的保障工人利益的举措,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人阶级的壮大和思想提升,从而整体上使整个社会的中间群体日益向工人阶级转变,对政治民主提出更高的要求,使社会结构不断改善,教育渐趋平民化。

(二)教育与家庭

教育对家庭的构成和结合方式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和谐,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不可忽视社会的最基本单位——家庭。“对工人阶级来说,性别和年龄的差别再没有什么社会意义了。他们都只是劳动工具,不过因为年龄和性别的不同而需要不同的费用罢了。”④资产阶级通过学校或生产指导,目的是要把他们变成劳动工具。而家庭中的教育也在这种社会制度及社会关系下发生了改变,灌输“金钱万能论”,家庭教育也变成以参与生产劳动为最终目的,“资产阶级关于家庭和教育、关于父母和子女的亲密关系的空话就越是令人作呕。”⑤因而,共产党人所言的消灭家庭和家庭教育,并不是抛弃家庭教育,而是要消灭那种在资本主义意识统治之下的把人变成工具、金钱奴隶的那种教育,“他们仅仅是要改变这种影响的性质,要使教育摆脱统治阶级的影响。”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的家庭教育是无法正常开展的,是畸形发展的,父母子女之间无关乎爱和尊严,而关乎生存和金钱。与其说共产党人要消灭资产阶级的家庭,倒不如说要消灭资产阶级统治下的家庭教育观,以建立一种新的无产阶级家庭和教育观,回归父母和子女的亲密关系。

(三)教育与生产

《宣言》中提到,“最先进的国家几乎都可以采取下面的措施: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取消现在这种形式的儿童的工厂劳动。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⑦但由于资本主义的“工厂劳动”并不能体现劳动和人的价值,只是资本家对于简单工具性劳动的需求,不能给劳动者真正的价值体现。“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这种劳动比资产阶级所谓的机器工厂的劳动要更广泛多样,这不仅是培养和造就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的方法,也是一种教育的发展观。马克思认为,在合理的社会制度下,每个适龄儿童都应接受适合其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的教育,逐渐成为“劳动者”,不仅是体力劳动,更有脑力劳动。马克思还认为,把有报酬的生产劳动同智育、体育和综合技术结合起来,就会把工人阶级提高到比贵族和资产阶级高得多的水平,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方法,也是造就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的方法。

(四)教育与现代化、社会发展

《宣言》第二部分“无产者和共产党人”中提出“正如阶级的所有制的终止在资产者看来是生产本身的终止一样,阶级的教育的终止在他们看来就等于一切教育的终止”。⑧资产阶级的教育是传播资产阶级思想、实行精神统治的工具。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思想的历史除了证明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还证明了什么呢?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统治着整个社会的财富和政治,支配物质生产,当然也支配精神生产。为了传播有利于阶级统治和资本主义大生产的思想,他们通过政治来垄断教育,传播资产阶级世界观,鼓吹“金钱万能”,统治思想。

而无产阶级的教育是为一切劳动者服务,为共同富裕而服务。因而大力传播共产主义思想,便成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具。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应着重发展生产力,首先从生产上,改变工人的劳动价值观,促使社会朝向公平正义发展,通过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来消解“金钱万能”思想的物质根源,从思想上摆脱统治阶级的影响。

(五)免费和义务教育的思想

《宣言》中提到,“最先进的国家几乎都可以采取下面的措施:……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取消现在这种形式的儿童的工厂劳动。”⑩《宣言》认为,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种教育和资产阶级社会里的社会教育以及家庭教育是根本不同的,这种教育是以个人的自由发展为前提的,不再只是工具性劳动。

要普及义务教育,且废除童工。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应用法律的形式规定对适龄的儿童实施规定年限的学校教育,并且免费。这是因为教育对儿童的影响非常系统和深刻,更重要的是,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无论哪个阶级的统治都不会忽视这一点,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亦要通过教育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六)马克思主义社会公德观念

马克思不是简单地把共产主义假定为一种理想,而是旨在详细说明使这一理想得以实现的科学机制。正因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对人类来说是客观的善,历史才以善的方式前进。就马克思的历史观而言,共产主义会扩大人的自由、使人得以全面发展。就其道德观而言,马克思相信共产主义比资本主义更具有善的道德价值,因为共产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更能自由发展所有人的才能,使人享有更大、更和谐的自由。

马克思指出了教育的阶级性和历史性,目的就是要确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教育和德育观。在批判资本主义和私有制的基础上,马恩提出了共产主义理想的教育——“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马克思反对把社会作为一个大课堂让无产阶级接受统治阶级指定的道德教育,而是主张进行无产阶级自己的道德教育,每个人既是道德教育的对象,也是主体,即道德教育是人们的之间的“相互教育”,而不是资产阶级企图强加的道德说教。

二、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对新时代我国教育工作的启示

《共产党宣言》强调了未来社会应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目标,其教育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国内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强化思政教育的政治引领和对个人发展的作用,增强人民在教育过程中的获得感。

(一)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础性和指导地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例如高校教育,要坚持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世界发展的本质规律,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二)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在生产力发展逐渐成熟的基础上,逐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从娃娃抓起,近幾年幼儿教育事故频发,推进将幼教纳入统一教育部管控范围内,而非市场化运作。

(三)继续落实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工作应尽可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在新时代,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根据社会需要培养有用的人才。当前,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了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国家对于社会人才的培养,也应相应进行侧重,师生之间都应跟上国家发展大势。

(四)教育要以人为本,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教育公平。马克思指出,教育具有社会性。一方面,教育不能脱离社会,所以要改革教育体制,首先要改变社会环境。另一方面,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它应根据社会的需要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所以我们的教育工作应转变观念,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但归根到底是通过为人的个性发展服务来实现的。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许多贫困山区“不缺钱但缺老师”的现象,仅靠志愿支教的政策难以保证九年义务教育。东西部区域、城乡、学校之间教育发展极不平衡,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公平原则。应继续深入扶贫攻坚,推进教育精准脱贫,重点帮助贫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五)当前我国社会公德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是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在新时代的运用和发展,是社会主义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最重要的着力点。加强马克思主义社会公德理论和公德教育研究,对于建构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防止“反社会主义”行为、引导健康的社会公德方向、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将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与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的确定我国教育方针,才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继承和发展。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在努力进行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还要建立起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任何一个新的社会,都要求人们有新思想、新纪律和新道德,以维持和发展新的生产关系。十九大报告指出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时期,如果忽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会使人们失去理想和战斗的意志,就不能抵制各种腐化因素的侵袭,就会使社会主义走上畸形发展和变质的邪路,无产阶级自身的政权巩固亦是如此。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必须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群众和培养青年,提高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觉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单行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第4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单行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第3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单行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第45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单行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第35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单行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第46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单行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第41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单行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第50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单行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第45-46页。

⑨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单行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第45页。

⑩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单行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第50页。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单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卢岚.试析《共产党宣言》蕴涵的教育思想[J].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06(7)

[4]劉志超.《共产党宣言》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及其当代启示[J]. 科学社会主义,2008(5)

[5]汪丽君.《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探析[J].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24)

[6]程伟.《共产党宣言》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7)

[7]席彩云.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公德观念及其教育观[J].中青年学者论坛,2010(2)

[8]周贝隆.民族振兴靠创新创新能力何处寻——世界教育发展和改革动向及其启示[J].教育研究,1998(6)

[9]周贝隆.市场经济现代化与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1993(2)

[10]李惠林.试论共产党宣言中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观[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7(5)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3)

猜你喜欢
教育观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浅谈如何用科学教育观培育孩子
金钱教育观,从现在开始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论王十朋的教育观
基于工程教育观的GIS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