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女性家务劳动时间现状、趋势与影响因素

2018-11-06 07:51封莹
山东青年 2018年5期
关键词:女性影响因素现状

封莹

摘 要:现阶段,女性依然是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家务劳动的无偿性实则反映出女性的弱势地位。针对这种劳动领域的分工不平等,从时间可用性理论、资源交换理论以及社会性别理论出发,探究女性家务劳动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前女性依然是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但是女性的家务劳动时间开始呈现减少之势,从影响因素来看,受教育程度、性别观念、年龄、婚姻状况等都是影响女性家务劳动时间的重要因素,且农村与城市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

关键词:女性;家务劳动;影响因素;现状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家务劳动作为人类社会所必需的一种劳动形式,一直未被社会认可其价值。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指出,家庭中存在着的自然劳动分工,其基础等同于具有不同生产方式的社会劳动分工。家务劳动蕴含着其必要性,是满足家庭成员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所必需的,但是社会将其视为无酬劳动,并认为是女性的“份内事务”。在新中国成立后实施的各项妇女就业政策的推动下,伴随着经济发展和文明程度提高,女性开始走出家庭,同男性一样活跃于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然而女性对于社会经济生产的贡献并没有减轻她们所承受的家庭事务负担,由于女性普遍参与社会劳动,中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分工模式得以被重构,但是“女主内”的传统却被沿袭至今,转而变为承担家务劳动和参与社会经济劳动的双重负担。在家庭这个劳动领域中,性别间并不平等的分工已然被固化为理所当然的秩序①。通常,学界针对两性间性别平等问题更多地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地位等宏观庞大的领域入手,家务劳动时间这一议题由于其生活性和私人性,并未引起足够的关注。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回顾了已有文献,从家务劳动时间入手,能够更加直观清晰地突出两性的时间资本在分配上的差异,揭露女性在当今职场、社会乃至家庭中的弱势地位。本文重点关注了我国女性承担家务劳动的时间发展趋势、现状,并结合已有理论试图回答为什么女性承担了更多的家务劳动?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女性的家务劳动时间?今后女性家务劳动时间又会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未来会有什么样的特点?通过回答上述问题,不但可以引发我们对当前性别分工、女性社会地位的反思,还可以为我国完善就业公平环境、建立健全相关社会保障措施提供启迪,从而推动性别平等事业的进程。

二、中国女性家务劳动时间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女性为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

家务劳动历来是家庭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和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一个主要话题②。已有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城镇中的女性同男性一样活跃在工作岗位,每周劳动时间分别为43小时和46小时,但就做家务的时间而言女性是男性的两倍,达到每周21个小时,男性仅为10小时③。在男女都要工作、承担各自经济劳动的情况下,女性还要承担起大部分家务劳动。女性参与家务劳动时间过长、家务劳动分担不均实质上反映了女性在婚姻中的弱势地位,更反映出了社会性别关系的不平等。

(二)女性参与家务劳动的时间不断减少

两性间家务劳动的时间差距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然在发生改变。第三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显示,对比2000年,2010年男女从事家务劳动的时间差距已有大幅度减少,由105.1分钟缩短至61.8分钟④。这说明女性参与家务劳动的时间开始减少,男性参与程度开始提高。现有研究指出,同亚洲邻国日本、韩国相比,中国男性的家务劳动参与度更高,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腾飞,与此相伴的性别开放和平等观念冲击着传统家庭分工模式。

三、女性家务劳动时间的理论回顾及影响因素

(一)理论回顾

西方国家对家务劳动与性别平等的研究起步较早,拥有大量研究成果。通常,常见的用于解释的有三种理论:时间可用性理论、资源交换理论和社会性别理论。时间可用性理论认为,家务分工是基于家庭成员的时间可用性而进行合理分配的,由于时间的不可替代性会导致时间成本的产生。由于时间是有限的,在工作中投入时间愈多必然留给家务劳动的时间愈少。夫妻二人中能够获得更多市场价值的一方在工作上投入的时间可能会更多,因此用于家务劳动的时间便会减少。第二种理论是资源交换理论,该理论将家务劳动分工看作夫妻在投入(例如收入)和产出(如做家务)上的隐形博弈,拥有相对资源较高的一方有着更高的议价能力,能够尽量减少其不愿意参与的家务劳动,例如家务劳动、照料子女等。但是有研究者发现,这种由资源多寡决定的家务劳动议价能力,对男性的效用远大于女性。资源除了在性别的作用上有所差异以外,对于家务劳动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城乡差异。以收入为例,对于城镇地区的女性而言,相对收入的增加可以帮助她们减少家务劳动。然而,由于受到性别观念的影响,农村地区的女性却无法利用这一点来减少所承担的家务劳动。此外,还有研究者认为,受过良好教育、职业声望和收入较高的女性会更多地购买家庭服务,由此减少自己在家务劳动上的时间花费。第三种是社会性别视角,主要认为家务劳动的分配实质上是性别关系的符号性表现,因此花费在家务劳动上的时间并非简单的权衡,而是根植于性别意识中的,家务劳动被賦予了女性气质。有些比妻子收入少的丈夫不做家务,是为了维持其“男性气质”的结果,女性做家务则体现了一种“顺从”、“贤惠”的形象,这种传统劳动分工模式和性别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家务劳动分工。依据这种理论,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一些男性即使有大量的空闲时间或在经济上依赖妻子也不做家务,填补了时间可用性理论和资源交换论的空缺。此外,有学者指出,性别角色观念对于家务劳动分工的影响程度要远高于其他因素,并且还会制约其他影响因素发生作用。

(二)女性家务劳动时间的影响因素

女性参与家务劳动时间的变化趋势与我国社会背景、宏观环境等的变化是分不开的。当我们关注这种变化及其背后的宏观原因时,也要考虑到女性群体内部的差异,因此不能把女性作为一个统一的、同质的整体来看待,而是要考虑到其异质性。如受教育程度高的女性和未接受过教育的女性她们在自身权益的争取方面定会存在着较大差异。除受教育程度外,女性的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性别观念等变量在女性群体内部也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变量是否会对女性的家务劳动时间产生怎样的影响,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关注和分析。在上述三种常见理论之外,还有学者研究了年龄、家庭特征、婚姻状况等对于家务劳动的影响。结合学界已有理论并回顾相关文献,我们可以从宏观环境和内部群体差异两个角度出发,分析、总结影响女性家务劳动时间的有关因素,影响女性劳动力家务时间的因素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方面,即个人特征(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家庭特征(婚姻类型、家庭经济状况等)以及外部环境因素(性别观念、城乡差别以及传统劳动分工模式的影响等)。

1.个人特征

女性的个人特征,诸如受教育程度、年龄、工作都是影响家务劳动时间的重要因素。按照资源交换理论的观点,受教育程度越高,所拥有的相对资源就越多,议价能力则越强,因而受教育程度高的女性承担更少的家务劳动。李芬对2000年第二期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湖北省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未接受过教育的女性花费在家务劳动的时间平均为296.88分钟,超过女性平均水平,受教育程度为大学及以上的女性家务劳动时间为143.40分钟,只有前者的二分之一,并且远低于平均家务劳动时间⑤。在收入方面,绝大多数实证研究都证实了夫妻之间收入差距越少,家务分配就越公平。但是关于绝对收入、相对收入究竟哪个才是影响女性家务劳动时间的重要因素学术界并没有统一定论。於嘉认为,当同时控制自身的绝对收入水平之后,女性的相对收入与家务劳动时间不再有显著相关,收入较高的妇女可以通过外部购买的方式,利用经济杠杆来降低家务劳动负担但外部购买或市场替代⑥。

2.家庭特征

从婚姻状况看,已婚妇女承担家务劳动的时间要明显多于未婚女性。婚姻除了带给女性二人世界的甜蜜和家庭生活的满足之外,更多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繁琐和家务劳动的辛勤。“妻子”的身份无形中塑造了家务劳动是她们“份内事物”的认知。王琪延,韦佳佳利用2006 ~ 2016 年北京市居民生活时间分配调查数据,发现已婚女性要比未婚女性的家务劳动时间长47 分钟⑦。此外,已婚女性在家务劳动时间上也存在差异,主要体现为同初婚或再婚的女性相比,离婚的女性用于家务劳动的时间要显著更少。李芬比较了不同婚姻状态的女性群体在家务劳动时间上的差异,结果显示,未婚女性家务劳动时间最少,仅为151.56分钟,而初婚、再婚、离婚、丧偶的女性家务劳动时间分别是234.98分钟、221.74分钟、187.69分钟以及242.31分钟⑧。从家庭经济特征来看,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女性通常承担更少的家务劳动。王琪延等人发现,居民家庭收入和家务劳动时间之间呈负相关,伴随着居民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务劳动时间不断减少⑨。这是因为家庭收入的增多使得购买消费能力增强,现代智能家电以及家政人员可以分担绝大部分的家务劳动。家庭规模对于家务劳动时间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孩子以及老人都是增加家务劳动时间的重要因素。

3.外部环境因素

(1)传统劳动分工模式的承袭使得当前女性仍是承担家务劳动的主流。这与我国长久以来受儒家文化影响,形成的“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秩序有关。财产、土地继承以父权制为承袭,因而男性长时间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这种贬低和歧视妇女的社会文化从多个层面来维护男性的主导地位和对女性的支配关系,并通过强调两性生理上的差异性,来维护性别角色分工上合理性。

(2)性别观念对于女性家务劳动时间有直接影响。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通过问题“是否同意孩子跟随母性”来测量人们更深层次的文化理念和性别观念。数据显示,与选择“不赞同”选项的女性相比,选择“赞同”选项的女性工作时长要多大约半小时,而做家务的时间则要短40多分钟。这一问题同样对男性进行了测量,发现虽然选择“赞同”的男性做家务时间要长于选择“不赞同”的男性,但是这种差别比较小。性别观念对于女性的作用要明显强于男性,由此说明对女性来说更重要的是从思想上对自己进行解放,这对女性在家务劳动领域的解放有着直接影响。

(3)农村女性承担更多的家务劳动。从城乡差别看,与城市相比,农村丈夫的家务参与率更低,农村女性要承担更多家务劳动。这是由于农村性别观念更加保守,思想更加传统而导致的。於嘉通过对研究的结果表明,虽然在农村随着妻子相对收入的增加,妻子所做家务劳动在逐渐加少,但是当妻子的收入占夫妻总收入的69.3%之后,妻子的家务劳动时间不降反升⑩。由此给出的合理解释是,通常男性为家中的经济支柱,“女性主外”偏差显然不符合传统男女性别角色的认知,为了扭转这一偏差,妻子往往会通过多做家务来维持家庭稳定。在城市中类似的现象则鲜有发生,这是因为城市性别观念更加开放,女性受到了现代思想的影响,不会将自己限制于传统性别身份认知当中,当她们经济收入增加时会购买更多的家庭服务以减轻自己的家务负担。农村除了在女性经济收入对家务劳动的影响同城市有所差别之外,在教育程度上也体现出差异。通常,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女性承担家务劳动越少,但是在农村会出现“能者多劳”的情况。此外,农村受“多子多福”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同城市相比夫妻通常育有更多子女,且很多农村地区有“与公婆同住”的习俗,由此妻子要花更多时间在照料孩子和老人身上。

四、结论

通过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可以发现,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女性的个人时间都被家务劳动占用太多,这除了造成她们自身的疲倦之外,还会侵占女性工作、学习和从事社会活动的时间,不利于女性优势的积累,长此以往不利于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固然女性承擔过多的家务劳动与当前社会不合理的性别分工、趋于保守的性别观念以及市场环境有关,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女性群体内部的差异性也是影响其家务劳动时间长短的重要因素。作为女性,更应努力提升自己,从思想上进行“自我解放”,从而提升自己在家务劳动领域的议价能力。

[注释]

①周旅军.中国城镇在业夫妻家务劳动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来自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发现[J].妇女研究论丛.2013(09).

②李芬.关注女性群体内部差异——以家务劳动时间研究为例[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01).

③中国财经网:女性家务劳动时间是男性两倍.http://finance.china.com.cn/roll/20170627/4265243.shtml,访问日期:2018年1月9日.

④刘爱玉,庄家炽,周扬.什么样的男人做家务——情感表达,经济依赖或性别平等观念[J].妇女研究论丛,2015(05).

⑤⑧李芬.关注女性群体内部差异——以家务劳动时间研究为例[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⑥⑩ 於嘉.性别观念、现代化与女性的家务劳动时间[J],社会,2014.2.

⑦⑨王琪延,韦佳佳.不同性别群体家务劳动时间差异研究[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猜你喜欢
女性影响因素现状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