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视角的大学英语教材改革的探索

2018-11-06 10:15黄奕云
山东青年 2018年8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探索课程思政

黄奕云

摘要:语言与文化是一对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文将从将从“课程思政”的视角,调查发现当前传统文化渗透大学英语教材存在的不对称问题,从新时代对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出发,并结合当前的“新工科”和“新文科”的鲜明特色,提出修订或制订新的课程标准,彰显语言的人文性特点;渗透本土文化教育元素,实现跨文化交际和培养思辨能力,科学地接收异国文化与传播本土文化等三大解决措施,以期对当前大学英语教材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英语;教材;改革;探索

前言

近年来,不管是党中央,国务院(2017)[1],中宣部,教育部(教社科〔2015〕2号[2],教党〔2017〕62号[3])印发的通知文件,还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2016)[4],都频繁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渗透教材,渗透全课程。让广大师生深刻领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层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同时,要弘扬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不再由思政部负责的孤岛,而是全方位(即线上线下与课内课外)、全过程(含专业课与通识教育课)、全员育人(即所有老师参与)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思想政治教育由原来只有马列、毛论等几门核心的“思政课程”变为现在的全课程覆盖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思政”。

根据钟启泉(2008)的课程观,课程改革就是要解决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等四方面的问题[5]。教学内容便是教材,是课程改革四要素的核心。大学英语课程是一门公共基础课,它具有知识性、交际性与人文性的功能,如何修订或编写适合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大学英语教材,凸显它的人文性功能,成为一个亟待探索的话题。

1.文献综述

通过关键词“课程思政”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发现有1400余篇相关文章,研读与梳理这些文献与报告,发现有研究宏观的,如思想政治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图1-1)(高德毅,2017[6];高锡文,2017[7])和“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切入点(杨涵,2018[8]);也有研究微观的, 如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概论等核心课程的改革(梅荣政、李红军,2009[9];连崇潮、汪水英,2009[10];张士海,2012[11]);也有专业课程渗透传统文化的探索与实践,如服装设计专业的绘画(张祖明、张旗,2017[12])等专业课程的文化渗透改革;还有公共基础课改革,如高职英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王成霞,2012[13];何芳,2018[14])。但是,大学英语教材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文献鲜少未见。 因而,本文将从“课程思政”的视角,结合当前的“新工科”和“新文科”的鲜明特色,把大国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技術创新精神、礼仪文化、职场文化和事业与家庭关系等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进大学英语教材,从而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传播好中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2.发现问题

语言与文化是一对不可分割的联系。Kramasch (1998 )指出:语言表述、承载也象征文化现实[15]。语言与文化这种关系,国外的语言学界已经有系统的论述( Samovar et al.,2000[16]),我国语言学界也有对语言、文化与社会三者之间关系的专著与文献 ( 陈原,1980[17];邓炎昌、刘润清,1989[18])。但是,根据课题团队调查与团队教师们的亲身教学实践,发现现有大学英语教材存在以下三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分述如下:

2.1重知识性,弱交际性与人文性

我国历来重视英语语言学习,据教育部《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透露,我国目前拥有近3亿英语学习者[19]。据课题团队调查发现:不管是学校英语教育还是社会上的英语培训,大多数教材仍然沿袭以英语语言知识为主的教学内容;也有一些教材设计听说任务,但是由于课时限制、班级人数多、应试考级的要求等原因,说的技能即交际的技能往往被自学或被忽略,使得交际技能无法得到科学合理的演练;

同时人文性作为语言的三大性质之一,由于相同的原因,被或多或少弱化了,大部分教材鲜见人文内容;导致英语语言的知识性过度地被要求学习与考核,大学英语课程的目标变成为了英语考证而学英语,而不是为了会用英语交际和思辨本土与异邦的文化差异而学习,因而,“哑巴英语”随处可见,圣诞节被认为是英语国家庆祝的节日,万圣节被认为所有西方发达国家都庆祝的节日。

2.2 重语言轻文化,尤其轻本土文化

一直以来,我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国家文化、西方国家的文化和发达国家的文化,存在一个理解的误区,容易患以偏概全的毛病,往往把英语国家文化、西方国家的文化和发达国家的文化三者等同起来。同时,只关注英语国家的表层性的文化,不关注本族文化与英语国家文化的差异。譬如,跟风庆祝圣诞节,感恩节,而不关注这些节日的来源、节日的性质、庆祝方式和庆祝的地区;赶潮流给孩子起英文名,只知道按照中国的本土文化的意义,把对应的中文翻译成英文。譬如,猴子在我国象征聪明、活泼、机智、忠诚、吃苦耐劳与嫉恶如仇,所以就给男孩起名为Monkey,并不知晓Monkey在英语国家中的并无这些涵义,因此,在交际的过程中就会出现障碍。此外,只传播浅表性的本土文化到海外。譬如,我国北方通过包饺子庆祝春节,南方通过吃团圆饭庆祝春节,但是这种习俗的由来,演变与发展,教材上并没有深入的论述与分析。再譬如,龙的文化内涵,红色、黄色的涵义等都只停留于浅表性的认识。由于重语言轻文化,很多教材基本上轻描淡写,甚至不涉及,片面地凸显英语的语言知识与技能培养,大学英语教材俨然成了一本英语培训的资料。本世纪初,我国已有学者指出:我国英语教学中 “中国文化失语” 的缺陷( 从丛,2000[20])。文秋芳(2016)认为:这一缺失至今仍未彻底得到解决。英语教师或多或少也存在侧重英语国家文化而浅学中国文化的毛病,学生更是这样,这方面急需“补课”,尤其在教材编写与修订上面。有了好教材,教学就有了抓手[21]。

3.3 重解题能力轻思辨能力

《礼记·中庸》云: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概括了古人对学习的五种态度。意思就是:学习要广泛涉猎,有针对性地提问请教,学会周全地思考,形成清晰的判断力以及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

纵观我国小学到大学的英语教材,练习题的设计占据半壁江山,题海战术成了应试的有效手段,师生们都习以为常,很多学习者成了被灌输的对象和解题的机器。慎思与明辨被扼杀在摇篮里。实践证明,过去的英语教材里,鲜少看到针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习题,学生只管解题,校对答案,听老师评析题目,少有让学生评析设计题型的意图,考点,这些题目可以培养学生的哪一种能力。老师只知道教学生怎么解题,批改题目,鲜少教育学生质疑这些题目的答案,或者寻找更多的解题路径。不管是教材设计思路还是练习题的设计目的,学生尽量不问“为什么”,只管按照老师的思路去完成任务便是好学生,思辨能力缺少培养的沃土。

3 分析与解决问题

Widdowson ( 1983 )指出,语言学习要确立学习目的,而大部分学习语言的目的都是为了交流,尤其是进行跨文化交流[22]。因此,本文提出以下三点解决措施,力求为当前我国传统文化渗透大学英语教材的改革提供参考与帮助。

3.1 修订或新的课程标准,彰显语言的人文性特点

课程标准是纲领性的指导文件,是大学英语教材编委编撰教材的依据。为了满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大学英语课程这一新的目标,该课程的内容、实施、评价都要围绕这一目标来改革。一方面, 本文呼吁有关部门积极组织教务处、高职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学院、外语学院的领导、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共同研讨,分工合作,制订渗透我国传统文化、我国的公民价值观、大国治国方略、大国工匠精神、技术创新精神、大国礼仪、职场文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事业与家庭关系的大学英语课程标准,让教材编撰的教师们有纲可循。另一方面,制订多类型的大学英语课程标准。 由于文、理、工、商、艺等学科跨度较大,大学英语对接多样化的专业,因而,需要制订多类型的课程标准,如新工科大学英语课程标准(含机电类、汽车类、化工类、食品类、环保类与信息类专业),新文科大学英语课程标准(含商贸类、管理类与教育类专业),艺术类大学英语的课程标准(含艺术类、设计类与传媒类专业),中高贯通制大学英语课程标准(含中高贯通、中高衔接与中职3+X自招专业),现代学徒制大学英语课程标准(含学徒制各专业),不同专业对接不同的课程标准,渗透不同的文化,(见表3.1-1)。

3.2 渗透本土文化教育元素,实现跨文化交际

刘润清(1999)指出,在外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应本族文化与西方文化并重[23]。跨文化交际是双向交流的,要求交流的过程不单是吸纳异国文化,而且要传播本土文化。因此,编委们在设计大学英语教材的时候,就必须充分考虑本土文化的渗透,弥补过去轻文化,特别是鲜少体现本土文化的缺失;同时,为了方便学习者把我国的文化传播出去。根据多类型的课程标准,选取适合多样性的文化素材,按照人文性、递进性和实用性等原则,设计安排渗透进大学英语教材,具体编撰的内容列表(表3.2-1)。

3.3 培养思辨能力,科学地接收异国文化与传播本土文化

Lado ( 1967) 在倡导语言结构对比的同时, 也提出了要对不同的文化进行对比, 以帮助学生克服外语学习中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所引起的学习上的困难[24]。实现跨文化交际畅通,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维与思辨能力,切记崇洋媚外,全盘接收异国的文化习俗。本文以万圣节与中元节为例进行论述,列表对比(表3.3-1)如下:

从上表对比可见,万圣节并不是所有西方国家都盛行庆祝的节日,像英格兰、爱尔兰、法国、德国、瑞典、瑞士与意大利并不过万圣节。中元节也并非全中国都在庆祝与祭拜。不管时间还是活动,乃至食物都大不一样。因此,教材编撰的时候有必要拓展说明清楚两个节日的异同,免得学习者混淆,造成交际的障碍。同样,西方的圣诞节与中国的春节;西方的情人节与中国的元宵节、七夕节与中秋节,它们之间的异同,也需要在教材中体现。

结束语

“课程思政”是我国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程,是各个专业传播专业工匠精神的媒介,它承载着语言的知识性、交际性与人文性的重任,因而,大学英语教材的改革任重道远。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新时代“课程思政”的视角,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与课题团队的研究探索,发现分析当前大学英语教材弱交际与人文、轻文化学习与缺思辨能力培养等三大问题,从新时代对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出发,提出修订或制订新的课程标准,彰显语言的人文性特点;渗透本土文化教育元素,实现跨文化交际和培养思辨能力,科学地接收异国文化與传播本土文化等三大解决措施,以期对当前大学英语教材存在的问题提供燃眉之需。希望对我校其他公共课的“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实践指导与启发,对其他高职院校的公共课的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参考,后续研究可在此基础进一步拓展延伸。

[参考文献]

[1]http://www.gov.cn/xinwen/2017-02/27/content_5182502.htm.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OL].中央人民政府,2017.

[2]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1508/t20150811_199379.html. 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OL].中宣部,教育部,2015.

[3]http://www.moe.edu.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OL].教育部,2017.

[4]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l.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 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6.

[5]钟启泉、汪霞、王文静.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13-14,49.

[6]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7

[7]高锡文.基于协同育人的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模式研究——以上海高校改革实践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7(12):16-18.

[8]杨涵.从“思政课程” 到“课程思政”——论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切入点[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8, 22(2):98-103.

[9]梅荣政、李红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 (7):11-15.

[10]连崇潮、汪水英,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探讨[J].教育探索,2009,(12):34-35.

[11]张士海.疑难问题解析为主轴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2(9):68-71.

[12]张祖明,张旗.把握立德树人工作目标 做好溯源红色“课程思政”——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教育(德育),2017(12):54-57.

[13]王成霞,袁俊娥.发掘英语教材中的德育主题,强化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剑南文学,2012,(11):326-328.

[14]何芳,都宁.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城市型、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路径探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8, (32) 2: 6-10.

[15]Kramasch·C.Language and Culture [M].Oxford;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16]Samovar·L·A & Porter·R·.E.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17]陈原.语言与社会生活[M].北京:三联书店,1980 .

[18]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19]http://edu.163.com/17/0215/15/CDAUSVLI00297VV9.html.2017年在线英语培训行业市场分析[OL]

[20]从丛.“中国文化失语症: 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 [N].光明日报,2000.10.19 .

[21]文秋芳.在英语通用语背景下重新认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FLLTP) 2016(02): 1-13.

[22]Widdowson, H.G.Learning Purpose and Language Use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3 .

[23]刘润清.跨文化交际—外国语言文学中的隐藏文化[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23.

[24]束定芳.语言与文化关系以及外语基础阶段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间题[J].外语界,1996(01):11-17

[25]胡文仲,高一虹.外語教学与文化[ 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 .

[26]胡文仲.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82(04): 45-51.

[27]文秋芳,俞希.英语的国际化与本土化[J].国外外语教学,2003(03): 6-11.

[28]张为民,朱红梅.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S1) 34-40.

[29]刘润清.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趋势[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 (1):7-12.

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项目立项(编号:RW2018-006)阶段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300)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探索课程思政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