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阿拉善盟赛尔波日格地区地质特征与找矿远景分析

2018-11-06 09:38徐成龙姜宾宾田丰冰
西部资源 2018年3期

徐成龙 姜宾宾 田丰冰

摘要:本文对该地区地层特征、构造特征、矿(化)体地质特征进行详细分析,进一步对成矿成因与找矿前景进行研究,对以后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岩浆活动;化学测量;激电曲线图

1.地层特征

该地区主要出露长城系渣尔泰山群增隆昌组一段灰黑色变质细砂岩,灰白色、白色中细粒石英岩,白垩系上统乌兰苏海组暗灰色泥质粉砂岩。

2.构造特征

该地区岩石由于岩浆活动频繁,后期脉岩侵入等原因导致局部出现褐铁矿化,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孔雀石化。

3.侵入岩

侵入岩发育,以晚二叠世灰色含斑中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和灰色含斑细粒黑云英云闪长岩、中三叠世肉红色含斑中粒黑云正长花岗岩为主,脉岩主要为闪长岩脉、辉长岩脉、石英脉。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成矿地质条件有利。

4.异常特征

4.1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经过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后该区提取出11处异常,分另0为AP Ⅰ-1、AP Ⅰ-2、AP Ⅰ-3、AP Ⅰ-4、AP Ⅰ-5、AP Ⅰ-6、AP Ⅰ-7、AP Ⅰ-8、AP Ⅰ-9、AP Ⅰ-10、AP Ⅰ-11。分述如下:

AP Ⅰ-1异常位于测区北部。异常处于晚二叠世灰色含斑细粒黑云英云闪长岩中,呈椭圆状,走向东西,面积0.032km2。异常元素为Au、Sn、As、Sb,三级异常浓度元素为sb,其余元素为一级异常浓度元素。Sb的最高强度为17.32×10-6,浓度分带不明显,浓集中心吻合较好。其找矿意义一般。

AP Ⅰ-2异常位于测区西部。异常处于晚二叠世灰色含斑细粒黑云英云闪长岩中,异常呈近椭圆状,走向北东,面积0.032km2。异常元素为Au,Au为二级异常浓度元素。Au的最高强度为18×10-9,浓度分带较好。有一定的找矿意义。

AP Ⅰ-3异常位于测区中部。异常处于长城系增隆昌组地层中,岩性为灰色石英岩、板岩,有石英脉穿插其中,异常呈条带状,走向北西,面积0.079km2。异常元素为Au、Sn、Hg、Mn、Sb、W、Bi,三级异常浓度元素为Sb,二级异常浓度元素为W、Bi,其余元素为一级异常浓度元素。其中sb最高强度为20.42×10-6,W最高强度为1.5×10-6,Bi最高强度为13.85×10-6。浓度分带明显,异常区内有2个浓集中心,元素套合较好。异常区内发育石英脉及蚀变带,可见褐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等,推测与异常形成有关。其找矿意义较好。

AP Ⅰ-4异常位于测区中部。异常处于长城系增隆昌组地层中,岩性为灰色石英岩、板岩,异常呈条带状,走向北西,面积0.074km2。异常元素为Au、Sn、As、Hg、Mn、Zn、Sb、W,元素均为一级异常浓度元素。浓度分带较好,浓集中心吻合较好,异常区内发育蚀变带,褐铁矿化、黄铁矿化发育,推测异常与此有关。找矿意义较好。

AP Ⅰ-5异常位于测区中部。异常处于长城系增隆昌组地层中,岩性为灰色石英岩、板岩,呈条带状,走向东偏北,面积0.132km2。异常元素为Au、Sn、Hg、Mn、Zn、Sb、Pb,三级异常浓度元素为Pb,其余元素为一级异常浓度元素。Ph最高强度为421.2×10-6,浓度分带不明显,浓集中心吻合一般。找矿前景一般。

AP Ⅰ-6异常位于测区东部。异常部分处于第四系地层中,部分处于长城系增隆昌组地层中,岩性为灰色石英岩、板岩,部分处于晚二叠世含斑中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中,异常呈椭圆状,走向东偏北,面积0.130km2。异常元素为Sn、Ag、Mn、Zn、Mo、Sb、W、Ph。二级异常浓度元素为Mo、Sb、W,其余元素为一级异常浓度元素。Mo最高强度为12.075×10-6,Sb最高强度为14.03×10-6,W最高强度为37.15×10-6。浓度分带明显,浓集中心吻合较好,找矿前景较好。

AP Ⅰ-7异常位于测区中部。异常基本处于长城系增隆昌组地层中,岩性为灰色石英岩、板岩,少部分处于晚二叠世含斑细粒黑云英云闪长岩中,异常呈椭圆状,走向北东,面积0.163km2。异常元素为Sn、Ag、As、Cu、Zn、Mo、W、Ph,二级异常浓度元素为Cu,其余元素为一级异常浓度元素。Cu最高强度为138×10-6,浓度分带不明显,浓集中心吻合较好,找矿前景一般。

AP Ⅰ-8异常位于测区西南部。异常处于晚二叠世灰色含斑细粒黑云英云闪长岩中,异常未封闭,呈不规则状,走向北南,面积0.043km2。异常元素为Au、W,二级异常浓度元素为w,一级异常浓度元素为Au。W的最高强度为138.75×10-6,浓度分带一般,浓集中心吻合较好。其找矿意义一般。

AP Ⅰ-9异常位于测区西南部。异常处于晚二叠世灰色含斑细粒黑云英云闪长岩中,异常未封闭,呈近椭圆状,走向北南,面积0.145km2。异常元素为Au、Bi、W,二级异常浓度元素为Au,其余元素为一级异常浓度元素。Au最高强度为71.4×10-9,Sn最高强度为12.82×10-6,異常分带一般,浓集中心吻合较好,找矿前景较好。

AP Ⅰ-10异常位于测区西南部。异常处于长城系增隆昌组,岩性为灰色石英岩、板岩,有辉绿岩脉穿插其中,异常呈椭圆状,走向北东,面积0.046km2。异常元素为Sn、Ag、Hg、Mn、Zn、W、Pb,三级异常浓度元素为Mn,二级异常浓度元素为Sn,其余元素为一级异常浓度元素。其中Mn最高强度为10203×10-6,Sn最高强度为12.82×10-6,异常分带较明显,浓集中心吻合较好,找矿前景一般。

AP Ⅰ-11异常位于测区南部。异常大部处于长城系增隆昌组地层中,岩性为灰色石英岩、板岩,其余处于中三叠世肉红色含斑中粒黑云正长花岗岩中,异常呈椭圆状,走向东西,面积0.237km2。异常元素为Sn、Ag、Hg、Mn、Cu、Zn、Mo、Pb,三级异常浓度元素为Mn,二级异常浓度元素为Mo、Ph,其余元素为一级异常浓度元素。Mn最高强度为16790×10-6,Mo最高强度为6.57×10-6,Pb最高强度为150.2×10-6。浓度分带明显,浓集中心吻合较好。找矿前景较好。

4.21:1万激电中梯测量

该检查区1:1万激电中梯测量视极化率背景较为平缓,以视极化率3.0%为异常下限,共圈定4处激电异常,分别编号为DJ-1、DJ-2、DJ-3、DJ-4。各异常分述如下:

DJ-1异常:位于测区东部,呈椭圆状分布,走向近东西向。向东未封闭,长约620m,宽约390m。面积约为0.23km2。极化率梯度变化较大,局部异常发育,极化率峰值为6.39%。此異常对应的视电阻率值在100~400Ω·m之间,激电异常较明显,呈低阻高极化特征。

DJ-2异常:位于测区中部,呈椭圆状分布,走向近东西向。长约380m,宽约160m。面积约为0.08km2。极化率梯度变化较大,局部异常发育,极化率峰值为3.94%。此异常对应的视电阻率值在100~400Ω·m之间,激电异常较明显,呈低阻高极化特征。

DJ-3异常:位于测区东南部,呈条带状分布,走向近东西向。向东未封闭,长约890m,宽约330m。面积约为0.24km2。极化率梯度变化较大,局部异常发育,极化率峰值为5.73%。此异常对应的视电阻率值在200~400Ω·m之间,激电异常较明显,呈低阻高极化特征。

DJ-4异常:位于测区南部,呈不规则状分布,走向近南北向。向南未封闭,长约490m,宽约270m。面积约为0.13km2。极化率梯度变化较大,局部异常发育,极化率峰值为6.09%。此异常对应的视电阻率值在200~800Ω·m之间,激电异常较明显,呈高阻高极化特征。

5.矿化特征

前人在此发现1处金矿点,但由于第四系风成砂覆盖严重未能发现明显矿化标志。矿产地质调查通过1:1万地质草测在检查区北西部发现铜矿化石英脉1条,并施工少量槽探工程予以揭露,发现褐铁矿化蚀变带12条。

5.1褐铁矿化蚀变带

蚀变带产于增隆昌组地层中,近北西向展布,倾向南西,倾角60°~75°之间,出露长度50~300m,宽约1~15m,主要由黄铁矿化含矽线石石英岩、褐铁矿化长石石英岩、绢云石英千枚岩等构成,因热液侵染,围岩褪色蚀变较强,为红褐色、灰白色,围岩发生明显的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金属矿化以褐铁矿化、黄铁矿化为主。在蚀变带施工探槽TC101、TC102、TC103、TC104,采集化学样品125件,Au含量<0.10μg/g,Ag含量<1.8μg/g,Cu含量<0.016%,Ph含量<0.009%,Zn含量<0.022%。

5.2铜矿化石英脉

该石英脉呈北西向展布,总体走向350°,倾向南西,倾角70°,长约300m,宽约0.5~2m,绢云母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发育,呈蜂窝状且可见孔雀石化。地表露头较少,两侧主要为风成砂。光谱分析结果Au42.8×10-9,Cul451×10-6,Ag0.306×10-6,Zn31×10-6,Pb42.6×10-6;拣块化学样分析结果Cu含量0.120%、zn含量0.004%。施工探槽TC105,采集化学样品4件,刻槽样分析结果Cu最高含量分别为0.021%和0.034%。

6.找矿前景分析

该地区异常组合元素齐全,而且处在有利的成矿地层增隆昌组一段,且异常内见多条细粒闪长岩脉后期侵入,为Cu、Au元素的富集提供了丰富的物源和热源。综上所述,该异常具备成矿地质、地球化学基础,有寻找高温热液矿床的前景。地表岩石出现褐铁矿化,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孔雀石化,1:5000地质、土壤、高磁、激电中梯综合剖面显示异常多是由褐铁矿化石英脉引起,故该区对由石英脉后期侵入形成的褐铁矿化蚀变带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