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研究

2018-11-06 07:51代丽佳
山东青年 2018年5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新媒体

代丽佳

摘 要: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隐匿性、即时性、可接受性等新特点,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巨大的挑战。在新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坚守育人本位,强化文化自觉;大学生自身要塑造价值研判能力,不断优化思想品格;高校要优化整合新媒体和传统校园媒体,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提高教育实效性。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新媒体主要是指建立在网络技术、数字技术、以及移动通讯技术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无线通讯网络两种方式,以数字设备为终端进行传播的一种新兴媒体形态。[1]现今,以个人为中心的新媒体早已从边缘走向主流,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使命,是高校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管理者长期从事的课题。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接受者信息社会的检验。而思想政治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中最为重要的一项素质,拥有正确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不仅关系着自身素质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正确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新时代下探究新媒体带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具有重大意义。

一、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不同于传统媒体,由于拥有海量的信息量、获取的即时性、交流的互动性以及更强的隐匿性等特点,新媒体被人们广为接受。当代9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善于并且敢于接受新事物,资源丰富、信息传播快捷的新媒体早就成为他们学习和获取信息的常用平台,使用和利用新媒体技术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隐匿性

过去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会受到时间、空间、场地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但新媒体技术的条件下,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可以即时且匿名的方式实现。这种隐匿性对学生而言大大减轻了以往面对面交流所带来的顾虑和不安,对教育工作者而言有了一种全新的方式去掌握学生的真实想法,从而开展切实有效的教育引导,师生沟通交流的有效性显著增强。在新媒体的影响下,教育工作者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通过微信、微博、QQ等多种互联网交流工具融入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之中,通过新媒体的隐匿性实现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实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即时性

当前,互联网技术已经深入高校的日常学生管理,各种即时沟通软件如QQ、微信、微博、易班等扎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一条即时便捷的通道。高校教育工作者利用新媒体技术可以实现随时、及时与大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全面真实掌握大学生思想状态,也能对外界环境中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因素进行了解和研判,从而给予大学生及时有效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对网络信息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强化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增强政治认知和政治情感教育。

(三)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课堂、讲座、班会等形式呈现,基本处于教育者讲授、受教育者听的状态。而不同于过去的单一说教模式,新媒体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可以结合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生活实际,利用网络、视频、即时互动等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教育内容以直观生动的形式融入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各类问题,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改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刻板、枯燥、滞后、灌输等印象,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易为大学生所接受。

二、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作为新时代的重要媒介,新媒体技术确实为当前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许多可以利用的优质资源,大学生通过新媒体可以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社会和国家,有利于自身思想政治素养的进一步提升。但高校教育工作者们也应该看到,新媒体具有利好要素的同时,也具有注入传播的跨文化、无国界、超地域等更加开放的特征,这使得当下的新媒体不再单纯只是传播工具,同时也会发挥着观念建构和思想塑造的重要功能。[2]作为新媒体工具的主要使用群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以下严峻的挑战。

(一)新媒体的开放性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效果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开展的,新媒体的开放性实现了全球信息共享,打破了信息的不对称现象。大学生群体通过对新媒体的使用,增加了与多元化社会思潮信息的接触,很多复杂的意识形态和校级思想观念对大学生的价值体系造成了强烈冲击,影响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大学生在校园里树立的主流意识形态容易受到冲击,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念在思想政治教育层面的主导作用受到影响。在新媒体时代下,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很难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校园中的影响力,如何在新媒体背景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思想领域的思想引导作用,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

(二)新媒体的虚拟性易引发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危机

当下,很多大学生的生活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可以离开父母和朋友,但却离不开网络或手机”。新媒体给当代大学生提供着海量的信息,丰富而有趣,但也鱼龙混杂。在大量的信息中“海淘”,多数大学生出现了无从选择的问题,这种疲惫选择容易导致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出现焦虑不安的心理问题。同时,由于新媒体平台的隐匿性,大多数学生会以匿名或者化名的方式进行交流和沟通,在新媒体中花费的时间越多就意味着现实生活的交往時间将随之减少,长此以往容易导致这样一种状态:在虚拟世界中善于和不同的陌生人打交道,能够不停地转换角色,在现实生活中却性格孤僻、沉默寡言。长久以这种虚拟的方式生活,容易导致大学生行为和思想逐渐固定化、人际关系冷漠、厌学等心理健康问题。同时新媒体的虚拟性使现实社会环境的约束力消失,信息传递行为无法受到有效约束,大学生在新媒体平台容易放纵言行,容易使大学生责任感弱化,个人主义倾向被强化,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下降。

(三)新媒体的复杂性提高了教育工作者的媒体素养要求

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势不可挡,其发展程度如何,将很大部分取决于当前教育工作者对新媒体的掌握、熟悉和运用能力,以及是否可以讲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当前,新媒体是当代大学生的时代新宠,新媒体最早的接受者、使用者、推广者是大学生,与此同时教育者却往往处于劣势地位, 甚至还存在对新媒体认识不够普及意识淡薄、新媒体使用技术水平差、懒于接受新事物等不足之处。与此同时,互联网的进步和成熟使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知识传播的自由度明显增强,这些都不断更新着大学生的认知结构,这些变化无疑又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接受并熟悉、掌握新媒体、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新媒体素养,这是所有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在新媒体背景下开展工作的必然挑战。

三、新媒体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选择

面对新状况新问题,教育工作者应该在继续发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好新媒体这一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新媒体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尽可能降低新媒体对大学生的不利影响,从教育工作者到学生到校园多途径多渠道,开拓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把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作为工作重任。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坚守育人本位,强化文化自觉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则必须要坚守铸魂育人这一本位,用科学理性的态度认知新媒体。[3]第一深入大学生的发展实际,切实尊重大学生的话语权。新媒体的发展使当代大学生的独立意识、民主意识、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作为受教育者的大学生逐渐通过新媒体掌握了话语的主导权,传授型的对话关系已经不再适应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互动型的对话关系,从单向灌输转为对等交互,真正构建起平等、尊重、亲切、和谐的交流互动机制,完成好铸魂育人的神圣使命。第二,适应新媒体语境要求,不断强化文化自觉,提升核心素质。自觉固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自觉持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自身思想政治素养,树立起强烈的政治责任意识、社会使命意识、文化自律意识,务实满足大学生的角色期待,不断塑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需要的行为品质。第三,与时俱进,及时关注新媒体文化前沿,掌握新媒体的技术管理与应用、增强新媒体语言规范与使用素质、提高新媒体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

(二)大学生自身要塑造价值研判能力,不断优化思想品格

一方面,大学生应该加强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以理性的觉悟、反思的态度、自律的精神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在新媒体的各类平台中,将公共秩序和公共伦理作为行为准则并努力付诸于实际行动,祛除或远离诸如抄袭恶搞、散布谣言、泄露他人隐私等类似的恶性行为,在新媒体环境中积极呈现当代大学生的良好的风貌,展现良好的文化取向、心理状态与思想品格。另一方面,学校要因校制宜、实事求是,结合校情学情,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法律类课程、通识教育课程等多种形式开发新媒体素养教育课程,通过创新教育方式,系统向学生传递与新媒体相关的文化知识、法律观念、道德规范、应用能力等内容,帮助大学生理性科学认知新媒体,从而使大学生形成积极正向的价值判断标准、辨识能力和选择倾向,对新媒体养成合法有序、科学严谨的态度。

(三)高校要优化整合新媒体和传统校园媒体,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一方面,通过移植嫁接的方式将传统的校园媒体与新媒体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通过这种形式拓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来源,既保证传统校园媒体发挥应有的作用,也增加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有之意,增强教育工作的辐射力、吸引力、感染力。另一方面,积极创新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将思想、文化、娱乐、体育、学术科技、时政要闻等基本内容最大限度融入校园文化,不断强化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新媒体背景下,将新媒体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格局理所应当包含校园网络文化、手机文化,只有拓展校园文化内涵和外延,延伸校园文化功能的辐射效益,在高校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品位和政治认同感,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林英,郭丽萍.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9;

[2]鄭元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1,(11)45-47;

[3]陈伟等.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转变[J].思想理论教育,2015,(1):88-91.

(作者单位: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0 )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新媒体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