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考地理区域分布图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2018-11-06 04:46雷蕾田锋涛
地理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雷蕾 田锋涛

摘 要:高考地理试题中区域分布图试题占的比重大,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侧重于把区域分布图分为六类,分类研究区域分布图便于教师合理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地理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区域分布图;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一、研究缘起

地图作为地理信息的抽象表示和重要载体,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通过学习使用地图可以培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判断力以及记忆力,还可以帮助学生从中获取更多显性或者隐性的地理知识。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理高考是“无图不成题”,高考更加注重考查学生根据图表获取准确信息的能力,是否具备能够快速、全面、准确有效地处理图表信息与设问之间内在联系的应变能力。通过对近几年地理高考中出现的地图分类统计,主要类型有:区域分布图、等值线图、地理统计图表、地理示意图等。高考试题大多以区域分布图为背景,综合性强,注重考查考生的阅读技巧、读图能力和地图素养。

二、区域分布图阅读能力概述

1.区域分布图的概念

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学的两大特征,综合性也往往以区域为载体,以区域空间联系为表现,以区域发展为归宿,所以区域思维是思考地理问题的重要思维方式。由此,全国课标组将区域认知确定为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区域分布图与其他图像形式最本质的区别是表现事物的方式不同,它用图像和符号表示地理事物(而景观照片、遥感图像等是实物的影像)[1]。区域分布图主要表现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分布范围、规律、特征,是承载区域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分析区域问题的最重要的信息来源,读区域图是培养学生区域认识的必经途径。

2.区域分布图的分类

区域分布图能反映地理事物空间分布,揭示区域内地理事物间的相互关系,阐释地理事物的空间变化过程等。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和区域分布图表象特征倾向于把区域分布图分六类(见表1)。

3.对阅读能力的理解

阅读是学生获取各类信息的最重要手段,是学生能否入题、建模、解题的关键。阅读能力主要表现为学生在读图过程中,能有效提取、处理和运用图表信息的能力。地理读图能力的内涵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获取地理图表系统的表层信息能力;第二阶段是解译信息的能力;第三阶段是主动运用图像信息解决实际问题、为生活服务的能力,这是读图能力的最高境界[2]。

三、近四年全国卷区域分布图统计及分析(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自2014—2017年全国卷文综地理卷中区域分布图试题就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从图幅数量来看:区域分布图占总图像图表数量比重多数在50%以上,尤其2014年全国课标II中占到83%。从分值来看:区域分布图试题分值占地理总分比重多数在56%以上,其中2014年全国大纲卷、2015年全国课标I和2015年全国课标II占到80%。因此,高考地理試题中区域分布图试题占的比重大,对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四、区域分布图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区域分布图直观形象、信息量大,是高考试题重要的载体。因此,分类研究区域分布图便于教师合理且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地理教学,科学对待学习障碍,转化消除学习障碍,提高教学效果。

1.地理位置分布图

地理位置分布图主要是提供经纬度、海陆位置、交通位置和政治地理位置等信息的区域分布图。经纬度是经度与纬度的合称组成的地理坐标系统,它是一种利用三度空间的球面来定义地球上空间的球面坐标系统,能够标示地球上的任何一个位置。地球上有七大洲和四大洋,每个区域周围的海陆分布是固定的,然后以其为参照系,利用海陆的相对位置能够有效地进行区域定位。

例1.(2014年全国大纲卷)图1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定位、气候类型、自然带的分布。根据图中的经纬网进行区域定位。图中经线为106°E,纬度位于6~7°S,位于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形成的植被类型属于热带雨林。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教学中要精心引导学生掌握一些特殊的经、纬线及其经过区域的具有代表性的地理事物。具有世界意义的经线有:0°、30°E、50°E、90°E、100°E、180°、75°W;纬线有:0°、23°26′N、23°26′S、30°S、60°N等。具有中国意义的经线有:80°E、90°E、104°E、110°E、120°E;纬线有:23°26′N、30°N、34°N、40°N等。掌握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经纬度,如海峡(英吉利海峡、直布罗陀海峡、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白令海峡、莫桑比克海峡、德雷克海峡),河流入海口(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印度河、恒河、长江、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运河(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这些地理事物能很好地指示空间位置,是地理空间定位的重要依据。同时教师教学中要加强用经纬网图意识,以地图为教学载体,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位置分布图的能力,为学生构建心理地图奠定基础。

2.区域轮廓或形态分布图

区域轮廓或形态分布图主要提供世界区域轮廓信息、中国行政区域轮廓信息和区域轮廓或形态信息等区域分布图。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态和边界。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如干湿地区。

例2.(2014年全国课标II卷)图2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因为该群岛:

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

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

解析:通过美洲大陆轮廓和科隆群岛所处位置,可以看出科隆群岛位于太平洋东部、距离南美洲大陆较远,多火山。特有动物比例大的成因是远离大陆、动物进化缓慢而古老。B正确。

教学中要让学生熟练掌握不同大洲、国家与地区的湖泊、岛屿、半岛、海峡等地理事物的轮廓形状特征,就可以对它们以及与之相关的地理事物进行定位。掌握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轮廓,如湖泊(北美五大湖、里海、咸海、巴尔喀什湖、贝加尔湖、乍得湖、维多利亚湖、洞庭湖、鄱阳湖、青海湖、太湖、巢湖),岛屿(格陵兰岛、冰岛、大不列颠岛、斯里兰卡岛、苏门答腊岛、海南岛、台湾岛、本州岛、北海道、马达加斯加岛、澳大利亚、新西兰南北二岛),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亚平宁半岛、伊比利亚半岛、小亚细亚半岛、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马来半岛、朝鲜半岛、勘察加半岛、索马里半岛、拉布拉多半岛、佛罗里达半岛、南极半岛)。经过反复训练与运用,熟练掌握这类地理事物的轮廓形状特征,就可以快速、准确进行定位。

3.地理事物或现象分布图

地理事物或现象分布图是将地理环境诸要素运用符号系统通过概括,以传递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数量与质量的空间分布和联系的区域分布图。主要有以下特点:运用符号有选择地表示地理环境中的主要事物;能表示具体自然和社会地理事物,也能表示抽象不可见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如降水量、气压、人口迁移等;运用注记标明地理事物的名称、数量和质量。

例3.(2017年全国课标II卷)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如图3)。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無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解析:秦岭淮河一线,作为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是按照一定指标划分的,但秦岭淮河一线在洪泽湖以东,没有自然标志与之对应的。C正确。

地图上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往往能够很好地指示地理空间位置。如山脉(阿尔卑斯山脉、乌拉尔山脉、落基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安第斯山脉、大分水岭山脉、阿特拉斯山脉、天山、昆仑山、祁连山、秦岭、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横断山、南岭),河流(亚马逊河、尼罗河、湄公河、刚果河、莱茵河、恒河、密西西比河、尼日尔河、长江、黄河、珠江、塔里木河、松花江、辽河、淮河、渭河、汾河),地形区(波德平原、东欧平原、刚果盆地、南非高原、伊朗高原、恒河平原、德干高原、哈萨克丘陵、中央平原、亚马逊平原、拉普拉塔平原)。阅读地图时要注意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特征:地理事物方面有山脉走向、河流的水系特征和流向、交通线走向及交汇处、矿产区矿产类型,地形区、城市带、农业区、工业区分布形态;地理现象方面有气候类型、自然带、洋流、气温和降水分布等。

4.区域特征差异对比分布图

区域特征差异对比分布图主要提供同一区域内部差异和不同区域差异对比分布图。进行比较分析,其目的在于发现地理要素或现象之间的异同,更能准确地认识区域的本质特征。

例4.(2016年全国课标II卷)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图4示意罗纳河流域的地形。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因素,河流径流量的变化与河流的补给类型有关,结合材料和图示信息,可以知道该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上游主要在瑞士境内,补给部分依靠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补给,春季温度升高积雪融化,形成春汛;夏季温度高,冰川融化量加大,河流径流量大;冬季气温低,冰川不再融化,河流进入枯水期。北部支流(索恩河)主要位于温带海洋气候区,河流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由于全年降水均匀,所以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地中海沿岸支流,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因此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

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结合区域分布图进行区域特征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自然资源等要素的基本特征;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包括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商业等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如水文特征可以从流量、汛期、水位、含沙量、结冰期、流速、河流补给等方面比较,农业生产特征可以从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种类及分布、农业部门结构、农业水平(商品率、机械化水平、生产经营方式、集约化程度、专业化水平)、面临问题等方面比较。在区域特征分析时要关注区域相似或差异明显的国家或地区,通过比较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深刻认识某地区的区域特征。

5.地理事物形成与分布的内在因果关联分布图

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各组成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这种整体性原理使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分布具有了内在的因果关联性。

例5.(2016年全国课标I卷)某科考队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勘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图5示意勘察加半岛的地形。分析勘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

解析:该题以勘察加半岛自然环境和生态特点为载体,考查地形对气候的区域差异影响: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导致该地大型植食性和肉食野生动物数量较少。该题对学生的基本规律认知,地理要素信息的提取以及地理事物形成与分布的内在因果关联的思考和考查,体现得淋漓尽致。

教学中要注重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提高学生地理综合思维水平。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在分析问题时,要从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多角度、多层次地去分析考虑。地理环境各要素并非孤立的存在和发展,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各要素在特征上保持协调一致,并与总体特征相统一。例如,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并由此形成了草原、荒漠为主的景观特色;由于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由于干旱,植被稀疏,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再加上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条件;因此,當地人们的衣食住行以及生产活动都体现出干旱环境的特征。

6.区域地理环境或地理事物演变分布图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而这些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演变的。通过对地理环境或地理事物空间分布变化的观察,并对地理过程进行准确分析,能预测推断地理事物的变化趋势。

例6.(2016年全国课标II卷)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图6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据此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事物的描述方法,先结合图示信息进行分析可知:1976年熊猫的栖息地范围大,成片分布;1987年范围明显减小,且被分割断裂成片状分布;2000年左右范围又逐渐扩大,且向北和向西扩展明显。该题的关键是阅读当地森林分布范围演变分布图,考查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图中提供数据的演变分析空间信息的变化。如分析城区面积的扩大或人口的增长的数量或速度;分析不同时期的范围界限显示森林、草场、耕地、受灾面积等的变化;分析社会经济中的物流、人流以及动物中某一动物种群的迁徙等动态变化及具体变化的方向、数量与质量特征等。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阅读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图,分析空间信息在位置、形状、范围面积等方面的变化。如:河流、湖泊、海岸线的变化;森林、草地、耕地、沙地、盐碱地面积的消长,以及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地覆盖面积的整体变化;居民点数量、类型、规模的变化;交通网的数量与质量的变化;工业布局与结构的变化;农作物分布及种植结构的变化等。

参考文献:

[1]张素绢.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从图像中有效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1(6):4.

[2]王晓平,胡娇.图表理解的认知机制及其教学策略[J].江西教育科研,2007(8).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刍议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