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年科技路

2018-11-06 10:47曾莉莉
浙江人大 2018年6期
关键词:样貌航天飞机核潜艇

曾莉莉

从19世纪末鸦片战争至今已经一百多年过去了,中国人对那句“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告诫记忆犹新。过去一个世纪既是战争动荡的年代,也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作为舶来品进入中国不仅重塑了中国的样貌,也在融合着中国的智慧。

黄庆桥的《科技重塑中国》一书,从科学工程、科学评价和科学精英3个层面,剖析了当代中国“科技强国”之路所遭遇的战略决策与技术攻克等问题,以理性的视角重新审视了不同阶段中国所面临的科技挑战,尤其启发我们如何更公正地看待国内外现存的水平差距。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政府开展的科学工程很大一部分是基于实际国情做出的取舍。也就是说,不同阶段的现实环境决定了如今中国科技的基本样貌。

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的航天热潮中,关于如何选择“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方案,国内曾有过激烈的争执。当时的国际趋势是,航天飞机正逐渐取代宇宙飞船成为新的热点,前者在竞标过程中更具优势。好在钱学森等科学家看到了国内条件的局限性,认为应该暂缓研制航天飞机,因为航天飞机虽然先进,但因其制造难度大、研制成本高,并不适用于基础薄弱的发展中国家。最终,在钱老的建议下我国采取了先从宇宙飞船起步的方案。现在看来,这在当时也是最贴近现实的决策。

再如历时30年的核潜艇研制之路,它是在中国最艰难困顿的那段岁月里完成的。20世纪50年代的自然灾害和经济困难导致诸多重大的科技工程无法正常进行,核潜艇建造就是其中之一。当时苏联拒绝对华提供技术支持,而陆地核反应堆等一系列装置还未取得进展,科学家们就是在食不果腹的条件下排除万难造出了中国自己的核潜艇。

到了本世纪,最受瞩目的技术之一高速铁路正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新名片”。中国高铁以其低成本的價格优势、完整的工业链以及集约化的施工建设能力,逐渐发展成了一项成熟的工程技术。这项成就与改革开放后中国推行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考虑到国土面积之广、人口基数之大,发展长途陆路交通运输成为一项突出的社会需求。加之政府对基础设施的重视和开发,中国从一开始采用技术引进和联合生产,到逐具规模地形成了自己的产业生态,在丰富的实践中一步步攻克各地段遇到的难题,最终“十年磨一剑”,顺利地完成了从模仿到超越的华丽转型。

科技是一个更新换代频率非常高的领域,我们要承认自身的诸多不足,例如起步晚、创造性不够、人才制度欠完善等等。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中国正在赶超的行动力和可能性。虽然社会上偶有诟病中国“技术抄袭”的声音,但如果仅从西方知识产权的立场将中国技术一棒子打死,难免显得狭隘。实际上,要学习一个与我们几千年文明完全不同的新事物,早期的“模仿”未尝不是一种进步,只是这种进步不可避免地会多一点曲折。中国只能从“制造”一步步靠近“智造”,而无法一下子从一个贫穷的农业国家跃居到发达的科技强国。

在当下转型的阶段,我们既要肯定过去所作的努力,也要重视已有的现实问题。一方面应及时关注那些基础教育还未跟进的落后地区,另一方面,对于一些高端行业的人才培养要适时提供良好的环境,平衡使用教育资源。同样地,中国的科技发展也要注意“从无到有”之后该如何将现有的水平提升到更高的层次,这是当前深化改革需要突破的关键问题。

(《科技重塑中国》,黄庆桥 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年3月版)

猜你喜欢
样貌航天飞机核潜艇
094型战略核潜艇
第一架飞上太空的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和马屁股
大揭秘——核潜艇的武器库
时髦美术馆
文化传统与族群叙事:明清闽粤赣妇女样貌研究
别了,航天飞机时代
中国核潜艇亮相备受期待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魂断巴伦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