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中职生工匠精神培养方法研究

2018-11-06 04:50陈伟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25期
关键词:中职教育工匠精神校企合作

陈伟

摘要:中职学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阵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养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已经成为重要的方向和目标,将“校企合作”与培养工匠精神进行有效结合,有助于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因而应当对此引起重视,并积极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最大限度培养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首先簡要分析了通过校企合作培养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制约因素,最后就如何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中职学生工匠精神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中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匠精神;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25.034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要求,给职业院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当前我国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以及打造工匠精神的新形势下,对中职学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尽管从总体上来看,绝大多数中职学校都已经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上升到战略层面,采取了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而且也已经将培养中职学生工匠精神进行了不断的延伸和拓展,有力的促进了中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但从当前中职学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整体情况来看,还没有高度重视将校企合作与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进行有效的融合,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对此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要坚持“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积极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校企合作模式,努力使校企合作发挥更加积极、更加系统、更加有效的功能和作用。

1通过校企合作培养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自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工匠精神以来,各级各类中职学校对此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并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培养模式,在培养中职学生工匠精神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总体上来看,培养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应当更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将校企合作与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进行有效融合具有可行性。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能够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这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要企业是中职学生发挥作用的阵地和载体,在我国大力打造工匠精神的背景下,企业也要在这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因而从目标上来看,中职学校和企业具有同一性,因而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可以共同开展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工作,而且也可以对各自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进而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比如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已经与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构建了共同打造“工匠精神”的战略合作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由于中职学生最重要的就是要在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方面取得突破,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学生可以更多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工匠精神的实践内涵,进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良好的职业品质、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形成更具有科学性的职业价值取向,因而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应当更加高度重视与企业的战略合作,从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不断改革和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努力使校企合作发挥更加积极作用。

2通过校企合作培养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制约因素

尽管从总体上来看,当前我国很多中职学校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过程中,已经开始高度重视与企业的合作,而且也涌现出很多优秀的案例,对于培养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具有一定的支撑性,同时也有力的促进了校企合作模式改革和创新。但按照较高的标准和要求来看,特别是按照工匠精神所具备的品质进行对比,一些中职学校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还不够到位,在培养中职学生工匠精神方面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需要引起重视。深入分析通过校企合作培养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制约因素,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校企合作理念缺乏创新。培养中职学生工作精神,要紧紧围绕“拼搏、创新、敬业、专注、踏实、耐心、严谨”等来展开,因而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除了要进行实践锻炼之外,更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但从当前一些中职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整体情况来看,仍然存在合作理念缺乏创新的问题,一些中职学校只是将企业作为学生实训的平台和载体,缺乏对校企合作模式的科学设计和战略思考,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方面缺乏多元化和系统性。还有个别中职学校不注重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合作模式缺乏改革和创新,比如个别中职学校在利用企业资源方面缺乏深入研究,企业导师制度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而且在校企合作方面也缺乏对学生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等诸多方面的引领,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二是校企合作体系不够完善。通过校企合作培养中职学生工匠精神,至关重要的就是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校企合作体系,使校企合作和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但目前我国一些中职学校在这方面还比较薄弱。比如一些中职学校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扎堆”的现象比较突出,甚至存在着一定的“形式主义”,校企合作缺乏深度和广度,在校企合作评价体系建设方面比较薄弱,特别是还没有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纳入到校企合作体系当中。还有个别中职学校在校企合作领域方面缺乏有效拓展,比如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还没有构建更加完善的指导体系、引领体系和人才建设体系,导致校企合作仍然停留在浅层次上,无法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三是校企合作载体有待整合。从当前我国一些中职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情况来看,缺乏对校企合作平台的有效融合,特别是还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互联网+校企合作”平台,科技信息化的应用不够到位,远程教育模式有待加强。特别是一些中职学校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还没有建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比如对于企业的优秀管理人员、技术人才、基层人才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思想引导、职业教育等诸多方面功能受到制约,需要认真加以改进。

3通过校企合作培养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策略

对于培养中职学生工匠精神来说,需要运用系统思维和创新理念,不断拓展工作思路,特别是要在融合创新方面取得突破。特别是中职学校要切实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与企业的战略合作,着眼于推动校企合作模式创新,运用创新思维,将校企合作与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进行深度融合,努力使校企合作发挥更大作用。具体说,通过校企合作培养中职学生工匠精神,重点要在三个方面努力。

一是创新校企合作理念。通过校企合作培养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具有可行性,中职学校在这方面应当给予高度重视,不断创新校企合作理念。要把校企合作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对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设计出更具有创新性的合作模式,比如某中职学校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建立了职业导师制度、技术引领制度等相关制度,将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能力教育进行了有效的融合,在培养中职学生工匠精神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因而,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广大中职学校应当更加高度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要发挥企业的人才资源优势,对企业的有利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并应用到校企合作中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校企合作模式不断创新,进而在培养中职学生工匠精神方面取得更好成效。

二是完善校企合作体系。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因而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要不断健全和完善校企合作体系。中职学校要将从长远和战略高度,积极构建校企合作体系和运行机制,不断拓展合作内涵和外延,强化校企合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比如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应当建立“人才建设”体系,围绕为企业培养更加优秀的专业人才,大力实施“订单式”教育,根据企的需求培养适用型人才,并且在“精、尖、特”方面狠下功夫,既有利于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可以提升中职学校就业率。要大力构建行业性、區域性、产业性合作体系,比如中职学校应当加大与行业商会的合作,通过建立战略合作联盟,强化校企合作的多元化和系统性,进而使校企合作能够不断向外延伸,解决企业资源不足的问题。

三是整合校企合作载体。对于开展校企合作来说,一定要不断创新载体,除了“实训”之外,还要创新更具有多元化的合作载体,进而能够在培养中职学生工匠精神方面具有可持续性。中职学校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要将“现实化”与“虚拟化”进行有效结合,在抓好企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切实转变校企合作思路,积极探索“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建立视频教学平台、远程引导平台、“微课”教育平台等多元化平台,将且要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使校企合作在教育、引导、推动中职学生工匠精神方面能够实现常态化、多元化和持续化。中职学校除了要更加重视与企业的合作之外,各中职学校之间也要加强合作,共同建立战略合作机制,强化校企合作资源的协同对接,打造“互联网+校企合作”平台,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共用。

综上所述,通过校企合作培养中职学生工匠精神,是新时代中职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不仅有利于形成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强大合力,而且也能够通过校企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职学校在这方面应当给予高度重视。这就需要中职学校在未来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作为重要战略目标,积极探索更加科学的合作模式,重点要在创新校企合作理念、完善校企合作体系、整合校企合作载体等诸多方面取得突破,使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潘愉乐.工匠精神与中职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7,(01):2022.

[2]张捷树.中职学校培育工匠精神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职业教育,2017,(01):3135.

[3]陈磊.中职学校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及其途径分析[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6,27(03):5962.

猜你喜欢
中职教育工匠精神校企合作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