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地质工作改革的若干新思考

2018-11-06 10:30刘利宝
西部资源 2018年5期
关键词:公益性单位改革

刘利宝

摘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要通过深层次的改革工作,建立统一、协调、有序、高效的地质工作管理体制,构建高效灵活的地勘企业经营机制。深化地质改革工作就要通过强化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地质和矿产资源执法监督职能,促进矿产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做到矿产资源严格管理和有效保护;要通过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实现地质工作的政企(事)分开、管办分离,将从事具体生产经营业务的属地化国有地勘单位实现重组、改制,将其彻底转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使地质工作更加紧密地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好地服务经济建设。

关键词:地质工作;破解发展瓶颈;深化改革;新思路

引言

我国的地勘改革工作在过去几十年中伴随地质事业的发展一路崎岖坎坷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回顾过去,改革开放后我国地勘队伍的重大变革节点当属“属地化管理改革”和“企业化改革”。“属地化管理”理顺了地勘队伍与驻地政府的关系,为地方政府根据地区发展需要推动地质工作的优化发展提供了条件,也为地质队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企业化改革”将地勘队伍推向了市场经济浪潮之中,成为主动参与市场经济的经营主体,在企业化改革过程中为保障平稳过渡,部分省份的地勘单位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事企双体混合运营方式,存在事企不分的情況。

1.对国有地勘队伍深化改革的若干思考

1.1强化自然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对国有地勘单位转型发展的领导作用

地质产业几度起落沉浮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其发展必须要与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进行深度融合,以追求大作为、发挥大作用。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就是推动这项工作的关键助推手。省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须充分履行对地质勘查行业的管理职能,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各类地质勘查企业改革发展,指导国有地勘单位健康经营。一是须,组织、引导、培养国有地勘单位深度参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岩土工程勘查施工、地质灾害监测与治理、地质环境恢复与保护、清洁资源和新型资源的寻找与开发、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分析等等诸多方面,扩大和提升国有地勘单位服务社会的能力;二是须,依法规范行业准入;三是须,建立高效的信息服务体系;四是须,规范和发展行业协会,发挥好行业自律、中介服务等作用。对此,要从原国有地质系统通过考核、考评等手段择优选择一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行业专家和高级管理人员充实到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加强地质勘查、资源储量、矿管、地质灾害、地质环境、规划与科技、测绘、地籍、耕地保护、土地利用等业务部门的专业技术力量和专业技术管理水平。做好规划、审批、监管和服务工作。

对此,在推进国有地勘单位事企分类改革过程中,省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作为主管部门须进一步健全完善行政管理体系,搭建与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的联系、填补不同行政系统之间业务盲区,这对组织和引导国有地勘单位立足“大地质”发展观,拓宽和创新服务领域和服务渠道,提升国有地勘单位服务社会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通过新增或充实自然资源相关业务职能部门,对搭建自然资源与政府其他管理部门的对话和协调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国有地勘单位营造一个相对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

1.2强化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对公益性地质事业的管理能力

做精做优公益性地质事业的责任主体在自然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其应充分担负起对公益性地质工作的战略统筹、业务发展方向规划、产业布局选区、行政审批、业务监管、质量监控的使命。归纳起来就是“五个做好”,即做好指挥、做好采购、做好监理、做好审批、做好服务。“做好指挥”就是要对不同时期地质工作产业重点做好引导,对不同地区地质工作重点做好布局;“做好采购”就是要根据产业规划做好公益性地质工作这一“公共服务”的购买,做好公益性地质工作的组织实施;“做好监理”就是要对组织的公益性地质工作做好监控,就是要对辖区内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做好监管;“做好审批”就是要做好行业建设和行业自律,即做好相关权证、相关产业布局的审批,做好国有地勘企业重要经济活动的审批;“做好服务”就是要做好对监管对象、审批事项的服务,做好对公益性地质工作在实施中的服务。

1.3理顺对国有地勘企业的管理关系,加大对其支持力度

事企分类改革后的国有地勘企业应归属省级国资委和省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管理,实行共管共建,企业主体管理责任在省国资委,由国资委履行出资人监管责任,省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实施业务指导和行业管理。两家监管机构对国有地勘企业虽实行共管共建,但须对企业的人财物管理权限划清划明,二者应建立对国有地勘企业监管的联席会议制度。国资委监管有利于促进国有地勘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按照市场法则培育其做大做强;省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做好相关政策的支持、产业的规划和业务的指导,负责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组织国有地勘企业承接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地质工作。

实行企业化经营的地勘单位,应不受地域和行业的限制,既可以承担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勘查施工任务,也可以承担市场投资的地质勘查任务,以及参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1.4强化国有地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社会使命是提供产品或服务,地勘企业也不例外。国有地勘单位在完成去行政化改革之后,企业要根据市场要求转换经营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全面进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并从拓宽地质服务领域、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宏观产业集群、强化差异化经营、精细化分工、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推进工作。国有地勘企业作为承担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地质工作的主体,按照市场配置资源的规则,深度融入到国家地质事业之中。

借助国有地勘单位改革的时机,国有地勘企业要坚持“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发展理念,开辟非地质产业生产门路,多渠道安置富余辅助人员,同时要制定辅业培育计划和剥离时间表,相关辅业在培育壮大可自身生存发展闯市场时,将其剥离以达到剥离辅业、精壮主业、分流非专业辅助人员的目的,为下一步国有地勘企业轻装闯市场创造条件。

2.改革思路的有效性分析

一是,有助于地质行业市场化竞争机制的形成,有利于规范地质经济的市场秩序,促进行业竞争的公开化、公平化和去行政化,从根源上杜绝“裁判员”(行政色彩浓厚的地勘事业单位)和“运动员”(地勘企业)同场竞技的行业怪像,为地勘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氛围。二是,有利于强化自然资源行政管理部门的专业管理能力和专业服务水平,有利于公益性地质事业的规划科学化和组织专业化,有利于做精做深公益性地质事业。三是,有助于国有地勘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中的一员,与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等多种经营实体在平等的市场平台中实现合作共赢、同台竞技,有助于企业的上市融资和企业行为的战略抉择。四是,有助于缩短企业决策执行路径,根除政企(事)不分、体制僵硬、效率低下的行业颓靡之风,有利于促进“小政府大市场”的管理理念的贯彻。五是,有助于剥离地勘企业发展和改革中背负的“历史遗留问题”,有利于企业减压减负,有利于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有助于地勘企业轻装上阵参与市场竞争。六是,有助于完善国有地勘企业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有助于地勘企业治理的制度化、规章化、法制化和去行政化。七是,有助于国有地勘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条件和市场导向,按照市场机制和市场规则,延伸产业链条、减少交易对接环节、提高产业链效率。八是,有利于打开地质工作对外窗口,有效联通地质工作“供给侧”和政府、社会的“需求侧”,打破地质工作“小众化”的尴尬境地,为地质工作深度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搭建广阔平台。有利于国有地勘企业根据自身条件,适时择机按照自身专业特点拓宽产业领域、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按照大地质的发展理念”积极寻求可作为的机遇,完善产业布局,增强自身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有利于形成国际化大企业。

3.改革思路的不足之处

正如世上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无副作用的良药,人类历史的发展也没有完美无瑕的改革之策。本文所述的国有地勘单位事企分类改革之策略,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一是,目前地质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的低潮运行期,且多数一般规模的国有地勘单位在上一轮改革中所积累的红利已近乎吃空吃尽,而本轮地质经济寒潮还尚未能预见触底期,在这样的困难时期进行大变革势必引起较强的阵痛效应。二是,改革举措更多地考虑到的是发展问题,目的就是为壮大地质事业、解决国有地质经济发展瓶颈,改革的动作大、触及面广,对改革的成本考慮较少,对改革中安置问题、历史遗留问题考虑较少。三是,文中所阐述的方案是一种“快刀斩乱麻”“一刀切式”的跨越式改革,改革的精髓在于快、准、狠,不设过渡期和过渡环节,可能会引起部分希望“干在企业、退在事业”的改革“中人”的抵触。四是,本项改革方案的另一个核心就是“整合”,“整合”过程中对于生产要素(如矿业权、资质、知识产权、仪器设备、办公场所及基地)的重新分配可能引发一些矛盾;此外,“整合”过程中会造成独立法人单位数量的减少、队伍规模的缩小和管理岗位的缩减,这可能会引发不和谐因素,经营管理关系可能会耗费一定时间才能捋顺;再者,“整合”过程会涉及到人员的融合和协调,可能造成生产效率在短期内出现“不增反降”的调整效应。

结语

本文从“强行政化”和“去行政化”两个角度对省属国有地勘单位的事企分类改革提出了若干思考,提出要从“去行政化”的角度开启省属国有地勘队伍的深化改革工作,要通过强化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和国有地勘队伍的分类,改变政、事、企交叉不清的局面。文中所阐述的改革新举措主体是由上至下、由省级政府为主导的改革,改革的成效更多地取决于能否广泛地切合地勘队伍中干事创业干部职工的心里呼声,能否有效地调动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所以改革推进过程中,须有坚定的决心、充足的勇气、充分的酝酿、精细的统筹、有效的措施、应对各种矛盾的充足提前量,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出优质精细的方案,合理地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有效化解改革阻力。

新一轮改革时机已成熟、条件较充分,改革新举措尽管还不完善、潜藏的阻力因素还不少,但不影响先行先试。

猜你喜欢
公益性单位改革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填单位 要推敲
改革之路
看错单位
协办单位
关于准公益性和公益性水利项目PPP回报机制的探索
改革备忘
一家医院的“公益性报告”
改革创新(二)
戴夫:我更愿意把公益性做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