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教师培训优化策略研究

2018-11-06 04:50屈建萍张晓星张英楠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25期
关键词:教师培训互联网+互联网

屈建萍 张晓星 张英楠

摘要:“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与教育行业融合过程中,呈现出许多新的发展生态。在研究“互联网+”时代教师培训面临的创新与变革基础上,基于教学胜任力角度,提出了包括优化教学胜任力促进机制、优培训评价与反馈环节、优服务保障环境等在内的优化教师培训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教师培训;教学胜任力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25.074

自2013年以来,全世界正由互联网时代,向“互联网+”时代快速发展,丰富多样的信息构筑出一个无所不在的信息泛化场所,日益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背景。在为传统教育带来冲击的同时,“互联网+”时代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尤其是教师的教学胜任力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发展契机。

1“互联网+”时代的教师培训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互联网+”引入国家战略层面,自此,国内便掀起了互联网与各行各业融合和创新的热潮。作为当代信息化的核心特征,“互联网+传统行业”实际上就是利用信息科学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通过深度融合与创新,创造新的发展生态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教师培训也有了许多创新与变革。具体表现在:

一是,培训需求更加系统化。任何培训的出发点都是学习者的个性需求,而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培训的需求分析已不仅仅只是随机取样的结果能够满足,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分析,能够更加系统的提供学习者专业发展所需的各种关键。此外,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根据学习者的兴趣、偏好等,发现其隐性的需求,帮助教师更加深入地认识到自身的潜在能力,对学习者的需求分析更为系统和全面。

二是,培训目标内容更加个性化。高校的教师培训因其学科专业性,相比于中小学而言,更加注重内容的个性化、个体化。“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的引入,能够为教师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多重的技术保障。如网络培训中的推送服务,就是通过对学习者的学科、专业、学习时间及偏好等学习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从而为学习者推荐更适合其个人需要的课程内容,以实现学习者自己设定、自己选择所需课程的目标。

三是,培训模式方法更加多样化。互联网+时代的教师培训,依靠更为丰富、开放的混合式、协作式培训模式,培训中的师生互动更积极,学习者参与度更高,培训的方式也更为多样,且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培训更为灵活、方便,更加符合学习者个性化需求。

四是,培训行为更加精准化。以教师培训内容个性化导向为基础,通过支持在线学习的自主式、开放式选学服务平台,能够引导学习者自主选择培训内容。此外,丰富的、碎片化的信息及快捷的检索方式,也更有利于教师“专题探究式学习”,实现基于个人兴趣、能力的精准学习,满足其个性化的专业发展需求。

“互联网+”时代,学习的时空界限被打破,教学的方式也逐渐发生变化,对教师的综合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影响教学效果的不仅仅是教师的专业知识,还包括协作沟通能力、思维方式、个性品质等。总之,教师培训的着力点应是教师内在的将其与其他人区分开来的深层次的素质特征,如动机、特质、自我意识、品质、价值观等,这就为研究教师培训提供了新的视角,即教师的教学胜任力。

2教师教学胜任力内涵

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Mc-Clelland教授提出了“胜任力”一词,它指的是真正影响个人工作绩效的重要品质与特征,包括个人行为的动机与个性品质、心理素质、自我认知、知识与技能等。Mc-Clelland把胜任力的多重内涵用冰山模型来进行阐释,其中,处于冰山上半部分且显而易见的,是个人的知识与技能要素,这两层要素是外显因素,最容易表现出来,也最能通过培训和指导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此外,处于冰山下半部分且不容易看到的,是个人内在的特质、动机及自我认知等,它们属于内隐因素,不易测评,很难挖掘和感知,却是决定个体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也是基于胜任力的培训关注的重点。

教师教学胜任力是指在教学工作过程中,真正影响教师教学成效的重要品质与特征,如教学知识、教学技能、教学动机、人格特质等维度,它是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价值观和个人特质等特征的综合表现。其中,教学知识维度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知识信息的组织和利用,包括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教学技能维度是指教师胜任教学工作所需的能力,如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信息获取与分析等;教学动机是教师通过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个人心理状态或意愿,它通常通过教学态度和行为表现出来;人格特质是教师所具备的个性品质,如亲和力、创新精神、价值观、教学态度等。因而,可以设定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见图1。

与传统的教学胜任力相比,“互联网+教育”时代,适应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师的教学胜任力也有了新的变化:

一方面,就外显因素而言,教师的知识深度与广度需不断拓展,行为技能需不断提升。教师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设计符合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方案,因材施教,因材导学。随着学生进度差异的放大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教师必须不断扩展自身基础知识的广度和专业知识的深度,尤其是跨学科、跨专业知识的融合,提高文献检索及教学资源加工能力,以满足学生自主化、个性化学习需求。

另一方面,就内隐因素而言,教师需要增强创新意识,提高沟通协调能力,树立积极的价值观,培养学生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在大数据技术下,学生的学习过程多呈现出多维度参与式、协作式、讨论式及多学科综合探究式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尤为重要。教师应当积极启发学生探究事物的规律及本质,提高学生整体性思维水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此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自主、进取、包容的价值观,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向往與自信。

总之,在“互联网+”时代,对教师进行培训,应在对知识技能等外显性因素进行开发的基础上,着重对其创新意识、个性特质、态度及价值观等内隐性因素的开发,实现教师观念态度、知识结构及能力技能的全面现代化。

3“互联网+教师培训”优化策略

3.1优化教学胜任力促进机制

教学胜任力的培训,既是帮助新入职教师尽快胜任教学岗位的手段,也是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方法。基于教学胜任力的培训,应当从以下两个层面展开:一方面,针对外显性教学胜任力的培训,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着力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技能。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式教育模式不断涌现,微课、在线网络社区等培训平台层出不穷,参训教师可以借助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捷工具,根据自我需求选择、定制符合自身能力层次的课程形式及内容。因而,适应“互联网+”浪潮,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积极搭建参训教师、培训组织者、培训专家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网络平台,引导教师通过在线网络资源,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另一方面,针对内隐性教学胜任力的培训,应更加注重教师教学思维的转变。教师的专业成长一般需要经历“角色适应”、“个性发展”、“主动创造”三个阶段,针对每个阶段,教学胜任力培训的内容及侧重点也不尽相同。鉴于内隐性教学胜任力不易被人感知和改变,因而,应当通过一种长时间的影响、辐射作用,逐步改变教师的教学思维,提升此类型胜任力。可采取“培養青年教师制”培训方法,在“角色适应”阶段,培养人通过听课、专业指导、教研互助方式,帮助被培养教师尽快适应角色,站稳讲台;在“个性发展”阶段,培养人可协助被培养教师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帮助被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在“主动创造”阶段,培养人鼓励被培养教师主动参与多样化的项目设计,培养创新思维,开发研究能力。

3.2优化培训评价与反馈环节

在培训评价环节,应建立健全多元化参与、实时性评价反馈机制。在参与培训评价的人员选择上,应建立包括学生、专家及教师在内的多元共同评价机制,从教师的教学对象、专业领域带头人及参训教师等层面多角度审视教师培训的效果。在培训的评价方式上,应利用互联网技术提供的实时协同通讯网络,实现参训教师对培训内容进行实时点评的功能,并可以及时收集反馈点评,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分析把握参训教师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课程的有效度。此外,伴随着培训效果的评价,还应建立一个能及时针对评价进行反馈的零障碍在线网络互动平台。参训教师在给予评价、提出质疑后,可以及时接收到培训机构或专家的反馈答疑,双方能够实现良好的交流和互动。在线网络机构也能够根据参训教师的个人偏好,提供学习资源的推送服务。据此,在参训教师、培训机构、专家之建立之间便建立起一个多层次评价反馈机制,将有助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实现教学的有效指导,极大程度地推动教学胜任力水平的提升。

3.3优化服务保障环境

首先,建立健全的培训保障制度。不断完善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制度,如岗前培训、新课试讲、跟踪听课、教学督导、培养青年教师、定期研修等制度,以制度保障教学过程有序、规范的进行。此外,还应在人事管理、绩效考核、工资分配等各个层面,建立相关配套制度,保障培训顺利开展。其次,加大软硬件投入力度。高校应不断升级区域网络,及时更新信息化教学设备,建立微课制作室,加大教师培训在线平台建设力度,尤其是各类信息化教育资源库建设,为教师提供多种形式的教育资源,提高教师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最后,优化管理服务环境。建立教师培训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设立教师培训专项资金,明确培训经费使用范围,实施培训经费监管,为教师培训提供物质保障。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刘泽文.胜任力建模:人才选拔与考核实例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郭欣欣,杨宁宁.个性化教师培训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09).

[4]周凡磬,曹蓉.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胜任力培训研究[J].价值工程,20156,(17).

猜你喜欢
教师培训互联网+互联网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