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学生“专业阅读”时间的调查与研究

2018-11-06 10:46赵斌
科教导刊 2018年27期
关键词:文学阅读

赵斌

摘 要 专业阅读不光是读什么的问题,而且是怎样读的问题。所谓文学的“专业阅读”是指文学经典的纸质书籍阅读,并且是精读(文本细读、有笔记、有心得、有书评,等等)。手机阅读可以利用零散的闲置时间,有很大的阅读“红利”。但便利的阅读条件没有得到正当利用。网络阅读日益流行,浩瀚的各类文学作品让中文学生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选择,致使大部分中文学生处于盲目的阅读状态中。

关键词 中文学生 “专业阅读” 文学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9.091

Abstract Professional reading is not only a matter of reading, but also a question of how to read. The so-called "professional reading" of literature refers to the reading of literary classic paper books, and is intensive reading (text reading, notes, dedication, book reviews, etc.). Mobile phone reading can take advantage of the scattered idle time and have a great read "dividend". However, convenient reading conditions have not been properly used. Online reading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The vast variety of literary works make Chinese students feel at a loss and do not know how to choose, which causes most Chinese students to be in a blind reading state.

Keywords Chinese students; "professional reading"; literature reading

文学阅读能够丰富思想、启迪人生,也能使學生将优秀的文化滋养内化为良好的品格和修养,提升精神素养。文学阅读是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但对于中文学生而言,文学阅读是很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有重要的专业特征。

1 文学阅读、专业阅读与非专业阅读

随着地方高校应用转型的逐步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中文专业应用性不强,中文学生的专业性也不突出。一直以来,我们把中文学生的“文学阅读”看成是他们的“专业阅读”,而实际上,“文学阅读”是一个中性词,其专业性存在模糊性。因为大学语文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各个专业的大学生都会有文学阅读。即使没有大学语文这个必修课程,大学生也会有文学阅读。以笔者所在地方高校为例,2018年3月,笔者就“中文学生的文学阅读”这一主题展开了抽样调查,以无记名的形式对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2017级、2016级、2015级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288份,回收286份,其中有效问卷285份。285份问卷中,中文专业184份,非中文专业(编辑出版学专业、国际教育专业等)101份,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文学阅读现状令人堪忧,阅读文学作品质低量少已是普遍事实,更为关键的是,中文学生的文学阅读也并不突出,只略高于其它专业学生,甚至,有的中文学生一个学期也没有读完3部文学作品,简直有点触目惊心。

学者陈子善认为,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就开始进入专业阅读的领域了。”[1]在陈先生看来,“术业有专攻”,哲学学生读哲学,社会学学生读社会学,中文学生读文学……这些都是“专业阅读”。这种看法是对的。但问题是,哲学、社会学等专业的学生也读文学,并且,他们的文学阅读与中文学生的文学阅读没有什么区别。换言之,哲学、社会学等专业学生的文学的“非专业阅读”与中文学生文学的“专业阅读”基本持衡,这就有很大问题了。同样是文学阅读,中文学生的文学阅读如何保持专业性,这是问题的关键,因为,在我们看来,专业阅读不光是读什么的问题,而且是怎样读的问题。

中文学生作为未来的各行各业的“笔杆子”,需要知识广博。这种职业要求中文学生的“专业阅读”是大量的文学作品,并且是文学经典。而实际上,当下的中文学生偏重于文学理论与文学史。文学理论与文学史能不能归置于文学作品里?这个问题尚有争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使算是文学作品,也只是对文学经典的阐释、解读,也只能算是二手的文学作品,其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还是有所限制的。这是中文学生专业阅读读什么的问题。中文学生专业阅读怎么读的问题更为复杂,下面一部分具体论述。

2 “专业阅读”的时间都到哪儿去了?

通过调研发现,在校中文学生仅31%的人会自觉进行文学阅读活动,而真正的专业阅读是少之又少。本文所谓文学的“专业阅读”是指文学经典的纸质书籍阅读,并且是精读(文本细读、有笔记、有心得、有书评,等等)。据抽样统计,中文学生能够做到“专业阅读”的,确实是凤毛麟角,不到5%,大多数中文学生选择玩手机、听音乐、看电影、逛街、朋友聚会等休闲娱乐。85%学生没有专业学习概念,没有“专业阅读”想法,一般会选择娱乐性强、幽默滑稽、侦探武侠等文学或非文学图书类型,似乎能紧跟时代步伐,又不伤脑筋还能愉悦身心,实际上,与文学的“专业阅读”不可同日而语。调查也发现,仅有23%的学生会将文学经典作为阅读首先书目,其比例远远低于对网络文学、通俗文学的选择。并且,数据也显示,学生对文学经典没有概念,是否是文学经典也是模糊的。“北京大学图书馆有一则信息也表明,最受大学生读者欢迎的,高居排行榜前3位的是《明朝那些事》《藏地密码》《盗墓笔记》。”[2]

中文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自觉性很差。笔者在当代文学课上推荐《三里湾》和《创业史》作为阅读书目,也是下一节课的上课内容,结果,全班42个学生只有一个学生阅读,这个学生还是学习委员。也就是说,如果不做硬性要求,中文学生的阅读活动有60%的学生表示并不是出于自愿,而是为了完成任务,虑及平时成绩才去阅读的。更为重要的是,即使学生硬着头皮去阅读了,因为心不甘情不愿,敷衍塞责,效果可想而知,而且,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76%的学生是选择手机阅读。数据显示,“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68.2%,较2015年的64.0%上升了4.2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整体阅读人群持续增加,但也带来了图书阅读率增长放缓的新趋势。”[3]手机阅读在网上查找文学作品便捷、快速,好处确实有很多,但手机阅读很难达到“专业阅读”的效果,想充分体会文学著作的内涵、价值很难企及。

3 “专业阅读”衰落之原因

我们中文学生的“专业阅读”主要是文学经典的阅读,而新媒介下的手机阅读却趋向于网络文学。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7月,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超过3亿,约占网民总量的43.3%。[4]并且,大学生是网络文学最忠实的读者,所占比例也较高。网络文学以内容新奇、快速、方便冲击着经典文学,网络文学很受当下中文学生的青睐。但大部分网络文学粗制滥造、低俗,缺乏文学性和思想内涵,影响极坏。但是,数字时代的电子阅读是必然的趋势。调查发现,76%中文学生是通过手机阅读,而纸质书籍阅读只有51%,大部分学生是几种阅读方式兼有,而倾向于手机阅读。正如著名学者雷达所说:“如今阅读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包括阅读的内容和阅读的形式。社会进入了微时代,高科技发展带来了手机阅读、网络阅读,尤其是微信阅读。它的冲击力之大,怎么估计都不过分。经常听到有人说:微信都看不完,看什么书?但是微信阅读又呈现出碎片化、缩略化、猎奇化的特点,缺乏完整的审美经验。”[5]

另外,手机阅读对专业阅读的冲击更大。手机网络文学阅读导致阅读时间碎片化,驱使阅读主题从众化,很难形成中文学生的专业阅读。“不动笔墨不读书”,手机阅读很难做到这种“专业阅读”。从数据上看,学生的阅读时间还真不少。“确实人人都在读,地铁上人人都在拿着手机读。但这是一种浅阅读,是一种休闲式的,或者是被动化阅读、碎片化阅读。”[6]笔者的调查显示,中文学生的阅读时间平均每天约4小时,有的手机阅读高达8小时,但非文学阅读占大比例,零碎的手机阅读是阅读的主要方式,专业阅读很少有。

本来,手机阅读可以利用零散的闲置时间,有着很大的阅读“红利”。但便利的阅读条件没有得到正当利用。大量的阅读信息扑面而来,浩瀚的各类文学作品让中文学生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选择,致使大部分中文学生处于盲目的阅读状态中。中文学生阅读时往往心浮气躁,浅尝辄止,很难达到专业阅读。“浅阅读”、“快餐”阅读却纷至沓来,上网聊天、刷微博、刷朋友圈成为阅读主题。经典阅读渐被冷落,快餐阅读成为时尚。“浅阅读”现象铺天盖地,调查发现,中文学生文学阅读时从来不做笔记的高达63%,做过笔记的仅为37%,认真做阅读笔记的寥寥无几。

中文学生的专业阅读,“一般是指通过纸质作品的阅览,获取知识与营养的一种方式。这里包含了两个要素,一个是阅读对象是纸质读物,一个是阅读的目的是获取各种知识。但现在由于在纸质作品之外又出现了数字图书、电子作品、线上读物。但在严格的意义上说,这种在电脑上的快速点读、在手机上的快速拨读,实际上只是浏览,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阅读。如果硬要算作阅读,也是一种浅阅读、轻阅读。”[7]所以,中文学生在享受网络带来的阅读便利时,也逐渐被网络打破了本该静心轻松的专业的阅读心态。网络俘虏了中文学生的专业阅读,手机摧毁了文学经典的专业阅读。中文学生上网越来越多,去图书馆越来越少。另外,调查发现,中文学生的阅读面很宽,这似乎是有益的,因为可以开阔视野。而实际上,漫无目的地在网上浏览新闻,阅读网络小说,刷微博朋友圈,等等,久而久之,阅读者形成了快速浏览的“泛读”习惯,精读很难推进,专业阅读不再可能。所以,“今天的阅读,是大量的泡沫化阅读,并不是真正的文学作品阅读。网络上的一些东西,除了碎片化的,還有心灵鸡汤式的东西,擦边球式的,以我们的阅读经验是不会欣赏的,但现在的学生喜欢这些。”[8]这些阅读问题很重要,确实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和思考。

参考文献

[1] 陈子善.专业阅读与非专业阅读.图书馆杂志,2008(7):84.

[2] 白烨.文学阅读的裂变.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09-26.

[3] http://www.sohu.com/a/135480254_556652.

[4]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6-07)[2016-09-02].http://www.cnnic.cn/gywm/xwzx/rdxw/2016/201608/W020160803204144417902.pdf.

[5][6] 傅书华,雷达,张志忠,赵勇,张勇耀.当下的公众阅读与文学教育.名作欣赏, 2017(22):14.

[7] 白烨.文学阅读的裂变.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09-26.

[8] 傅书华,雷达,张志忠,赵勇,张勇耀.当下的公众阅读与文学教育.名作欣赏,2017(22):15.

猜你喜欢
文学阅读
微信公众号的文学阅读特点分析
浅谈儿童文学阅读的策略
试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
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思维型课堂教学架构研究
互联网+,助力农村儿童文学阅读
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文学阅读现状调查与研究
高三英语文学阅读思维型课堂探究
以文学阅读为载体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
得法于课内,施法于课外
大学生文学阅读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