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新探索

2018-11-06 04:50杨定明尹秋红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25期
关键词:对分课堂思想政治教育

杨定明 尹秋红

摘要:对分课堂是基于心理学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由课堂讲授、内化吸收、课堂讨论三个环节组成。对分课堂学习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挑战,能够有效提升高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思想政治教学质量,增强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批判性。因此,高校在迎接对分课堂调整的同时,积极探索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不断努力寻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的对策。

关键词:对分课堂;内化吸收;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25.081

近年来,我国高校持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特别是重视教学实践环节,不断探索如何将实践环节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为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传播营造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对分课堂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的提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契机,为大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提供动力支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新的探索。

1对分课堂简介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学新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2014年初试成功,并于秋季学期应用于思政课。目前,思政课对分课堂已经覆盖到全国各省份,并有很多成功案例。

1.1关注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校课堂教学存在较大问题。讲授法下,学生被动跟随,参与性、积极性不高,不易培养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能力。西方研讨式教学要求教师课堂把控能力强、学生敢于表现,与中国含蓄内敛的文化背景和大班教学的教育现实不尽吻合。创建适合本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变革传统课堂的难点与关键。

1.2提出的解决方案

对分课堂把课堂教学过程模式化为“讲授—内化吸收—讨论”三个过程,从核心环节上突破传统教学:

(1)讲授:教师由“覆盖性讲解”转向“框架性引领”,给学生留出独立探究的空间。

(2)内化:由“教师设定统一标准”转向“适应学生能力与需求”,以差异化、个性化、反思性的作业,让学生独立学习、梳理知识、提炼观点、准备问题。

(3)讨论:由“教师主导的小班讨论”转向“学生自主的小组讨论”,让学生基于个人学习成果与同伴合作学习,通过思想碰撞,检验和提升内化成果,深刻理解知识,培养质疑、创新能力。

对分课堂形式上是“时间对分”,把大约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讲授,另一半给学生讨论,实质上是“權责对分”:教师把学生应有的掌控自己学习的自由和权力还给学生,让他们摆脱被动依赖,主动承担责任,成为学习的主体。

1.3开展实践验证

对分课堂初见成效后进行推广,受邀举办专题报告 180 余场,汇集优秀案例,出版《对分课堂教学手册》丛书,首批覆盖 11门课程。对分课堂三年间传播到国内所有省份,为理工人文不同学科众多教师成功运用,连续三届被全国教师发展大会推介,多个高校全校推广,在全国得到普遍关注、广泛验证和高度认可。2015 年起,对分课堂成为上海教委新进教师培训指定内容,列入教育部网培中心“卓越教学法”系列,2016 年获上海本科教改重点课题,2017 年入选高教学会年度教改优秀案例。

众多教师反映,运用对分课堂后,学生学习主动性明显提升,不再睡觉、玩手机,越学越有收获,越有收获越想学,形成良性循环,教学效果显著改善,课堂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数据显示,学生对分课堂的满意度显著高于传统课堂。

教师运用对分后,教学热情显著提升,发表相关论文600篇,涉及不同层次高校 210 所、各类课程 205 门,获省级和全国性学会教改课题 59 项。

2思想政治课对分课堂实践

2.1共同特色

第一,适合思政课的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国国情,抓住了思政课的中国特色。对分课堂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原点出发,有效借鉴各种教学模式的长处和优势,依据“因材施教、以学定教”和“循序渐进、渐进自主”,重构课堂教学各元素,将“学”、“思”、“问”有机结合起来,渗透本土性精神。

第二,回应时代挑战的教学元素创新。对分模式在讲授方法、作业布置、过程管理、结果评估、学习动机等各个方面都有清晰、明确、细致、自洽的设计,整合性创新使教已不是原来那个教,学也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学。

第三,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有保证。对分模式对学生群体个体差异的应对原则上:弱化竞争、美美与共、低槛高望、拾阶而上;在组织学生的原则上:面向多数、兼顾两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第四,过程力量显著,优势效应明显。“教学是过河,方法是桥梁”,方法链接“这头”和“那头”,构成一个过程。对分课堂把以往各种课堂整合、扩展为时间上清晰分离、功能明确的四个内在联系的过程,各个过程互相配合、互相促进。讲授的目的是要促成学生的内化,而内化的目的是要能在讨论中展示学习的成果,而讨论和答疑是讲授和内化的升华。各过程有“启”有“承”,尤其适合思政课整体性的学科建设基础,使以往相互割裂的各个教学环节紧密衔接,使师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自然而然地适时转换角色,使因材施教在循序渐进的基础上动态循环,循序渐进借助因材施教的力量使“学而信”深入到“学而用”、再深入到“学而行”。

2.2实践学校和课程举例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对分课堂培训,联合复旦大学、韶关学院已经举办了三次对分课堂(PAD)新型教学模式培训班,分别是2017年3月在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进行的对分课堂(PAD)新型教学模式培训、2017年7月在广东肇庆举行的“强师工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培训天数7天)和2017年7月在广东肇庆举行的高职院校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培训天数7天)。参与人数共170人,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社会声誉良好,受到教育厅及学校的高度肯定。学校计划把对分课堂及培训打造成广东省中高职院校精品教改项目和社会服务项目。

上海电机学院的思政课教学,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为例。“原理”课有讨论式、探究式等各种各样的教改基础和专题式教学基础,有“人文沙龙”的规范化尝试,也有“实践理论化交流沟通理论实践化”的实践基础。对分课堂模式下,教师引导性讲授以及学生分组讨论和教师答疑解惑,吸收了所有以往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改革,相得益彰;而学生内化吸收环节,吸收了以往的“人文沙龙”等改革。这样的对分流程爆发了有机融合的聚合效应,权责对分、成就激励、学以致用、行为真知,将“基本原理”落实落细落小。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思政课教学,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为例。“基础”课有翻转课堂和慕课的专题式教学基础,该校也有较完备的网络课程中心。对分课堂模式下,打造实体课堂虚拟课堂互动、线上线下联动、强化全过程评价的专题式教学。实体课堂的教师讲授专题突出框架和重难点,虚拟课堂的学生学习专题突出对课程内容的内化吸收,最后,再通过实体课堂的学生分组讨论和教师答疑解惑,巩固强化,展示成果,激发热情。

山西师范大学的思政课教学,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为例。“基础”课的主要特色是在不改变原有教学内容、教学体制的基础上,调整原有教学设计,灵活选择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环节重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内化吸收环节、课堂讨论和教师答疑解惑环节,督促学生自学与互学,充分体现和保障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通过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课上课下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实现教学目标。

其他再比如:广东药科大学、南宁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思政课教学、广东医科大学、聊城职业技术学院、韶关学院、钦州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等等。

2.3所取得的显著效果

(1)思政课对分课堂已经连续五个学期成为日常化的常规教学模式。截至本学期,思政课对分教学改革已经覆盖所有本科和专科思政课程,包括研究生课程。

(2)学生访谈和问卷调查反馈良好。

访谈和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学生愿意接受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认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尤其适合当下和教育的未来发展。他们认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投入不是机械地记忆与理解,而是全身心地参与体验,能够与老师形成一个团体,充分调动了团体中的积极动力,激发了学习的内在动机。如同伴之间的讨论、台上台下的思辨、线上线下的配合、教师的质问与挑战以及在讨论记录书写过程中的深度认知加工,都是在公平互动的过程中完成的,既提高了自觉提升個人综合素质的自觉性,也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和践行打下了坚实基础,信仰和践行也就自然地成为真实发生的事实了,简言之,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3)各类评教给了思政课对分课堂坚定的支持。

首先,各位参与对分课堂教改的老师,无论是学生的网络评价还是纸质评教,得分都高出以往课堂,而且呈现出随着学期的推进,递增的趋势。其次,同行听课、校内外督导听课、第三方机构的评教,都给了思政课对分课堂极高的评价,明显好于其他各类课堂。再次,省级专家和“质量年”专家的肯定。

(4)各兄弟院校给予思政课对分课堂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

思政课对分课堂的成功经验,获得许多兄弟院校的兴趣和关注,比如五邑大学、岭南师范学院、华南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安庆师范大学等等,各高校对“对分”改革的理念和做法给予了高度肯定。目前,越来越多高校的思政课已经自觉地选择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5)教师的专业成长。

对分课堂让思政课对分教师从传统教学的“匠”成长为“师”,并成为自己单位教学研究、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

3对分课堂的理论基础和优势

3.1理论基础

“课堂困境”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过去100年,欧美国家付出了巨大努力,尝试变革传统教育模式,都没有获得根本性的成功。我国的教学改革也已经有了较多的量的积累,期待实现质的突破。

基于我国教育教学实践和核心问题,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借鉴国外、面向未来,对分课堂系统地贯彻了丰富、深刻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是对传统教学很多基本理念和根本原则的颠覆,是一个全新的、完整的、原创性的教学模式。对分课堂全面而系统地贯彻了最近一个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四大学习理论和三大教学理论的主要原则。

在学习动机方面,主要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思想,注重满足学生需求,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成就动机,使学生获得认知、情感和价值观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在教学内容方面,主要体现了认知主义的思想,强调学习基于学科体系形成学习者自己的认知结构,不仅要掌握知识,还需要培养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方面,主要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思想,强调认知结构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包含基于内化吸收的个人建构和基于群体交互的社会建构。

在效果评价方面,主要体现了行为主义的思想,如用行为体现学习的结果。

教育的对象是拥有最丰富思想和情感的人,必须充分考虑人性。心理学是关于人性的科学。对分课堂基于心理学原理构建,不仅贴合教师与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特征,也符合教育与学习的心理规律。对分课堂顺应人性,释放人的潜力,张扬个性、孕育创造,有可能为后工业化时代带来一个崭新的教育范式。

3.2显著优势

(1)简明易懂、流程清晰、好学易用、即学即用,不花钱、不买设备,任何教师、任何科目、任何学段、任何时间均可使用。理科、文科一样用,大班、小班一样用。

(2)融和讲授法和讨论法,彻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培养核心素养,让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沟通与合作能力在日常教学的每一节课上得到贯彻落实。

(3)既强调教师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保证知识体系传递的效率,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爱上读书,带来个性化学习,深度学习和创造性学习,让传统课堂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提高学习效率,超越死记硬背,显著提升中、高考等考试成绩。

(4)显著减轻教师的机械性教学负担,带来轻松、愉快的教学,形成闭环教学,让青年教师迅速提升教学能力,让资深教师打破瓶颈,进入教学艺术的新层次。

教育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首席专家林崇德教授认为,“对分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乐学善学、批判质疑、勤学反思、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田慧生认为,“对分课堂使课堂教学实现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系统性转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开辟了新的路径。”

对分课堂的传播速度、成功率和认可度,说明对分课堂有可能真正触及到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改变了灌输性的讲授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焕发热情,获得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给传统课堂带来实质性的变革。对分课堂有可能在全世界第一次突破了大工业生产时代对应的传统教育范式,为迫切呼唤个性化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后工业化时代,提供了一个新的教育范式。

4对分课堂的实践操作

4.1课堂讲授

对分的讲授原则主要是精讲和留白,简称精讲留白。讲授环节,教师基本不向学生提问,也不组织讨论。针对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只有原来一半的时间进行讲授,不可能細致覆盖,应该做引导性的、框架式的讲授,讲解学习目标、章节内容的逻辑结构,与其它内容的关联和关系,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等。精讲是在相对宏观的层面上,告诉学生学什么、为何学和如何学。学什么,指的是框架、重点、难点,可以比喻为骨架、脉络与关节。讲授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随后的学习,这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理念的一个集中体现。

4.2课后(或当堂)内化

课后(或当堂)给予学生一定时间阅读教材、完成作业,根据个人的兴趣、能力、需求,以最适宜自己的方式方法,深入理解,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内化吸收要求独立完成,不能与同学或教师讨论交流。

作业是连接讲授与讨论的核心环节,作业的布置十分关键。当堂对分,布置的作业可以相对简单,称为“微作业”。作业目的是引导、督促课后复习,保证理解基本内容,为深入、有意义的小组交流讨论做铺垫和准备。

除了传统形式的作业外,对分作业还包括一个新的部分,称为“亮考帮”。学生在听课、读书、完成常规作业后,要总结出学习过程中自己感受最深、受益最大、最欣赏的内容等,称为“亮闪闪”。要把自己弄懂了,但是觉得别人可能存在困惑的地方,用问题的形式表述出来,用来挑战别人,称为“考考你”。要把自己不懂、不会的地方或想要了解的内容,用问题的形式表述出来,在讨论时求助同学,称为“帮帮我”。

4.3课堂讨论

主要分为4个环节:小组讨论、教师抽查、自由提问、教师总结。次序重要,不能变动,后三个环节总和称为全班交流。

小组讨论通常4人一组,时间为5-20分钟。要求学生围绕作业,特别是亮考帮,针对各自的收获、困惑、疑难,互相切磋学习,共同解决问题。小组讨论时,教师巡回督促所有学生认真参与,但不要过多涉入。

小组讨论后,教师组织全班讨论。教师首先抽查,随机抽点3到4个小组,每组再随机抽一个学生,分享小组刚才讨论的精华,或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然后,教师邀请全班自由发言,无论个人、小组,还有遗留问题的,都可以提出来,教师给予解答。最后教师用几分钟做简单总结,把学生遗漏的、需要深化、提升的讲一下,结束整个过程。

“隔堂对分”是对分教学最核心的特点,每次课堂的前一半时间用于讨论上一次课堂上教师讲授的内容。本堂课讨论上堂课的内容。隔堂对分的三个阶段可以更细地分为五个环节,分别为,讲授、独立思考、独立做作业、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当堂对分”是隔堂对分的一个简化形式,是在一堂课或一次课上完整实施五个环节。比如在一节45分钟的课上,教师先讲授25分钟,然后给出相关的思考题或习题。学生彼此不交流,进行5分钟的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写出自己的解答,然后小组讨论8分钟,全班交流7分钟。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5):6.

[2]夜阑.课堂教学过程中再认识:功夫重在论外[J].课程教材教法,2013,(5):10.

[3]张渝江.翻转课堂变革[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0):5.

[4]苏缪缪.基于对分课堂的泛在学习模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思想教育研究,2016,(1):8.

[5]陈瑞丰.对分课堂: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教学新论,2016,(3):72.

[6]张学新.对分课堂:一种新的教学方法[J].复旦大学教与学专刊,2014,(2):2.

[7]赵明刚.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的路径探讨[J].教育讨论,2015,(4):61.

猜你喜欢
对分课堂思想政治教育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英语课外作业设置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