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生活垃圾的污染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2018-11-06 10:46刘冰雁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15期
关键词:现状分析对策

刘冰雁

摘 要: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加快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呈现出数量大、类别多、组成复杂、分布广泛的特点。若处置不当,将会严重影响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的生活质量。该文分析了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现状、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智能化、资源化、市场化、法制化、常态化和素质化对策。

关键词: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 D42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5-0155-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20年,全国90%以上的行政村的生活垃圾要得到有效处理。2018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曾明确提出,要稳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年行动,加快建设生态美丽乡村。农村垃圾问题一直是影响农村环境治理的主要因素。现就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1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现状

农村生活垃圾是指在农村区域的当地居民日常生活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1]。一般将农村生活垃圾分为4类:(1)无机物,包括碎旧陶瓷、渣石等;(2)有机物,包括厨余垃圾、瓜皮、果壳、秸秆、家畜粪便等;(3)废品,包括硬纸盒、卫生纸、废旧布料、塑料、金属、玻璃、橡胶、皮革;(4)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灯泡和电池等等。

调查结果显示,生活垃圾是农户家庭垃圾的主要来源,农村人均生活垃圾量为0.86kg/d[2],且大部分垃圾随意堆放。农村地广人稀,政府部门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基础设施薄弱,缺少基本的垃圾桶、垃圾箱等收集设施,缺乏系统的垃圾处理服务,导致农村居民只能將生活垃圾随意倾倒,或采取卫生填埋、简易焚烧、露天堆放等形式。

农村生活垃圾的特征有以下4点:

一是垃圾产生范围广,且非常分散,后续处理费用高。因为农村特殊的人居环境,使得农村人口的居住方式与城市相比较不集中,这种居住方式加大了日常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以及后续集中处置的成本。

二是农村生活垃圾的危害性增强。农村生活垃圾在数量上增加的同时,其垃圾成分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垃圾中难以降解的成分越来越多,“白色垃圾”,如塑料袋、橡胶、塑料薄膜等的比例逐渐上升。此外,农村生活垃圾中还出现了一些含有如锌、汞、镉废电池和废铅蓄电池等含有害物质的垃圾。废旧电冰箱、电视机、微波炉等电子产品也逐渐出现在农村生活垃圾中,对农村居民及环境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短期或长期的危害。

三是垃圾量受区域差异和季节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生活垃圾人均日产生量最大的地区在东部,其次是中部,然后是东北部,西部产生量最小。此外,农村生活垃圾还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呈一定的规律性。

四是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增长速度加快。2000年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的产量约为1.4亿t,随后以平均每年4%的速度增加,2010年我国农村生活垃圾产量达到2.0亿t[3],与1990年相比,垃圾产生量增加了8倍,而且在今后的一段时间生活垃圾的产生量还将持续上升,特别是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增加的速度更大。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主要存在于以下4个方面:

(1)占地过多。未经处理的垃圾露天堆放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还严重破坏了景观和生态。由于并未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以及农村处理垃圾水平有限,导致农村居民直接把生活垃圾就地集中堆放,垃圾的就地集中堆放会占用大面积的土地,破坏地表植被,影响生态环境和农作物的生长,导致粮食减产[4],影响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2)对大气和水产生污染。其中一些固体废弃物垃圾不经处理直接填埋造成土壤的肥力和活力降低。还有一些固体废弃物如果长期露天堆放,会因为风力、水流等一些外力的作用而汇入河流或渗透地表污染地下水,污染淡水资源。受垃圾污染的地下水不仅不能饮用,甚至连碰到皮肤都会引发疾病。如果地下水或地表水受到污染,则无法进行人工修复净化。如果对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则会产生一些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恶英等气体及其它有毒物质。其中二恶英是迄今为止毒性最大的一类物质。二恶英进入土壤中,至少需15个月才能逐渐分解,对动物的肝脏及脑有严重的损害作用。焚烧垃圾排放出的二恶英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一个极敏感的问题[5]。

(3)加大病菌的滋生和传播。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有毒物质和病原体在生活垃圾中也随处可见,它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疾病,还会造成蚊蝇的肆虐,为细菌的繁殖提供条件,进而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农村地区很多疾病的发生都与垃圾滋生的细菌有关,大量的蚊虫繁殖污染了人们的生活用水和食物,所以夏天由于垃圾污染导致的疾病不断增多。当人们食用被污染的生活用水和食物时,也会在人体内积聚有毒物质,对人体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并可能导致癌症,造成胎儿畸形等。

(4)造成土壤恶化。一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如废旧的塑料包装等,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很长,一般可达200~400年,有的可达500年[6]。一旦进入环境后将很难降解,这类废弃物进入水体或渗入土壤中,将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的减产。若牲畜吃了这些废旧塑料,会引起牲畜的窒息、各种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对生态环境也会造成长期的不可低估的影响,生态平衡遭受严重破坏。

2 现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人员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下的农村垃圾种类并不复杂,污染力也较低,大部分都可在农业生产中作为农业积肥使用。随着当今农民收入水平的日益提高,新的农村生活垃圾呈现出数量越来越多、种类更加复杂化、污染程度日益增强的特征。面对这一复杂的局势,必须要有专门的机构对其进行分类处理且有专门的处理技术和处理设施。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垃圾处理人员不足且老龄化严重,以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现象。导致大部分农村生活垃圾得不到有效处理,造成环境二次污染,严重影响农村循环经济发展。

2.2 农村人口基数大,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环保意识不强,农村不良生活陋习尚未彻底改变,垃圾定点投放及自觉分类尚未形成自觉意识,造成生活垃圾随意丢弃,或直接将垃圾进行露天焚烧,造成烟气和食物链的污染。必须使全民共同参与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过程中来,要对农民头脑中残存的错误环保认知进行彻底清除和提高。

2.3 政府关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不足 在长期二元经济结构的背景下,过多的强调农村支援城市使得农村资源消耗过快,农村环境问题被忽略。一直以来,政府部门把有关垃圾专项治理的财政资金主要应用于城市和乡镇,而投入基层农村地区的生活垃圾治理的专项资金远远少于城市和乡镇。在某些地区,仅有的资金投入还有可能会被挪作他用,加之农村居民点之间过于分散,交通条件的限制造成垃圾处理成本大幅增加,使得大部分农村生活垃圾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污染问题加剧。

2.4 缺乏关于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的法律规定 我国关于农村垃圾的立法不够完善,近年来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侧重于工业污染的防治和城市环境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第49条指出,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防治的具体办法由地方性法规规定[7],但各级当地政府在关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方面的政策和法规不仅很少,且针对性不强。导致在实际生活中缺乏关于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的指导性文件,农村居民的环保行为无法可依。

2.5 垃圾处置方式针对性较差 农村的生态及人居环境与城市不同,很多地方政府在处置农村生活垃圾的问题上照搬照抄城市的生活垃圾处理方法,忽略了农村环境的特点及农业生态系统消解有机废弃物的能力,导致投入过大,造成资源的重复浪费。

3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对策及建议

国家住建部部长陈政高在2014年11月18日的全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全面啟动农村生活垃圾5年专项治理,使全国90%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处理,基本扭转农村环境脏乱差的局面,并形成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长效机制[8]。

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建议从以下6个方面入手:

一是智能化。在垃圾桶下方设置地下连接储藏罐,既可以增大垃圾收集的空间,又可以减少垃圾占地面积;还可以在各垃圾回收站点前设置摄像头,它可以在垃圾储藏装置出现超载,或垃圾回收装置出现破损、翻倒、垃圾泄漏等异常情况的时候及时向处理中心发出警报,提醒相关部门及时派人进行处理,进一步保障垃圾站周围的环境整洁和生态卫生。

二是资源化。建立回收分拣的体系,对有用的资源进行强制回收;提高村民自觉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意识,建立相关奖励机制,如安装智能垃圾桶,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居民可自行从智能垃圾桶处领取垃圾袋等;或对生活垃圾进行严格的分类处理,如把单独搜集的塑料瓶直接送到回收厂加工成一次性购物袋和餐盒供应超市和农贸市场;食物残渣、树叶、废纸等有机垃圾按流程通过发酵罐生产沼气和有机土壤补料,而处理有机垃圾产生的沼气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发电、燃料等多个领域。

三是市场化。农村环境和城市不同,导致现在很多地方虽然已经建成了乡镇垃圾中转站,但由于农村住户过于分散,运行经费过高,很多垃圾处理设施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成了摆设。对于这一现象,应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乡镇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处置费用收取办法,拓宽社会筹资和农民自主投入的资金投入机制,使各方同时参与进来。比如可以鼓励农村居民成立一些规模不大的家庭公司,公司的员工同时也是村民,使用垃圾收集工具到各家各户收取垃圾的同时也收取一定费用。这样既解决了农村垃圾处理问题,也解决了一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

四是法制化。对于农村垃圾处理及农村垃圾污染问题,首先要进行农村环境整治,制定适应整个农村环境的计划和农业环境保护法律。通过法律手段,确保垃圾管理资金用于对农村居民的生活垃圾处理上,建立系统的垃圾管理宣传制度,制定适合本地区情况的地方法规,并因地制宜,联合实际制定各级政府的农村环境保护政策。使农村各级政府治理生活垃圾有明确的法律根据。

五是常态化。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宣传强化教育、建立长效机制等措施,提高村民关于环境保护和卫生意识,促进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常态化。如制定相关的村章村规,设专门的卫生监督员、建立考核机制和检查督办经常性机制,每月检查、季度考核、年度考评,让村民养成自觉维护村内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使农村清洁卫生常态化。

六是素质化。通过悬挂张贴标语口号、印发宣传资料等方式,引导广大农村居民转变观念,摒弃陋习,促进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文明习惯养成,真正发挥村民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种的主体作用。同时结合实际,对宣传方案进行短期和长期的阶段性制定,努力形成立体式宣传氛围,强化广大群众对环境整治的支持力度,以群众为本,提高村民整体素质及对垃圾处理的重视程度。

4 小结

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村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必须要重视起来,加大创新力度,加快补齐农村环境卫生治理短板,垃圾处理做得好,垃圾场也可以成为旅游胜地,这对提升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闫骏,王则武,周雨珺,等.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现状及处理模式[J].中国环保产业,2014,(12):49-53.

[2]管冬兴,彭剑飞,邱诚,等.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探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1):19-22.

[3]李栋.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科技视界,2016(7):262-263.

[4]韩群,李孟涛.浅析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解决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4(21):32-32.

[5]王江斌.纳米TiO2光催化可降解农用塑料地膜及其制备方法[P].中国,201210207350.6,2011-12-06.

[6]王东利,徐晓白,储少岗.塑料废物焚烧与持久性有机物环境污染[J].环境与,环境与健康杂志,2003,20(4):250-252.

[7]鞠昌华,朱琳,朱洪标,等.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全环境与工程,2015,22(4):99-103.

[8]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专业委员会.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行业2014发展综述[J].中国环保产业,2015(11):15-23.

(责编:王慧晴)

猜你喜欢
现状分析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