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武研究员的“工夫茶”

2018-11-07 07:08曲鸣明
军营文化天地 2018年10期
关键词:工夫茶研究员新药

文/曲鸣明

与钟武研究员会面,是在4月底一个春意浓浓的日子里。空气中弥漫着广玉兰即将凋谢的甜腻芬芳,飞絮如棉,缠粘。一路走来,难免沾染季节的浮躁慵懒,而钟武研究员则以一杯清茶尽洗倦意,令笔者神清气爽。

静待水沸,随即烫壶,温杯,洗茶。及至一杯澄碧递在手中,笔者才发觉,面前这位荣获多个重大奖项,曾任研究所副所长的知名教授,竟满脸平和淡然,真可谓君子如茶。

“不要写我,没有什么崇高,做实验嘛,就像淘‘工夫茶’”,钟武研究员笑呵呵地递过一份研究成果汇报资料,“李松院士早就给出了方向,一个药物所的职责和任务就是出服务军队和国家的品种,一个药物所出不了新药,说到天上也没用。”

作为李松院士团队的核心成员,钟武几乎参与了所有重大课题的研究,然而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他完全没有提及自己的功劳。

“李松院士1998年回国,筹建研究室,几乎是一个人改变了一个学科。”钟武教授说:“这么多年来,团队一直坚持两条腿走路——第一是搞基础研究,针对制约新药创制的核心瓶颈,不断发展关键技术;第二是做新药,做真正有利于国家,有利于军队与人民的、解决国家重大需求和具有临床价值的新药。”

“我们做了一系列能够给国家解决问题的药物。2004年的时候我们就深刻体会到药品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商品,更是一种国家的战略物资。”

2005年,我国发生H5N1禽流感疫情,为防控疫情,国家有关部门向外国制药公司提出采购50万人份磷酸奥司他韦,得到的答复是4年后才能供货。这意味着,一旦我国流感疫情爆发,将面临无药可防、可控的局面。

自主研发,不求于人。钟武研究员所在的团队快速研发了生产工艺优于外国公司的军科奥韦,不仅彻底避免了在生产过程中应用叠氮技术有可能造成的爆炸与引入致突变杂质,还将生产效能提高了3倍,圆满完成了国家50万人份的储备任务,为当时的疫情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这里有一个 ‘国家应急防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牌子”,钟武自豪地说,“根据国家和军队的任务需要以及战略发展方向的调整,我们提出了发展应急防控药物的规划,国家大力支持成立的中心”。中心以严重威胁国家公共卫生安全和战略安全的应急防控新药创制为重点任务方向;以品种创新为核心,前瞻性、科学性和针对性地储备关键技术、品种,形成应急保障能力。

于是,军科奥韦、儿童专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剂、流感危重病人救治药物1类新药帕拉米韦注射液、广谱抗病毒药物法匹拉韦等一系列在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专项支持下获得新药证书和市场准入的药物,相继在这个团队手中诞生。“这是和地方制药厂联合协作,军民深度融合完成国家重大任务的典范。”钟武告诉记者,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期间,国家有关部门紧急部署储备2600万人份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的任务。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团队将产业化核心技术转移到地方药企共同协作。

“产能扩大30倍,生产线必须改建,地方企业提供了一个独立的生产大楼并全力支持。在国家顶层设计之下,我们提供技术,他们提供场地、生产设备和技术人员,仅用18天就按照我们工艺的要求改建了一条新的生产线。”第一次合作,时间又极其紧迫,不可控因素不能说不存在。然而,由于团队提供的专利生产工艺非常成熟,投产一次即获成功!

由实验室衔接中试生产后,还要完成中试向产业化的过渡。“成本高,投入大,工艺危险,环保压力大,安全生产不可控”,钟武感慨道,“在这样的情况下,地方药企二话不说全力以赴”。

从设备选型到反应釜投料,从手把手教技术到溶剂处理,及至生产彻底完成,共耗时4个月有余。这期间,钟武团队从早跟到晚,没有一丝懈怠,最终提前18天完成2600万人份的药品储备任务。

品完最后一杯茶,采访也接近尾声。“勤奋、坚持是搞科研的重中之重。我热爱这个行业,作为导师我觉得最大的成就就是,30年后看到我带出来的学生还在从事和热爱这个行业。”钟武研究员的话语萦绕耳畔。这或许就是薪火相传的重要意义吧!★

猜你喜欢
工夫茶研究员新药
是否可以说新药一定比老药更安全有效?
邱小龙:致力研发国家原创新药
贾康研究员
高小平 中国行驶管理学会研究员
泡好三道“工夫茶”,落实乡村学校名著阅读
泡好三道“工夫茶”,落实乡村学校名著阅读
《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原主编邵贻和研究员逝世
郭占恒研究员
2014年全球新药研发报告
——第一部分:新药和生物制品(Ⅲ)
潮州工夫茶:一脉相承的事实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