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后”特警小夫妻:爱情需要经历不断地打磨

2018-11-07 02:55李雷
幸福家庭 2018年10期
关键词:特警司机

■文/李雷

有人说爱情需要心有灵犀的默契,奋不顾身的勇气,和天长地久的陪伴。然而上海一对“90后”特警小夫妻却认为,爱情需要经历不断地打磨。司家艗和卜子贻,从大学时期的完美恋人,到互摔互怼的新一代警届精英,如今已过去9年。尽管警察工作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和危险性,但两人毫无畏惧。舍小家顾大家,守护一方安宁,对他们来说意义更大。“很多事你不去做就没人去做了,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

训练场上一见如故的真诚表白是我喜欢你

2008年的上海体育学院摔跤训练场上,司家艗第一次注意到卜子贻,发现她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做事很认真,尤其是她飒爽的一招一式让他暗暗叹服。一次偶然的机会,队长让他俩同时出列为其他队员作示范。随着队长的口令,他俩一阵直摆勾拳打得有板有眼。示范结束,他俩出色的表现博得了队友热烈的掌声。在掌声中卜子贻这才留意到身边的这个小伙。当天训练结束后,他们互相留下了电话号码。

司家艗此时不再绕弯子:“子贻,我喜欢你,我们交个朋友吧。”卜子贻脸色绯红,看着那双并不太大的眼睛直直地盯着自己,眼神里充满深情,她略带羞涩地点了点头,那一天,两人觉得天空是蔚蓝色的,心情如海洋般湛蓝透亮。

虽然这次见面聊天时间很短,但也互相了解到各自的成长经历。卜子贻是江苏淮安人,天生一副好体能,小学里400米跑到全县第一,被挑中练了田径。省里面组建摔跤队,也选中了她。在上海读初中、高中,在全国三跤总决赛获得第五名。之后,她又进了上海摔跤队。和卜子贻一样,司家艗也曾是安徽省专业的摔跤运动员,因为父亲是一名柔道教练,司家艗的童年是在垫子上度过的。他学的是中国式摔跤,获得过全国青年锦标赛第四名。初中就读于普通中学,周末安排摔跤训练,高中开始就读体育学校。2007年,司家艗考入上海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

“从小就性格挺倔有点野,爸爸就让练了体育,”自称性格“稍微有一点点暴躁”的卜子贻自我解嘲道。爸爸的择婿标准就是性格好,能包容女儿的性格,司家艗则完全符合这个标准。卜子贻对司家艗的第一印象则是话不多,脾气很好。熟络了以后,才发现了他活泼的那面。平常因为意见不合,她有时也会向司家艗“吵吵”。“要求他稍微向我靠拢。大多时候他就靠拢了,就算没靠拢,后续也会慢慢靠拢。”恋爱中的他们,最美的约会方式就是一起训练。累了,彼此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会让疲惫在甜蜜中如飞而逝。两人默默地互相鼓励、互相支持。

辛苦而危险的特警工作是共同无悔的选择

毕业后成为特警,这是两个人一致的选择。“当时知道我们能报特警,就觉得特别酷,像港剧里面的飞虎队。”卜子贻说。2010年7月1日,两人同天入职成为特警队员。司家艗分配到青浦公安分局特警支队,卜子贻则在上海市局特警总队。

第一年是最辛苦的。司家艗说,三五个月的封闭式集训,再加上两个各自值班、加班,最多时两个人大半年都没见到面。最初,两人分别在青浦和市区借了房子,周末经常两头跑,2017年结婚购置新房,才有了共同的家。直到现在,他们也只有一两个月才能共同享受一次完整的双休日。两人至今没有在一起跨过年,一起度过除夕。有一年情人节,司家艗都买好了电影票,卜子贻却在吃饭时接到紧急执勤任务,匆匆忙忙走了。司家艗说,因为工作特殊性,经常不能告知彼此具体任务,只能提前打个招呼说,可能要出去一段时间,但彼此都非常理解,“如果没有这样的信任,就组不成双警家庭。”

2010年8月,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司家艗和队友们作为特警支队第一批救援人员赶赴灾区执行抗洪抢险任务。临行前,卜子贻在电话里叮嘱司家艗:“一定要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才能为灾区人民做更多的事。如果组织上允许,我将和你一样赶赴灾区。”第一批救援队伍出发后,卜子贻的心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心上人。一个月后,上级决定让女子特警大队作为第二批救援人员赴灾区工作,同时换下第一批救援人员回上海。

女子特警大队抵达舟曲后,两个相爱的人在茫茫队伍里重逢。短暂的问候寒暄后,再多的依依不舍只能放在心里,司家艗随第一批救援队伍回上海,卜子贻当晚便投入到了灾区的巡逻工作中。

2013年,特警队伍调整,司家艗和卜子贻又恰巧都分到了特警七支队三大队,那时正值“三节两会”期间,赶上了一级响应,全员备勤,连着20多天不休息,卜子贻下勤后拖着两条疲惫的腿,表情也随着执勤变得蔫蔫的,司家艗就会上前主动搭话,给她讲笑话、翻跟头,逗她乐,让她觉得执勤的枯燥与艰辛随着笑声消失了。

擒拿和格斗无疑是两人的专长。每年到这些个项目的考核前,司家艗也免不了需要指点同事的动作。卜子贻同样会在训练中露一手。在一段30多秒的格斗训练视频中,她即使对位男队员,也连连抱摔,丝毫不落下风。“我们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司家艗说,平常他们更多的时间在于训练,因为上海的治安环境好,他也没参与过类似解救人质的行动。

司家艗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任务,也是他从警后离枪最近的一次。当时是民警例行检查,让货车司机停车,结果货车司机闯卡,从嘉定一路开到青浦,后又驶入开往无锡的高速公路。司家艗和同事一起负责出警追捕,飞速开到货车前面,想减速逼停,然而司机情绪比较激动,他通过后视镜观察,司机不仅并未减速,反而越开越快,眼看货车就要追尾警车,就在千钧一发的时刻,指挥中心根据掌握的司机信息和去向,决定放弃追捕,等司机落地之后抓捕。

司家艗坦言,这次出警是最接近开枪的时候,倘若司机情绪失控,对高速上其他车辆和人员造成伤害,只能开枪。后经指挥中心了解,货车司机具有暴力倾向,当时如果继续强行逼停,非常危险,后果不堪设想。

在市局的卜子贻经历则更为丰富些。她参与过扫黄行动,同车押解女囚转移,在亚信峰会时配合刑队反扒,每年除夕还要在外滩武装巡逻,处置突发性事件。特警需要的各项技能中,卜子贻最为头疼的是射击。“因为之前练重竞技。需要有冲劲,教练也会想办法激发你的斗志,但射击需要更平和的心态。”卜子贻说,从警生涯也让她性格变得柔软温顺起来,处事更周到、细致。

卜子贻第一次打枪时很紧张,因为从来没有接触过枪支,使用的是92式手枪,此枪后座力很大,女孩子手腕很细,扣动扳机第一发下去的时候,感觉特别响,差点儿把枪扔掉,就想快点打完几发子弹。后来训练得多了,也就习惯了。

2015年配合市治安总队扫黄行动,是卜子贻从警第一次抓嫖,当晚9点,通过民警引导由暗门进入,迅速冲到3楼,一人负责一间房间,一脚把门踹开大吼一声,“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特别像个野汉子。”

这身警服背后是“逗名远扬”的“萝卜夫妻”

因特警比普通警察有更高的体能要求、更多的训练压力,所以也面临着更多的危险。司家艗的手上常年新茧磨老茧,难见一块好皮,可他却甘之如饴,始终处于高强度的训练状态。尽管他对上海的治安很有自信,但警惕心却没有一丝一毫的松懈。更何况,他还有志同道合的妻子。那么,同为特警的卜子贻在司家艗眼里究竟怎样呢?“我觉得老婆子贻作为一名女大学生,气质原本就很好,看上去也很帅。可是当我看到她再穿上这身警服时,更觉得帅爆了!”司家艗说这句话的时候,笑弯了一双不大的眼睛。

是的,在正气逼人的警服背后,司家艗和卜子贻也不过是凡世间再普通不过的一对小情侣,爱得深浓,天真得可爱,又总在“互怼”中升华情谊,一举成为朋友圈子里“逗名远扬”的“萝卜夫妻”。司家艗在工作中一丝不苟,生活上却免不了一些大男孩的调皮和懒散,平时大大咧咧的卜子贻,婚后却变成了贤惠能干的娇妻,正好照料了他的起居。“做饭、洗衣服、收拾屋子什么的我都还可以的”,卜子贻满脸小女人的温柔与骄傲。

说起入行的初衷,于司家艗而言,可谓是既实现了年少时的梦想,又践行了自己长久以来的追求:“我觉得,在老百姓需要我们的时候,能为他们出一份力,能够帮助到他们,我就对我的工作很满意了,我也会感觉很幸福。”这种对老百姓的竭尽全力,也深刻地体现在卜子贻那里。为了让老百姓真正了解什么是特警,她一改幼时的执念,义无反顾地投身进这英雄的阵营。

卜子贻认为最浪漫的事,就是和司家艗一起执勤。虽然这样的机会很少,但每一次都感觉神圣又甜蜜。因为和老公一起执勤,能感受他悄悄叮咛的小关心,还能守护彼此心心念念的老百姓。今年在青浦举行的第十七届上海车展,两人都参加了安全维护工作。这是他们极少共同参加的任务。两人的备勤点则挨得很近,巡逻时,这对特警小夫妻一起走在展厅里,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没有花前月下,没有卿卿我我,但他们依然坚守着这份感情。“我们都是特警,更应该彼此理解,互相支持,中国人不是常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吗,我们既然走在了一起,就会坚持携手共度今生。”因此,身上的这身警服于他俩而言,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职业,也是为他们牵线搭桥的“媒妁之物”,更是承载了他们对对方未来的诺言、担当和责任。

猜你喜欢
特警司机
特警在身边 安全进校园
“95后”特警的用情守护
高原特警之歌
画与理
画与理
老司机
联合演习
老司机
凭什么
“特警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