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上市李一男的救赎

2018-11-07 02:23王蒙
财经天下周刊 2018年20期
关键词:小牛电动车电动

王蒙

“没有一男,就没有现在的小牛”,足够任性和执着的李一男,在缺席三年后终于迎来自己创办企业的上市时刻。

美国时间10月19日9:30,成立四年的牛电科技登陆美国纳斯达克,股票代码“NIU”。开盘价格报9美元/ADS,是此前设定的发行价区间最低位置,共发行700万ADS,募集资金6300万美元,低于招股书曾披露的“发行830万份ADS,最多募集1.19亿美元”。

牛电科技CEO李彦按下了上市按钮。

创始人李一男,站在人群后,笑得异常灿烂。曾一手把牛电科技推向台前,甚至在短短几个月内就打造了它的高光时刻,这位曾经的天才少年、“华为叛将”,如今却只能以幕后者见证自己视为最后一次创业的公司上市。三年前因A股内幕交易入狱,他的名字已从高管名单中消失。

李一男缺席的这三年,“小牛”是如何奔跑到了纳斯达克?

1

造车从来都不是单打独斗能够完成的,不管是四个轮子的还是两个轮子的。

2014年,喜欢骑摩托车的安徽青年胡依林经过一年多的捣腾,完成了一份智能电动车商业计划书。这一年胡依林花了大量时间在北上广深穿梭,为自己的创业项目找投资。除了发动周围的亲朋好友找投资人,他还在微博给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留言寻求帮助。

此时,身处北京的投资人李一男观察智能电动车赛道已经一年有余,却苦于找不到一个“接地氣”的项目。

2014年A股IPO重启,国内的投资热情重新被激发。一直以来国内的风投和私募机构主要依靠项目上市获取高投资回报,IPO重启后,创投机构进入投资“狂热期”。这一年,恰好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智能电动车给足了创业者们关于未来出行方式的想象空间。与车有关的一切,开始受到诸多投资人的关注。李斌、何小鹏、贾跃亭都在这一年进入汽车领域,他们被称为“特斯拉的中国门徒”。

痴迷摩托车的胡依林倒没有做门徒的打算,他的想法很简单,市场上能够买到的电动自行车都太丑了,如果能做一台达到摩托车质量水准、好看的电力机车不是很好?

李想看过胡依林的商业计划书后觉得很有意思,转给了明势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明明。黄明明是汽车之家的天使投资人,关注智能造车领域已久。2014年7月28日,在北京鸟巢附近的一家咖啡厅,黄明明将李一男和胡依林拉到了一张桌子前。

多年后,胡依林在自传文章中写道:李一男听完整个商业计划后,一针见血地指出,“你们格局不够,方向太窄”,随后他谈了自己对项目的想法和规划——团队一定要放在北京,产品要做到极致。

李一男不仅提出了项目可实施的方案,拉来投资,还要亲自下场操盘。

胡依林的商业计划书团队介绍页面从一开始就空缺着四个职位:CEO、销售营销、供应链、售后服务。初中毕业、自学成为设计师的胡依林,尽管其履历中已经收获了微软、Frog Design这样世界级顶尖企业,但对于主导一家公司,他自称并无此能力。

2015年4月7日,李一男在个人实名认证微博发文,愿将一切过往归零,创业路上再次出发。

作为牛电科技的天使轮领投方、第二大机构股东,明势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明明说,“没有一男,就没有现在的小牛”,“正是一男对锂电出行前景的笃定才有了后来仅仅两周时间他就做出亲自下场和胡依林(Token)搭档创业的决定,接着就雷厉风行地在最初一个月内快速组建了小牛的基石创始人团队。是他在还没有产品原型的时候就敢拍板把产品定位于国际高端;是他在项目资金缺乏时,一次次的自己注资追加……”

不管是创业还是给人打工,李一男都有着光鲜的履历。15岁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少年班,硕士毕业后即加入华为,27岁就成为华为历史上最年轻的副总裁。他提出的“放弃CDMA,聚焦GSM”的战略让华为远远将中兴甩在身后。有报道称,在华为内部,任正非甚至在某些场合直呼其为“干子”。

2000年,李一男出人意料地离职华为北上创业,他的技术才能在这次创业中得到体现,其创办的“港湾网络”后来因为动了华为的蛋糕,迅速招致任正非的反击而上市梦碎。2006年华为以17亿元收购港湾终结了李一男的第一次创业。作为收购的条件之一,李一男重回华为上班。

两年后,李一男再度离开华为,2008年10月加盟百度担任CTO,李彦宏对他评价颇高:“全世界能做百度CTO的人不超过三人,李一男就是其中一位。”

即便这样的评价也没能留住李一男,2010年元旦刚过他就向李彦宏递交了辞呈。此后又辗转在中国移动旗下12580无限讯奇CEO、金沙江创投合伙人的位置上,直到2014年创办“小牛”。

创办北京牛电科技有限公司并担任 CEO,李一男说这是他最后一次创业。2015年6月1日,李一男骑着一辆小牛N1电动车出现在牛电科技首场发布会上。这款售价3999元~4999元的电动自行车在京东众筹上线短短半个月就众筹到近8000万元。35岁的李一男曾在发布会现场感慨地说:“30岁想创业,我中间犯了许多错误,也摔过很多跟头……只要有足够的任性与执着,即便是到了我这样的年纪,依然有无限的可能。”

一出生就风光无限,但这梦幻般的开始在短短两天后就进入了黑暗。2015年6月3日,李一男在深圳机场被警方带走,原因是涉嫌“华中控股”的内幕交易。

这样的“无限可能”李一男一定没有想到,牛电科技的高光时刻就这样戛然而止。

听闻李一男“出事”,原本敲定好的投资机构有一家要退出。牛电科技最早的天使投资人、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拉来了新的投资方凤凰祥瑞,劝说他们,“如果不是出了这事,你可能进都进不来,这是一个机会。”

不过,业内对这个刚刚一岁多的“新生儿”充满疑问:没有了李一男,牛电科技还能活下去吗?

2

对于早期投资而言,团队和行业是投资人考量的关键。吴世春形容牛电科技的五位联合创始人用了这样的形容词——各有所长,配合默契。

与小米成立之初的豪华创始团队类似,牛电科技除了CEO李一男声名在外,其他五位联合创始人皆出身名企。

担任总裁的胡依林,此前曾是Frog Design、微软知名设计师;系统研发副总裁刘成栋,来自万向电动汽车;Joseph Nelson是首席产品设计师,来自Wild Design;市場副总裁张一博来自小米科技;供应链副总裁何卫华则来自聚光

科技。

CEO+明星产品团队的设计因为李一男的入狱分崩离析。2016年3月15日,李一男因为涉嫌内幕交易在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受审的消息被确认。外界认为,这将给牛电科技带来致命打击。似乎为了给传闻以回应,不到十天,牛电科技宣布完成凤凰祥瑞领投的3000万美元A+轮融资。

新的资金进入对于牛电科技提振信心太重要了。一位离职牛电科技的员工向《财经天下》周刊透露,李一男出事后公司内部都很惶恐,市场部原先制定的所有对外宣传计划全部暂停,当时就觉得这家公司肯定要完了。

也是在这个时候,曾被李一男邀请多次加盟的李彦临危受命。他曾供职于KKR私募股权基金,任运营副总裁,负责KKR投资的多个企业的运营管理工作。2016年4月,李彦入职牛电科技担任COO。

李一男帮助牛电科技打开了声名,李彦和五位联合创始人所要解决的是务虚层面的战略问题和务实层面的50万辆销量问题。2016年9月,李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最害怕的是没有正向现金流的时候资金链断裂,但只要销量能达到50万辆,牛电就能赚钱。”

创办牛电科技之前,胡依林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骑着摩托车穿梭在上海和杭州之间。国道串连起一个又一个县城,他在那段时间里见到过太多山寨的电动车。小牛电动N1上市后不到半年,它也成为“被山寨”的一员。

2016年3月的天津电动车展上,取名“牛牛”“牛丁”的电动车品牌出现,山寨厂商不仅在名字上大做文章,外观上更是大胆抄袭。小牛标志性的圆嘴灯出现在多家电动车厂商的新品上,逼得小牛不得不在自家官方自媒体上高调回击。

“山寨”更多只是闹心,行业竞争者的出现才是影响50万辆销售目标的关键。2016年3月,爱玛推出智能电动车,升级防盗和自动报警功能。同年9月,雅迪推出雅迪Z3杀入智能电动车市场。成立仅仅两年的牛电科技,与“老炮儿”们狭路相逢。

3

把牛电科技带上台前的李一男,在牛电科技上市之时却无奈隐身于幕后。

去年12月,李一男出狱,此时牛电科技正在筹备上市事宜。受限于“刑满释放未满5年无法担任企业高管”的规定,李一男已经不适合在牛电科技任职,他辞去CEO职务转由COO李彦接任。

牛电科技9月25日提交的招股书显示,高管及主要股东持股情况未见李一男的名字,但在机构股东中,第一大股东为一家信托控制的实体公司Glory Achievement Fund Limited,该信托的受益人为小牛电动创始人李一男,达43.8%。也就是说,李一男名下实体公司为牛电科技第一大股东。

据《财经天下》周刊了解,除了参与牛电科技的早期投资外,梅花创投的成长基金和专项基金还参与了牛电科技上市前的最后一轮融资。从牛电科技辞职后,李一男在今年3月加盟梅花创投负责旗下成长基金投资业务。

牛电科技上市似乎并未赶上一个好时候,原本计划在IPO中最多募集1.5亿美元,但在10月10日更新的招股书中,最高募集资金从1.5亿美元缩水到1.19亿美元。

募集资金的减少或许是基于市场环境变化而做出的应对。《财经天下》周刊梳理发现,近期赴美上市的企业已出现募集资金下调的情况,其中趣头条募集资金从3亿美元下调至1.66亿美元,蔚来汽车则从最高募集18亿美元下调至15.18亿美元。

“市场的大势是无法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自身做出一些应对调整。”吴世春称,“上市对于牛电科技而言,无论是品牌形象还是关注度都会有一个大的跃升。”

但在外界看来,连年亏损以及渠道下沉需要大量资金,是驱使牛电科技上市的直接原因。2016年牛电科技净亏2.3亿元,2017年净亏1.85亿元,招股书披露,今年上半年净亏损3.15亿元,超去年全年,因为上半年产生了1.689亿元的股权激励费用。

成立之初,牛电科技一度被视为“小米模式”的模仿者——以互联网形式做推广,打造粉丝经济。招股书显示,小牛App注册用户已经超过45.7万人,在中国50多个城市建立了粉丝俱乐部。据一位早期用户介绍,小牛电动N1前期销售走的就是“饥饿营销”的路线,有内部码的人才可能预订购买。“就跟小米的F码一个意思。”

与其他电动车厂商相比,不设线下渠道仅依赖线上购买,在销量方面很难获得突破。2016年A+轮3000万美元融资完成后,李彦就表示,将斥资8000万元完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体系,计划在线下布局体验店同时完善线下维修保养体系。目前国内已经拥有600多家小牛电动体验店。

从招股书披露数据来看,牛电科技营销费用处于上升态势且远远大于研发费用。2018年前6个月,销售与营销费用为7022.9万元,去年同期为3585.2万元;研发费用为5605.4万元,去年同期为2116.6万元。

对于牛电科技而言,无论是营销还是研发都尚未用钱烧出行业壁垒,这仍然是一项需要持续不断投入资金的事业。

4

尽管宣称要重新定义两轮出行,但牛电科技目前并未展现出其颠覆性的一面。

与同为上市公司的雅迪和新日相比,牛电科技在销量方面远远落后。据中国轻工业信息网今年3月披露的数据,2017年全国电动自行车销量3200万辆,销量超过50万辆的企业多达17家,销量前三名的雅迪、新日和台铃分别售出420万辆、310万辆和180万辆。

小牛电动2016年卖出8.49万辆,2017年卖出18.95万辆,今年上半年卖出12.50万辆,三年合计不超过40万辆。对于牛电科技而言,扩大产能、提升销量才是当务之急。

就在提交上市招股书的当天,小牛电动智慧出行全球研发与制造基地落地江苏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公开资料显示,该制造基地占地约170亩,分两期投资建设,投入使用后将形成年产70万辆电动车的生产能力。

量产问题可以逐步克服,但来自政策方面的调整则会直接带来行业洗牌。

今年5月,国家标准委发布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最高车速由20km/h调整为25km/h,整车质量(含电池)由40kg调整为55kg,电机功率由240W调整为400W。新标准过渡期为11个月。

按照这一标准,牛电科技推出的N、M系列均因整车质量大于55kg而不合规。过去三年,N和M系列的销量占牛电科技总销量超八成,卖得最好的仍然是第一代产品小牛电动N1。

今年6月牛电科技推出的小牛电动N-GT,在SPORT运动模式下,最高时速可达70km/h。这同样不符合新标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N-GT在官网介绍页面有特别标注,“有关驾驶该车型上路需持有摩托车驾驶证”。事实上,这也是其他无法通过新标准电动车厂商的选择,如果电动车车型无法达标,就按照摩托车登记上牌照。但随着广州、深圳、北京等地相继限制摩托车上路,电动自行车的未来并不乐观。

为应对新标准的实施,牛电科技还表示,将在新标准生效之前对M和U系列进行必要的重新设计,对于N系列则计划对其进行重新设计。

牛电科技发展早期,李一男曾表示,希望将电动汽车业中的特斯拉作为产品发展定位的标杆。面对着传统厂商的竞争、提高产能的压力,“小牛”想要做电动自行车行业的“特斯拉”尚有太长的路要走。

猜你喜欢
小牛电动车电动
做头小牛
小牛背鹭在哪里
新车队
电动车新贵
井底之牛与井底之蛙
电动漂移板:让人人都是钢铁侠等
警用电动车
电动橡皮擦
火眼金睛
电动高速艇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