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基础教育新特征

2018-11-07 11:40张国东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课程管理办学人才

张国东

教育承载着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合格人才的历史重任,基础教育是培育各类人才的奠基石。随着我国进入以提质增效为基本特征的新的发展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必将发生改变。展望未来,我认为基础教育会呈现五大新特征。

一、课堂教学信息化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走进校园,将推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发生变化。未来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将呈现信息化,教师备课不再是自己备自己的,而是通过网上视频互动系统实现优质资源整合,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教師上课不再是一支粉笔指点江山,而是高频使用电脑、平板电脑等信息化工具以及网络进行视频教学,学生可最大化、生动化地接受知识,有不同见解可通过网络随时与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

二、办学模式多元化

目前,基础教育领域以政府办学为主,随着社会多元格局的形成,未来的基础教育既有政府办学,也有个人办学,还会出现中外合作办学等。办学模式多样化增加了优质教育资源,会为学生提供更多受教育的选择。

三、课程开发更丰富

当下,基础教育课程管理过于集中,多数地域仅有全国统编教材,课程管理缺乏灵活性、开放性,不能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未来基础教育课程开发将呈现多元化,不仅要开设全国统编教材的课程,还要开设地方教材课程、校本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等。多重课程的开发,为学生搭建更多成长平台,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打下坚实基础。

四、培养标准更多样

当前,我们较多注重知识技能取向,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学习态度的培养和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养成,影响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不利于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人才。未来的基础教育要坚持全面育人,不再以考试分数论成败。根据学生不同的天赋、喜好、兴趣等,从娃娃抓起,为他们提供多种多样的成长舞台,将他们培养成各具特长的人才。

五、评价方式更科学

目前,我们的基础教育课程评价过分强调教育的选拔功能,过于强调学生学业考试成绩,评价标准单一,忽视了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促进发展等功能。未来的基础教育会越来越注重运用评价这一杠杆且评价方式具有多样性,体现在评价主体多样化、评价形态多样化、评价标准多样化和评价内容多样化四个方面。通过改变评价方式,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真正在课堂教学中有所悟、有所得。

猜你喜欢
课程管理办学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探究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完善小学课程管理
新形势下的课程管理
构建五年制高职数学小组的可行性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角色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