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与管理探究

2018-11-07 11:42李志鹏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8期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高职院校

李志鹏

【摘要】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公共选修课作为其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其相应设置以及管理工作需要受到院校重视。本文以乌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当前公选课相应设置以及管理问题进行探析,并对推进选课进程的有效策略加以总结,以期为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巩固师资力量以及借助新的教学方式健全选课、开课考核机制作出应有贡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 公共选修课 课程设置 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8-0010-02

引言

公选课虽然在高职院校应用较广,且相应课程设置以及管理方面已积累了较多经验,但因此类课程开设时间不长,因此实际运行必然伴有诸多管理问题。高职院校应以公选课为对象来梳理相应问题,并对推进策略进行总结。

一、公共选修课相关研究起源及其概况

1.公共选修课基本概述

公共选修课主要指由高校开设并经学生选取的一类自修课程,其以学分制为核心,以拓展学生视野、对知识体系以及综合素质加以优化与培养。当前,高职院校大多以自身特点为导向明确课程体系,但由于开设较晚所以教学管理仍伴有诸多课程问题。

乌海职业技术学院由开始的10门发展至当前的30多门公选课,选课效果愈加突出。公选课也由建校初期每學期开设一次更改为现在的每学期开设两次,增大了选课次数及选课人数。公选课对于本校课程设置而言极为关键,不论是学分制实施还是课程完善均需要借助公选课推动。但我们也应对课程设置以及管理问题予以关注,从课程设置、学生反馈以及师资结构等层面对上述问题予以梳理。

2.研究资料及选课情况

研究资料是对历年相应开课情况加以汇总,大多数据源于教务科技处。同时借助抽样调查来了解选课情况,该调查涵盖了选课动机、上课情况以及学生反馈等多个层面,实现对公选课相应情况的涵盖,确保课程状况得到全面反映。调查表明,当前课程涵盖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体育艺术类、学院特色课程四个类别。而开课讲师多以基础教学或者是技术教学等为主,其中讲师占比重较大。课程选课率较为理想,部分课程可达2个教学班。

二、公选课现存问题探析

1.课程结构及其设置不完善

现阶段,对于课程设置而言,部分高职院校未能实现良好的顶层设计,并未从公选课出发展开调查论证以及深入研究。同时,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设置相对匮乏。例如,部分人文或者是艺术课程,因课程并不稳定出现间断开设以及课程流失等问题。此外,目前课程开设很多由教师以其技能或者爱好为基础进行开设申请,而后经教务科技处审核来确立课程。但公选课并非必修课,其并未借助硬性指标来引导教师,同时也缺少激励制度,导致课程设置存有随意性。

2.公选课相应实力较弱,师资力量不稳定

以职称结构为对象实施调查,可以发现任课教师不论是教学实力还是水准并不理想,很多教师仅为讲师或者助教职称。公选课相应实力较弱,师资结构向着年轻化以及低水准发展。而这与学院未能对公选课加以深层关注有关,公选课很难融入教学评选当中,再加之科研空间逐步缩小,很难稳定师资力量。此外,因公选课多在晚上上课,会对自由度以及教师积极性造成影响。

3.时间设置并不理想,工作量较为集中

对于公选课来说,不论是上课时间还是课程管理均受到限制,使得工作量十分集中,因此很难强化教学效果。而公选课一般覆盖全校,使得上课时间受限明显。课程一般于晚上开设,再加上开设班级较多,很多教师需要全天上课,因此教学效果难以保证。此外,公选课还受学院放假等因素影响。

4.考核以及选课机制未完善

当前,选课系统以及考核机制尚未健全,学生不论是选课还是学习皆伴有盲目性。调查显示,学生并未明确课程要求,也并未深入了解课程以及教师信息,部分学生以修够学分为目的展开选课。而对于调查中“选课改进”方面,学生多关注选课系统以及课程设置,最后才是教学管理。其次,就考核机制来说,选修课程并非像必修课那样严格,很多学生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不够了解,并不知道自己毕业时应该修够的学分数,有时临近毕业时才知道学分并未修够。

三、高职院校推进公选课的有效管理对策

1.从选课机制出发加以完善

公选课若想得以有序设置以及管理,必须受到学院重视。高职院校应推动人才观向着科学化发展,推动公选课融于课程建设中。首先,可进行申请以及准入机制的完善,以课程标准为导向实现科学制定,可从课程开设、教学时间以及考核机制等出发统一要求。其次,对于授课教师来说,应当给予合理补贴。还需要从学生选课出发实施合理指导,并将最终成绩融入综合测评或者是奖学金评定等内容,以制度为导向对公选课加以规范。

2.以课程体系为基础不断强化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课程选取较为随意,课程以及师资流失较为严重。因此,学院必须以学生需求以及认知特点为导向,依靠专业优势来完善课程体系以及选课类别,建立相应的课程目录。课程设置必须借助调研论证以及科学设计等操作,防止课程开设过于盲目与随意。学院应借助课程体系来融合专业知识以及职业能力,并对学生人文以及综合素质加以强化。例如,乌海职业技术学院是理工院校,但人文课程在必修课中很少体现,因此可借助公选课来予以补充。

3.依靠激励教师来强化课程教学

当前,公选课相应师资结构并不合理,授课教师呈现年轻化,使得师资队伍欠缺稳定。因此,学院不仅需要依靠经费补贴,还需要从教学考评、教材建设以及精品课程评选等方面赋予教师更多竞争以及发展空间,并对教学交流加以支持。例如,可对本科公选课相关校本教材进行借鉴,对教师在讲课以及科研等层面的主动性加以调动,确保公选课实现全面、持久发展。此外,公选课还应给予师生理想的柔性服务,应涵盖教学时间地点、授课形式以及考核方式等。不论是授课教师还是选课学生均应受到鼓励。同时,为确保教学秩序更富严谨性,选课运行需要融入刚性,例如选课以及监管机制等。确保柔性服务以及刚性秩序得以协调运行,为课程教学的高效强化夯实基础。

4.对教学质量相应监管体系加以完善

公选课不论是覆盖面还是班容量都很大,再加上班级结构相对复杂,使得课程管理很难有效开展。当前,就公选课来说,其管理部门主要为教务科技处,而教师来自多个系部,课程管理需要学院展开全面协调,同时对课程职责加以明确并细化,推动课程管理向着院系两级发展。同时,还应对听课、监督制度进行完善,确保考试考核严格实施,防止只要选课便可过关情况的产生,并对缺勤现象进行规避。同时,因为公选课对应的班级并非行政班,学院需要推进信息员机制的建立,从而为教师以及学院管理提供支持。同时,应对学分教育伴有的矛盾進行解决,依靠强化管理水平来完善各种教育关系。例如,可对排课时间或者是选课空间加以扩展,同时给予授课教师更多设备或者资金支持等。

5.借助 “微课”、“慕课”等先进教学手段促进公选课创新模式探索

乌海职业技术学院为拓展通识教育课程,从2014学年开始在公共选修课中推出超星集团的开放在线课程(MOOC)——“慕课”,实现学分互认,并为“慕课”的运行制订了一套完整的课程管理制度,包括选课听课、互动讨论、课后作业、评价考核等。该课程管理模式既有教师线上讲解、学生在线学习,同时,学生也可根据课程安排,参加课程答疑、助教答疑或小组讨论等形式来完成学习。学生通过考核后,其“慕课”成绩将转换为公共选修课成绩,并获得对应模块的学分。此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开放、共享的学习空间和学习资源,有利于打破学院围墙,共享网络课程的优质资源,更将为在我们尚处于探索阶段的“慕课”建设提供相关的实践经验。使得公选课的门数在原有校内课程的基础上得到增加,进而学院在先进教学手段拓展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又提升了一个档次。

总结

总之,随着教育进程不断推进,高职教育必须对公选课加以深层关注。学院明确人文等课程对于课程建设以及素质强化的关键作用。公选课本质为人才培养的关键部分,学院需要从课程设置、教学监督、师资配备以及设置等层面完善课程教学,依靠认真调研来找出差距,从而推动课程设置以及管理向着秩序化以及高效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嫄.关于高职院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设置的思考——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6(27):114.

[2]陈金苗,刘惠玲,邓秀芬,何标.民办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设置与教学时效性研究[J].知音励志,2016(06):58-59.

[3]甘露.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及管理现状的研究及分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07):13-14+47.

[4]傅平.财经管理类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研究——以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4(27):45-47.

猜你喜欢
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高职院校
高等院校本科生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探索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