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减负增效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2018-11-07 01:52林春燕
新课程·上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减负增效作业设计小学数学

林春燕

摘 要:当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减负与增效之间徘徊、迷茫,在不断探寻实现减负与增效的蹊径,以此实现减负与增效的双赢。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浅显论述基于减负增效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方法。

关键词:减负增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现如今,一边是国家三令五申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一边是学生家长要求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教师,一直在减负与增效之间徘徊。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自然离不开大量的练习。或者说,这部分教师认为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必须要以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为代价。

毋庸置疑,过重的学生课业负担势必会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一直以来,广大教师也在积极探索能够实现减负与增效双赢的途径。在减负与增效的背景下,优化作业设计,切实发挥作业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方面的作用也就成为了广大教师研究的重点。下面笔者将简要论述基于减负增效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一些方法。

一、凸显层次——减负增效之根本

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一些机械性和重复性的作业较多。不可否认,重复是学习之母。但是,如果本来这些作业学生都已经会做了,教师再让他们去重复这些作业,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行为,就是一种可以减掉的负担。为了切实帮助学生减掉这些重复性、机械性的作业,教师可以在全面了解学生实际学情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如此一来,教师就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

比如说,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笔者为了真正实现减负增效,在紧扣教材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潜心设计了不同层次的作业。A类作业,主要针对优等学生,在课后重温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并尝试自主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周长以及表面积等。B类作业,主要针对中等学生,在课后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并再次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等。

当然,对于一些必须要重复去做的作业,教师仍然不能够减。但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减少重复的次数,据此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可见,凸显作业层次是减负增效之根本。

二、彰显趣味——减负增效之引力

对某事的兴趣是人们为之付出行动的动力源泉。当一个人对某件事情非常感兴趣的时候,那么,做这件事,对于这个人来说就不会是一种负担,相反,做这件事还会变成一种享受。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非常喜欢画画,那么,长时间的绘画过程对于这个人而言,就是一种愉悦身心的享受过程。

当前,部分小学生感觉到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之一是他们对作业缺乏兴趣。因为部分小学生对作业没有浓厚的兴趣,所以他们做作业就会拖拖拉拉、疲于应付,作业对他们而言,自然也就成为一种负担。但是,如果当小学生对作业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写作业,对于他们来说,就会成为一件乐事。

仍然以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为例,为了引导学生在课前有效预习相关内容,笔者布置了一项预习作业,即让每位学生自主选择材料,废物利用,分别制作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学具。学生对手工制作本就兴趣浓厚,如此一来,学生在制作学具的过程中自然会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潜心设计的作业切实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就会兴致勃勃地去完成这些作业。窃以为,彰显作业的趣味是减负增效之引力。

三、体现自主——减负增效之推手

李嘉诚说:“鸡蛋从外部打破是食物,从内部打破是生命。”这项“鸡蛋论”不仅适用于“商海”,还适用于“学海”。如果学生始终是被动接受式学习,那么,他们的学习过程自然会收效甚微。相反,如果学生经常主动探究式学习,那么,他们的学习过程必定会效果显著。

基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设计各种作业的时候,不仅要紧扣教材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还要触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即体现自主性。

还以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为例,笔者在布置课前预习作业的时候,提出了一项特别的要求,即要让学生自主去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具。

当教师潜心设计的作业触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之后,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完成这些作业。在源源不断的内驱力的推动下,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自然也会得到大幅提升。以此来看,体现自主是减负增效背景下作业设计的有力推手。

綜上所述,基于减负增效背景下,教师要以凸显作业层次为根本,精心设计层次分明的作业,为切实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奠定基础;教师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引力,用心设计妙趣横生的作业,为着力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增添引力;教师要以触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为推手,潜心设计体现自主的作业,为有效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起到推动作用。

总而言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不应该在减负与增效之间徘徊、迷茫,而应该在减负与增效之间探寻出一条蹊径,让学生实现减负与增效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施燕.基于减负增效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J].新课程(上旬),2016(6):62.

[2]张文玲.快乐作业 减负增效:如何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新课程(上),2016(16):63.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减负增效作业设计小学数学
轻摆渡,济江川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初中作文教学分层分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