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体育课的教学

2018-11-07 01:52何光武
新课程·上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小学生分析

何光武

摘 要:新课标下的体育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小学生的年龄分层主要在10岁左右,10岁以前,学生的自控能力差,好玩、好动是其主要特征,体育教学主要以趣味性为主;10岁之后学生开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期,这时期的学生开始有目的地认识周围世界,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转换教学手法,用新鲜的实行来刺激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针对小学生群体的阶段特殊性就体育课程教学进行简略分析。

关键词:小学生;阶段教学;分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课相对于其他科目对学生的吸引力而言,更具有优越性,传统意义上,人们大多认为体育课就是活动课,学习内容并不重要,这是对体育课程的误解。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快速发展时期,体育课的设置对于该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体育学习的不同乐趣,激发学生体育课中活动的兴趣。

一、教学方式合作化

传统教学方式相较于当下新课改的要求而言,过于单调,教师大多在于演示;学生多在于模仿,缺乏创新精神。

新课改强调,当下的教育是人文的教育。教育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不再是只注重文化课的教育,对于体育课程有了全新的要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给学生更多的自我发展空间,让学生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在相互探究中学习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游戏:老鹰、母鸡和小鸡的游戏时,教师需要在游戏进行前,先给学生讲解游戏规则,并让学生分别扮演老鹰、母鸡和小鸡,通过一次的游戏,再让学生体会游戏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让学生自助发现互助游戏的乐趣。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少讲,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定式,使学生自己发现游戏中的知识点。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必须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更多自主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发现学习。

二、教学方式多样化

传统体育教学多以室内、教师演示为主。在新课改要求下,体育教学也有了新的发展模式,不再拘泥于教师的单纯演示,增加了多媒体的参与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仅仅通过教师的演示去理解。教师对于较难的动作或难理解的知识点,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演示说明,这种方式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是以声音、图像、动画等于一体的形式,不仅在讲授知识点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开拓学生知识的领域方面也有推动作用。例如:在学习少年拳这一课时,教师的演练过于枯燥,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整套的少年拳视频,学生就能够很快了解自己接下来需要学习的内容,还能够了解到有关少年拳的发展史、现阶段我国有关拳的运动记录等。

三、教学内容趣味化

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是不分阶段的,任何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需要兴趣的引导。但是不同阶段的学生的兴趣是不同的,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前了解不同学生的兴趣点,并合理有效地与课本知识点相结合,这在教学过程中将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鉴于小学生刚从幼儿时期过渡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大多处于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想象力丰富等特点,教师在进行课本教学之外,还需要增加趣味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针对10岁以下的学生上体育课,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趣味活動,例如:在体育课开始,教师可以先和学生进行动物模仿活动,教师先学一种动物的行为,让学生猜是什么动物,再让学生自己模仿动物的行为,让其他学生猜,这在一定方面不仅使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而且对日常生活也有了关注;在对10岁以上的学生,教师准备体育课时,学生的发展已不再适用简单的游戏,而是要适应他们智力的发展,提出在课前,可以让学生学习配乐诗朗诵,不仅陶冶了情操还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从而有效消除疲劳,恢复轻松,愉快地开始一节课。

四、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化

小学体育新课改要求教师在体育课中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的发展,要求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多和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认识生活、学会生活。传统的体育教学多是以教师的“演示动作”,学生的“接受练习”为主,主要以课本为媒介,课本本身又具有滞后性,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与现实生活相脱离,因此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学生、课程内容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改变,教师已不再是简单的“演示动作”,而是作为一个引导者,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学习;学生也不再是“模仿动作”,而是变被动为主动,去发现探究式学习;课程内容不再是直接呈现,而是更多地借助于生活实例。例如,对于侧平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独木桥活动;对于曲线运动,教师可以组织进行盘山爬坡,并让学生自己体会爬山过程中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哪种方式更省力等,这些方式都有利于体育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生活。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新课改的要求,小学体育课程已不再是过去单一、枯燥的模式,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多媒体为媒介的新型的课程教学。总之,只有抓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就抓住了新课程的本质,也是新课改的最终要求。

参考文献:

[1]董建青,蒋建森.体育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J].中国学校体育,2002(5).

[2]杨贵仁.试论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J].中国学校体育,1998(3).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小学生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
在线教育与MOOC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