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库开展危化品风险辨识桌面推演

2018-11-08 10:38侯占杰
劳动保护 2018年10期
关键词:危化品桌面化学品

文/李 颖 侯占杰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网站显示,目前已经建成涵盖全国2万5 000余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储存企业的化学品登记数据库。如此庞大的数据库,如何用好,北京市在此方面作了探索。

全国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实施以来,积累和储备了体量巨大的登记数据,有效助力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对于贯彻落实化学品危险性鉴定制度、“一书一签”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化学品安全标签)制度、应急响应制度、危害信息告知制度发挥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的持续深入,相关法规制度建设趋于完善和成熟,从更多维度上研究登记数据,深入挖掘数据价值,是推动和提升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就此做了研究,提出了基于危险化学品登记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桌面推演的课题。

全国危险化学品登记的基本情况

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主要是对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进口企业所生产或进口的危险化学品进行登记,颁发登记证书和登记号。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化学品登记中心网站显示,目前已经建成涵盖全国2万5 000余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储存企业的化学品登记数据库,拥有全国近2万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储存企业的电子地理信息和全国近8万余个危险化学品的安全、卫生、应急处置信息。危险化学品登记数据目前已应用于国务院应急平台、国家化学事故应急咨询专线,以及部分省市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指挥系统,为国家多起典型化学事故提供了生产企业及应急处置信息。

从登记的具体内容上看,主要登记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基本信息,包括企业注册信息、地理信息、产能产量、产品种类特性等。针对危险化学品,主要登记“一书一签”的基本内容。

目前,全国已经建立危险化学品登记信息网络,搭建了统一的登记平台,实现了数据的模块化统计,能够完成数据的快速精确搜索、分类统计,并可以进行数据的相关合成计算。

北京市风险辨识评估现状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以北京市为例,自2017年以来,全市已经在所辖16个区、9个行业和12个大型国有企业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截至今年7月份,全市已有1 000余家危险化学品企业开展了风险评估,评估各类风险万余项。

在风险辨识环节,北京市组织专业机构,结合各行业和区域特点制定了风险辨识清单,该清单制定的基础要素和主要参考指标是可能产生的危害因素,如危险化学品风险辨识清单中,就设定了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等方面要素。

在风险等级评定环节,北京市采用了风险评估矩阵法,按照《意见》要求,将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4种颜色标示。风险辨识评估以后,要针对区域风险和行业风险制定管控措施,制定应急预案,有条件的单位还要进行综合应急演练工作。

危化品登记与风险辨识评估的关联

作为安全生产领域的高风险行业之一,危险化学品行业一直是安全监管的重点,也是风险评估辨识中的重点。《北京市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百事建议清单(试行)》就北京市范围内危险化学品领域风险辨识评估的内容进行了较为详尽完善的规定。那么,危化品登记与风险辨识评估存在哪些关联?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2点。

一是危化品登记的数据与风险辨识的数据有高度重合性。以北京市危化品安全风险辨识清单为例,风险辨识的数据主要是产品的理化性质、自身危险性、数量、工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这与危化品登记的数据具有较高的重合度。危化品登记数据(比如“一书一签”)也是风险预控措施的重要依据。区别在于危化品登记的数据范围要小于风险辨识的数据范围,风险辨识使用的数据范围更广泛一些。另外,危化品登记主要集中生产领域和进口领域,而危化品风险辨识面向危化品生产经营储存等各个领域。

二是危化品登记与风险辨识具有互相印证和补充作用。危化品登记数据具有法律效力,其数据具有较强的刚性特征,因此,可以对风险评估中采集的数据的准确性、全面性进行对比验证,保证风险辨识评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对于一些新的生产企业或进口企业,在未开展风险辨识评估工作之前,通过其登记的危化品数据,可以初步评判其风险等级,这是对风险辨识评估工作的有益补充。另外,危险化学品登记的周期为三年,当重新登记或变更登记时,可将其中一部分数据作为修正安全风险辨识和等级评估的依据。

风险评估矩阵图

开展桌面推演的方法及作用

近年来,各级安全监管部门高度关注深度挖掘危化品登记数据的价值和作用。通过前文所述的危化品登记与风险辨识评估的多重关联性,我们尝试基于危化品登记开展风险辨识评估的桌面推演(以下简称“危化品风险桌面推演”),通过此种推演,实现对危化品企业风险的基础性评价。

基本概念

桌面演练是指参演人员利用地图、沙盘、流程图、计算机模拟、视频会议等辅助手段,依据应急预案,对事先假定的演练情景进行交互式讨论、推演应急决策及现场处置的过程,从而促进相关人员掌握应急预案中所规定的职责和程序,提高指挥决策和协同配合能力。

危化品风险桌面推演是指以危化品登记数据作为参数,使用风险评估的计算模型,评估登记危化品企业的风险等级,并据此向监管部门或在应急处置工作中提供决策信息,强调为“桌面推演”,是因为这种评估完全依靠登记的数据展开,并不开展实地调研摸排。

基本方法

首先,建立评估模型。根据危化品登记的主要数据类型,结合风险评估的清单,将登记的数据设置为矩阵模型中后果严重程度的主要参数,将危化品登记系统中储备的各类危化品事故发生频率作为矩阵模型中危险发生可能性的主要参数,这就构建了基于危化品登记数据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工具模型。

其次,开展桌面推演。一是头脑风暴式推演,可定期组织专家,根据危化品登记数据进行计算、论证,最终得出桌面推演的评估结论。此种方法,可将评估模型和登记数据打印成表格,选定专门的会议室,将人员分为数据统计组、模型计算组、分析研讨组和记录组,按照流水作业的方式进行逐一评估推演。二是可采用信息化模型计算的方式推演,将模型工具和数据制作成信息化系统,系统作为一个嵌入模块,可直接调取相关数据,并利用这些数据直接形成风险评估结论。此种方式仅需前期开发系统,不需要太多人力参与。

最后,评估应用。一是,挖掘危化品登记数据的使用价值。危化品登记数据本身是危化品企业风险评估的重要参数,通过桌面推演,是将危化品数据向风险评估数据提取的过程,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风险评估的数据采集量,缩减一定的工作程序,发挥数据支撑作用。

二是,弥补风险评估的周期性空白。风险评估是需要一定周期的,在一定周期内,危化品企业发生产品、工艺等变化时,风险评估是不能随时实施的。而此时需要立即进行登记数据变更的,以这些数据为基础的风险评估桌面推演就可以得出企业发生变化以后的风险状态。

三是与实地风险评估结论相互印证。桌面推演评估出的结论,完全是依据登记数据得出的,企业登记的数据一旦失真,结论自然无效。同时,如果数据具有真实性,而且登记数据又是风险评估的核心参数,一旦实地评估与桌面推演评估的结论不具有趋同性,可能说明实地评估出现偏差。二者相互印证,也可以让二者相互促进。

完善危化品登记的建议

一是尝试拓宽危化品登记范围。建立覆盖生产、经营、储存和进口等环节的危险化学品登记机制,更加充分全面地掌握危险化学品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动态关联,能够通过更加全面的数据进行立体的链条式的风险评估,掌握更加准确充分的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状态。

二是完善和丰富登记数据。建议从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体系建设的角度,以相关标准为基础,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登记数据的种类,进而更加紧密的贴近安全监管需要,更好地发挥登记数据的作用。

三是强化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数据共享共联。要尝试将危险化学品登记平台与安全监管平台、应急指挥平台相衔接,进一步完善模块功能,将危险化学品登记数据直接在相关平台进行调取、计算和应用,实现监管效能最大化。

四是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的刚性要求。要充分借助安全生产执法手段,以执法促进各相关企业主动、认真、准确、及时进行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是通过数据开展相关研究及应用工作的基础。

五是在更多领域探索危险化学品登记与安全监管工作的对接和融合。只有在更为广泛的领域发挥危险化学品登记的作用,这项工作才会更具生命力,更具价值。

猜你喜欢
危化品桌面化学品
桌面舞龙
江阴市“三个创新”打造危化品安全监管新引擎
从一起案例谈如何认定危化品的代加工行为
淮安市构建危化品安全监管新格局
危化品运输岂能有乱象
基于APP在线控制双挤出头FDM桌面3D打印机的研制
桌面云技术在铁路行业中的应用
《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解读
危险化学品事故为何多发?
2015年《造纸化学品》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