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对盆底功能障碍型便秘肛管直肠动力及感觉的影响

2018-11-08 08:29罗国彪沈亚琴袁桂影杨绮红陈苑弦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30期
关键词:测压肛管静息

罗国彪 沈亚琴 袁桂影 杨绮红 陈苑弦

1.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消化内科,广东广州 510220;2.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中医科,广东广州 510220

便秘是常见病、多发病,症状严重者其生活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目前治疗以通便药物为主。盆底功能障碍型便秘存在盆底肌矛盾运动,药物疗效欠佳。本研究通过电针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的方法尝试改变肛管直肠动力及感觉参数,以期改善盆底肌矛盾运动,为非药物治疗盆底功能障碍型便秘提供一个新途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消化内科和中医科收治的30例便秘程度为中度或以上的功能性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治疗前先行肠镜检查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及肛门直肠测压诊断为盆底功能障碍型便秘。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52~76 岁,平均(68.83±4.76)岁;病程 6 个月~1年者10例(33.33%),>1年~<5年 11例(36.67%),病程≥5年者9例(30%)。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取得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

功能性便秘的诊断参照罗马Ⅲ标准:①必须包括以下2项或2项以上[至少25%的排便感到费力;至少25%的排便为干球粪或硬粪;至少25%的排便有不尽感;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梗阻感和(或)堵塞感;至少25%的排便需手法辅助,如用手指协助排便、盆底支持;每周排便少于3次];②不用泻药时很少出现稀便;③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④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且近3个月症状符合以上诊断标准。便秘的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3 排除标准

①年龄<18岁,或者>80岁的患者;②严重的肝肾损害、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③精神分裂症,妊娠或哺乳期患者;④不能配合完成电针刺激及生物反馈治疗的患者;⑤已明确诊断为药源性便秘或肠道器质性疾病的患者。

1.4 治疗方法

常规便秘治疗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如膳食、适度运动、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等,同时采用电针刺激双天枢穴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电刺激双天枢穴30 min后生物反馈治疗60 min,共10 d。电针治疗:取双侧天枢穴,采用华佗牌1.5寸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直刺1.0~1.5寸,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1 min。然后天枢穴连接电针治疗仪,采用疏密波,频率15 Hz、电流强度0.3~0.6 mA,以患者腹部肌肉轻微颤动为度。生物反馈治疗:用注射器往生物反馈导管注水,将其充盈,然后接在压力传感器,将导管插入患者肛门10 cm。将肌电红色电极贴在患者肛门口,黑色为地线,贴在大腿上。点击压力清零,将治疗仪等连接好后,安排患者坐或躺在治疗仪和治疗师的右侧,面对治疗仪和治疗师,向患者讲解清楚仪器上所显示图形的意义,并指出患者在静息、屏气和用力排便时的异常所在。再次耐心告诉患者如何调控括约肌的舒缩,鼓励患者尝试,直至有正确的活动,最后,患者在无治疗师帮助的特况下,面对仪器自行练习,直至连续3次正常排便动作出现为止。

1.5 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后肛管直肠动力学参数:肛管静息压、缩榨压、排便压、力排时肛管剩余压;②治疗前后直肠排便感觉参数:包括初始便意感、持续便意感、最大耐受容量、感觉阈值。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后肛门直肠测压动力学参数的比较

患者治疗后的肛管静息压、缩榨压、肛管剩余压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治疗前后的直肠静息压、排便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 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肛门直肠测压动力学参数的比较(mmHg,±s)

表1 患者治疗前后肛门直肠测压动力学参数的比较(mmHg,±s)

与治疗前比较,*P<0.01

时间 直肠静息压 静息压 缩榨压 排便压 肛管剩余压肛管治疗前治疗后7.40±2.16 6.97±2.10 56.70±11.84 45.67±11.34*151.60±11.02 136.20±10.98*49.00±9.29 46.23±9.72 32.27±6.05 22.40±4.55*

2.2 患者治疗前后肛门直肠测压排便感觉参数的比较

患者治疗后的初始便意感、感觉阈值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治疗前后的持续便意感、最大耐受容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 2)。

表2 患者治疗前后肛门直肠测压排便感觉参数的比较(ml,±s)

表2 患者治疗前后肛门直肠测压排便感觉参数的比较(ml,±s)

与治疗前比较,*P<0.01

时间 初始便意感 持续便意感 最大耐受容量 感觉阈值治疗前治疗后45.07±9.54 33.87±7.50*125.433±18.94 125.97±16.76 202.20±19.12 203.37±27.10 63.533±7.23 58.33±7.50*

3 讨论

目前,便秘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有研究显示我国慢性便秘总体患病率约8.2%,60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高达18.1%[1]。不同年龄层女性慢性便秘发生率有所不同,患者饮食量、水果摄入量、睡眠质量下降更易发生于老年女性便秘患者,粗粮摄入量减少、运动量下降、工作压力增加更易发生于育龄期患者[2]。慢性便秘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盆底功能障碍型便秘患者盆底肌肉存在矛盾运动,可能是其发病机制之一[3]。精神心理因素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病因之一,陈智颖等[4]的研究提出抑郁、焦虑情绪可能通过影响肛门内外括约肌和盆底肌功能使直肠敏感性下降、耐受性增高,从而导致排便时肛管直肠运动及感知功能紊乱,引起盆底功能障碍型便秘。中医认为盆底失驰缓型便秘的病机关键是胃肠积热,气机郁滞,气虚推动无力,腑气不通,以虚为本,且可挟湿、热、瘀等邪实[5]。针灸是中医传统治疗便秘的方法之一,天枢穴主治胃肠病证等疾患。研究针灸对便秘及盆底诊治的相关文献发现,应用针灸治疗便秘,使用频次最高的是天枢穴[6]。在普通针灸的基础上加上电流刺激,可使气血循环加快,胃肠平滑肌兴奋,加快胃肠蠕动,促进大便的排出[7]。李欣等[8]通过对骶神经电刺激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动力学指标及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显示电刺激在改善肛管直肠动力方面的疗效优于口服聚乙二醇及针刺法。循证医学证实生物反馈是盆底肌功能障碍所致便秘的有效治疗方法[9],生物反馈对不协调性排便的疗效优于其他多数治疗方法[10],便秘患者多存在肛管直肠感觉异常,生物反馈仪能够恢复脑-肠轴控制能力,让患者重新感受大便排出成功感,减轻其精神心理因素。有研究显示,在生物反馈等方法治疗便秘的同时,辅以精神心理治疗可缓解便秘患者的精神心理障碍,改善患者的肛门直肠动力学及直肠感知功能,从而减轻患者的便秘症状[4]。安媚等[11]的研究发现,行为干预可以降低功能性便秘患者肛门直肠压力值和便秘症状评分,改善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近年来不断有生物反馈治疗便秘的报道,施金钗等[12-13]以高龄老年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实验组经生物反馈治疗4周后排便情况明显改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优于缓泻药。肛管静息压是一个重要的检测指标,反映肛门内括约肌功能,能够较为客观地对肛管直肠内压力、感受阈值等进行反映,可对直肠手术效果进行评估[14]。俞媛洁等[15]的研究发现,中老年人功能性便秘其直肠肛管矛盾收缩运动增加,排空功能降低。本研究结果提示,患者治疗前肛管静息压等相对较高,提示肛管内括约肌可能受损,存在动力异常,患者治疗后的肛管静息压、缩榨压、肛管剩余压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治疗前初始便意感、感觉阈值亦相对较高,患者治疗后的初始便意感、感觉阈值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治疗前对粪便体积刺激的敏感性下降,提示肛管直肠存在感觉异常,直肠壁对容积扩张引起的排便阈值增加,可以推测肠道压力感受器接受排便反射的能力有所下降,符合其低敏感、高耐受、高顺应性等特点,相信随着病情、病程的发展,其动力学及感觉差异将越来越大,临床症状也越来越严重。总体而言,部分动力学及感觉参数低于治疗前,提示治疗后患者肛管直肠动力障碍有改善及排便感觉有所恢复。

综上所述,电针刺激双天枢穴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是简便、安全的治疗方法,一方面能够促进气血循环、加快胃肠蠕动,促进大便的排出,另一方面可改善肛管直肠动力学、感觉参数及盆底肌矛盾运动,对盆底功能障碍型便秘的治疗起一定作用。

猜你喜欢
测压肛管静息
妊娠合并肛管癌1例并文献复习
气囊测压表在腹内压监测中的应用
中秋
血压计的测压原理
CCTA联合静息心肌灌注对PCI术后的评估价值
不准时睡觉堪比熬夜
老年人声音诱发闪光错觉的大脑静息态低频振幅*
胎儿正常肛门、肛管和畸形改变的超声图像分析
直肠癌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