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通气治疗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

2018-11-08 08:18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30期
关键词:异丙托溴铵动脉血呼吸衰竭

王 熠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江西九江 332000

由于呼吸系统疾病所造成的疾病负担,已成为医学界的重点问题[1-2]。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高,罹患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数量巨大,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已成为高发疾病[3-4]。罹患COPD的患者常出现多种并发症,如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电解质紊乱等,诸多的并发症又易导致呼吸衰竭[5-6]。目前工作中针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多采用支持疗法,而机械通气属于其中较为成熟的技术之一。有研究显示,无创通气对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优于有创通气[7],但单纯使用无创通气的方法尚无法取得满意疗效,因此,药物与无创通气联合应用成为主要的研究突破点[8-9]。鉴于此,本研究对无创通气治疗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4.89±7.84)岁;平均病程(7.73±2.58)年;Ⅰ型呼吸衰竭13例,Ⅱ型呼吸衰竭17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 11 例;平均年龄(64.38±7.08)岁;平均病程(7.81±1.94)年;Ⅰ型呼吸衰竭12例,Ⅱ型呼吸衰竭1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按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7年颁布的标准[10]被诊断为COPD合并呼吸衰竭;②在我院住院治疗,能够提供相关数据用以研究;③身体未患有可能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的疾病;④按照我院提供的方案进行治疗,依从性良好。

1.3 排除标准

①各项指标记录不完整,无法分析;②确定或者疑似对研究中使用的器材或药品有过敏现象。

1.4 干预方法

入院后全部患者常规给予平喘、抗炎、吸氧与祛痰等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无创呼吸辅助,具体如下。使用BiPAP双水平无创型呼吸机[美国(Respironics)伟康]正压通气,面罩通气,模式为 S/T,氧流量3~5 L/min,患者的PaO2控制在>60 mmHg或者保持SpO2>90%,呼气相的压力在4~6 cmH2O,吸气相的压力在14~20 cmH2O,呼吸频率为12~16次/min,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每日完成2~3次,每次控制在2~4 h。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异丙托溴铵[勃林格殷格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150173,2.5 ml/支], 每日雾化吸入 2次,每次使用1支。两组患者均完成7 d的治疗。

1.5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指标,包括动脉血PaO2、PaCO2、pH值,使用cobas b 123全自动血气分析仪(瑞士罗氏公司)进行指标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包括FEV1和FEV1/FVC,使用S-980AⅠ型肺功能检测仪(四川思科达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指标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治疗7 d后心率、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PaO2、PaCO2、pH值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动脉血PaO2、PaCO2和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动脉血PaO2和pH值均高于治疗前,PaCO2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动脉血PaO2和pH值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PaO2、PaCO2、pH 值的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PaO2、PaCO2、pH 值的比较(±s)

组别 PaO2(mmHg) PaCO2(mmHg) pH 值对照组(n=30)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观察组(n=30)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54.75±5.81 61.82±4.27 5.371<0.001 63.85±8.69 53.33±5.55 5.588<0.001 7.20±0.08 7.26±0.11 2.416 0.019 t两组治疗前值P 两组治疗前值t两组治疗后值P 两组治疗后值55.01±5.91 72.02±4.68 12.359<0.001 0.172 0.864 8.819<0.001 64.08±7.64 45.38±6.68 10.093<0.001 0.109 0.914 5.014<0.001 7.21±0.07 7.43±0.09 10.568<0.001 0.515 0.608 6.551<0.001

2.2 两组治疗前后FEV1、FEV1/FVC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FEV1、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EV1、FEV1/FVC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EV1、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2)。

2.3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治疗7 d后心率、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7 d后心率慢于对照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 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FEV1、FEV1/FVC的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FEV1、FEV1/FVC的比较(±s)

组别 FEV1(L) FEV1/FVC(%)对照组(n=30)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观察组(n=30)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1.41±0.27 1.75±0.23 5.250<0.001 42.82±4.23 48.12±4.51 4.695<0.001 t两组治疗前值P 两组治疗前值t两组治疗后值P 两组治疗后值1.42±0.31 2.11±0.28 9.047<0.001 0.133 0.894 5.442<0.001 43.35±5.94 52.98±4.77 6.924<0.001 0.398 0.692 4.055<0.001

3 讨论

目前,我国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呈现出逐年增高的趋势,而罹患该种疾病患者的病程长,合并症多,大多预后不佳[11-12]。WHO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COPD的病死率在全部疾病中排在第6位[13]。我国>40岁人群中,罹患COPD的患者比例>8%[14-15]。COPD的病情呈现渐进式发展,随着气道阻力加大,肺组织的充盈和气道塌陷程度逐渐加重[16],而患者肺功能恶化后,又会诱发呼吸衰竭,导致低氧血症与二氧化碳潴留,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7]。

BiPAP双水平无创呼吸使用鼻罩与面罩通气,密闭性良好,舒适度高,目前已经成为COPD合并呼吸衰竭通气的首选治疗方法。该种方法在气道的吸气相与呼气相均维持正压通气,可以使小气道在呼气末也保持开放,气体可以较为顺利地到达肺泡。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过程中,无创通气的效果得到肯定,尤其是在疾病早期使用,患者接受度高,操作方便,可以缩短病程,还能够降低呼吸道黏膜损伤[18]。

表3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治疗7 d后心率、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的比较

对于COPD的药物治疗也是研究的主要方向,目前临床多以抗胆碱能药物、β2受体激动剂和激素为主要用药。复方异丙托溴铵是抗胆碱能药品,为非选择性M胆碱能受体阻断剂,对各类亚型胆碱能受体均起阻断作用。复方异丙托溴铵通过抑制细胞内cGMP生成,使钙离子浓度降低,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抑制炎性介质释放,恢复呼吸道黏液绒毛的保护功能。复方异丙托溴铵在呼吸道黏膜的吸收量很少,无法通过血-脑脊液屏障,所以诱发各类不良反应的概率较低。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与肺功能指标均出现改善,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在治疗后均优于对照组(P<0.05)。此结果一方面提示单纯使用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对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指标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加入复方异丙托溴铵可以提升治疗效果,因此,在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等临床指标的比较中,观察组优势更加明显,以上均提示复方异丙托溴铵的使用对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救治的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使用无创通气治疗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干预,可以改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与肺功能指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猜你喜欢
异丙托溴铵动脉血呼吸衰竭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勘误声明
浅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布地奈德及特布他林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老年慢阻肺的临床效果
NIPPV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慢阻肺合并慢性呼衰患者肺功能以及动脉血气的临床效果分析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为什么要抽动脉血
老年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检测胆碱酯酶的临床意义分析
异丙托溴铵联合舒利迭治疗重度哮喘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