赘肉长在哪有好处?专家:长在这里能降低疾病风险

2018-11-08 12:39
参考消息网
关键词:变异菌群肠道

参考消息网11月8日报道 新媒称,英国埃克塞特大学一项新研究显示,人体与肥胖相关的部分遗传变异反而有助降低2型糖尿病、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1月8日报道,身体质量指数(BMI)是衡量胖瘦的一种常用标准,通常认为的正常值在20至25之间,超过25为超重,30以上则属肥胖。

此前有研究认为,人体多余的脂肪存储在腰部还是肝脏周围,可能是由基因决定的。为了验证这一理论,埃克塞特大学和布鲁内尔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合作分析了英国生物样本库中超过50万人的数据,这些人的年龄在37至73岁之间。

研究人员分析了这些人腰部的磁共振成像扫描数据,分析他们多余的脂肪存储部位与他们罹患2型糖尿病、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中有14种遗传变异与较高水平的身体质量指数相关,但同时又与较低的糖尿病风险、血压和心脏病风险相关。

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这部分遗传变异能够调控身体多余脂肪储存在哪里——携带这类遗传因素的人群,他们的多余脂肪多数存储在皮下,而肝脏、胰腺和肾脏等主要器官周围存储脂肪较少,从而降低相关的疾病风险。

布鲁内尔大学教授布莱克莫尔说,就糖尿病以及其他一些疾病来说,身体多余脂肪存储在哪里,比人体本身有多少脂肪更重要。“(脂肪)直接存储在皮下要比存储在器官周围尤其是肝脏更好”。

相关研究报告已刊登在美国《糖尿病》杂志上。

【延伸阅读】为什么鸣禽“食多不肥胖”?答案终于揭晓

参考消息网9月23日报道 西媒称,伦敦的环境生物学家刘易斯·哈尔西发现,尽管鸟过量进食,但苍头燕雀等鸣禽似乎从未发胖。哈尔西想知道,鸟类在歌唱或飞行过程中消耗的能量是否可以抵消大量进食所摄取的热量,进而调节体重。

西班牙《先锋报》网站9月18日报道,为此,哈尔西领导英国罗汉普顿大学的科研团队对过去发表的研究结论进行了回顾。他们在美国《生态学与进化趋势》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报告旨在研究鸣禽是否真的不必担心摄入过多热量,而只需调节自身能量(消耗)就无惧摄入过量食物。

他说:“我想找到某种行为或生理机制,除了日常消耗和锻炼身体,这种机制或许有助于动物控制热量‘预算和体重。比起对卡路里(摄入和消耗)斤斤计较,找到这种机制或许更有效。”

报道称,有人提出,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肥胖的鸣禽,或许是因为那些过度肥胖的个体早就被各种各样的掠食者吃掉了。然而,最新研究排除了这一假说,并指出鸟类能够通过提高每日新陈代谢率,或降低从所摄取食物中提取能量的效率来平衡能量摄入量。

哈尔西表示:“如果摄入大量食物,动物可以无意识地调整利用能量的效率。鸟类可以改变扇动翅膀频率,或调整鸣叫的模式,达到增加或减少能量消耗的效果。”

报道称,在回顾以往的研究结果之后,哈尔西希望重新确立关于能量消耗的思维模式。他说,值得一提的是,食物带来的能量不是通过口腔吸收的,而是由肠道吸收的,然后从细胞中提取能量。他说:“把热量等同于食物的数量过于简单化。这不单单是对鸣禽而言,对人类来说也是如此。”

据报道,哈尔西在实验中给鸣禽提供热量高的食物,但结果是无论食物多么美味可口且容易获得,鸣禽都能够保持体重。哈尔西表示:“实验室中的初步研究未来将进入室外验证阶段,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鸟类如何通过这种机制调节体重。”

资料图片。

(2018-09-23 11:37:53)

【延伸阅读】汪星人和人类有多像?美媒:都面临肥胖问题

参考消息网4月25日报道 美媒称,根据刊登在可公开获取杂志《微生物组》上的一项研究,狗和人类肠道菌群的基因以及菌群对饮食的反应比我们此前想象的更相似。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4月19日报道,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路易斯·佩德罗·科埃略及其同事与雀巢研究中心开展合作,评估了两种狗的肠道菌群,发现这些狗的菌群基因构成呈现诸多与人类肠道菌群的相似之处,而且比猪或老鼠的菌群更像人类肠道菌群。

作为这篇研究通讯作者的科埃略说:“我们发现了人类和狗肠道菌群基因构成的许多相似之处。比较结果表明,我们与人类最好的朋友比我们最初认为的更相似。”

研究人员发现,饮食中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对狗和人类肠道菌群具有类似影响,与狗的品种或性别无关。研究发现,与瘦狗肠道菌群相比,超重或肥胖的狗的肠道菌群对高蛋白饮食的反应更明显。这与健康菌群耐受力更强的看法一致。

科埃略说:“这些发现表明,与猪或老鼠相比,狗可能是营养学研究一个更佳对象,我们可能可以利用来自狗的数据研究饮食对人类肠道菌群的影响,而人类可以成为研究狗类营养学的一个很好范本。”

科埃略说:“许多有宠物的人将它们视为家庭的一部分,与人一样,狗存在日益严重的肥胖问题。因此,研究不同饮食的影响至关重要。”

报道称,这些研究人员进行了一次随机控制实验,研究了饮食如何与狗的菌群相互作用。实验使用64只狗作为样本,其中瘦狗和超重的狗数量相同。用购买的商业狗食这种同样的基础饮食喂养这些狗4周,随后将它们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食用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饮食4周,另一组食用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饮食4周。在第四周及第八周时收集狗的大便样本。研究人员随后提取了这些大便样本的DNA,创建狗的肠道菌群基因目录。比较这份狗的肠道菌群基因目录与现有的人类、老鼠和猪的肠道菌群基因目录,评估基因构成的相似性以及肠道菌群如何对饮食变化作出反应。

不过这项研究的作者还称,尽管人类和狗拥有非常相似的肠道菌群,但这些菌群并非完全一样,而是同类菌群密切相关的变种。(编译/杜源江)

(2018-04-25 00:13:01)

【延伸阅读】基因研究称人类仍在进化 :痴呆肥胖或被自然选择淘汰

参考消息网9月9日报道 英媒称,一项分析了英国和美国共21万人的基因组的大型研究发现,一系列疾病正通过自然选择过程从人类的基因库中被“淘汰”掉。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9月6日报道,研究人员发现,与阿尔茨海默症和重度烟瘾相关联的基因变异较少出现在寿命较长的人身上,这表明在这两国的人口中自然选择过程都正在逐渐淘汰掉那些不利的变异。

研究人员还发现,使人易患心脏病、高胆固醇症、肥胖或哮喘的几组基因变异也较少在寿命较长的人身上出现,而这些人的基因更有可能遗传给下一代并在人群中传播。

该研究论文的作者之一、纽约基因组研究中心的进化遗传学家约瑟夫·皮克雷尔说:“这是一个微妙的信号,而我们发现了自然选择过程正发生在现代人身上的基因证据。”

基因组革命使得生物学家能够通过绘制可用于比较的数十万人的基因蓝图来亲眼见证自然选择的实际发生过程。

通过追踪特定的变异在数代人身上的相对“兴衰”,研究人员能够推断出哪些特质得到了传播、哪些又正在衰减。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凯泽·珀默嫩特公司的数据分析了6万名欧洲裔美国人的基因组,另外通过英国生物医学库分析了15万英国人的基因组。

英国生物医学库中相对缺乏年纪较长的人的数据,为了弥补这一点,在探索特定变异对寿命的影响时,研究人员将参与者父母去世的年纪作为一个替代性指标。

两个影响范围较广的变异脱颖而出。

研究人员发现,在年龄超过70岁的女性中,与阿尔茨海默症相关联的ApoE4基因出现的频率有所下降,而此前的研究也表明携带一个或两个这种基因的副本的女性往往比未携带者更早死亡。

研究人员还发现,与男性重度烟瘾相关联的CHRNA3基因的一个变异出现在中老年人身上的频率也出现了类似的下降趋势。

当提供了某种生存优势的基因突变出现时,新的有利特质会进化出来。尽管要进化出像直立行走这样的复杂特质可能需要漫长的岁月,但随着让人适应环境的变异越发频繁地出现,进化本身在每一代人中都会发生。

研究人员惊讶地发现,在整个人类的基因组中,只有两种常见的变异会严重影响到寿命。

他们说,其他关键变异只要存在,以他们的分析手段原本应该是能发现的。

报道称,事实表明,自然选择过程从人类身上清理掉了这些变异,即使是像ApoE4和CHRNA3这样在人类生命晚期才起作用的基因。

人类进化示意图(英国《每日邮报》网站)

(2017-09-09 11:12:36)

【延伸阅读】扎心了!科学研究显示闻闻美味也能变胖

参考消息网7月10日报道 德媒称,研究人员向嗅觉神经受损的小鼠及普通小鼠投放高热量食物后发现,嗅觉神经受损的小鼠的平均体重比普通小鼠轻16%。似乎食物散发出的美味足以让人体重增加。

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7月8日报道,首席研究员、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安德鲁·迪林说:“体重增加并不完全是摄入卡路里的直接反应,还跟肌体如何‘感知这些食物中的热量有关。”

迪林带领的研究团队5日在专业期刊《细胞-代谢》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中指出,嗅觉对小鼠体重的减轻有显著影响。

研究人员向两只小鼠投放相同的高脂肪饮食,结果两只都变得很胖。之后,研究人员让其中一只白鼠的嗅觉神经受损,结果其体重下降了约三分之一,为33克。而另一只白鼠的体重为49克。迪林和他的同事对它们的脂肪沉积作了细致研究。

这位生物学教授指出:“嗅觉受损的小鼠启动了一种促进脂肪燃烧的机制。”他认为,这是整个实验“最有趣的发现之一”。

但目前只对小鼠进行了这一试验,究竟嗅觉对人类体重是否也有影响尚不清楚。

(2017-07-10 10:47:03)

猜你喜欢
变异菌群肠道
“云雀”还是“猫头鹰”可能取决于肠道菌群
70%的能量,号称“肠道修复菌之王”的它,还有哪些未知待探索?
夏季谨防肠道传染病
常做9件事肠道不会差
“水土不服”和肠道菌群
变异危机
变异
要从“肠”计划 肠道SPA三部曲
肉牛剩余采食量与瘤胃微生物菌群关系
变异的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