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照镜子一样品诗读词 体会古人雅趣哲理

2018-11-08 08:55景毛毛李善伦邵长城
意林绘阅读 2018年8期
关键词:下片指头空灵

景毛毛 李善伦 邵长城

近年来,雅趣哲理类的诗词成为中高考诗词鉴赏的热门类型。“哲”者,智也;“理”者,道理、事理也。“哲理”就是睿智洞照之人事与自然之理。雅趣哲理诗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内容多种多样,涉及自然、社会、人生、理想、爱情、艺术等方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类型的诗词,应该如何鉴赏吧。

临江仙·送饯穆父

[宋]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这首词是苏轼为送别老友钱穆父而作。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一别三年,此次杭州重聚。三年来,你奔走多地,真可谓“天涯踏尽红尘”。然而我们相见以后,欢声笑语,恰似春风入怀。此词写于1091年,宋哲宗元祐六年,当时新旧党纷争仍在继续,蜀党、洛党纷争亦在加剧。为了息波澜、存名节,他请求出调,以道自守。作者借用白居易《赠元稹》诗句“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称赞好友,又何尝不是表明自己的心迹呢?这句诗运用了比喻、对偶、化用诗句等手法,赞扬了友人淡泊、坚贞的品格。

词的下片切入正题,写月夜送别友人。“送行淡月微云”营造了在夜间为友人送行时凄清幽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郁郁寡欢的心情。接着由衷愁转为旷达、豪迈,“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詩人认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当随遇而安。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洒脱情怀。既动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人生态度。

喵咪:诗歌鉴赏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宋】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李老师:此词以轻巧空灵的笔法、深蕴含蓄的感情,不仅写出了离别之思,也把离别与时光无情、年华渐老联系起来,形成了双重的无奈和感伤。写出了富有概括意义的人生感慨,抒发了叹流年、悲迟暮、伤离别的复杂情感。全词感情悲凉而不凄厉,风格清丽哀怨,体物写意自然贴切,是晏殊词中引人注目的名篇之一。

此词上片概述时光之无情,起首两句把时光拟人化,暗含“多情自古伤离别”和“思君令人老”的双重含义。三、四两句写词人感时光易逝,怅亲爱分离,心中的烦恼无可化解,只好借酒浇愁,然而不久便又“泪滴春衫”,可见连酒也无法使自己暂时解脱。下片写春去秋未,触景生情,相思难禁。不仅有飒飒西风、萧萧桐叶以及朦胧而又惨淡的月色增添冷清之感,更有“何处高楼雁一声”,在室中人沉抑的情绪正凌乱交织之时,突然飞出一声高亢的哀鸣。这是孤雁的哀唳,响彻天际,透人人心,更添了夜醒人的凄凉和孤寂。另外词中“长恨离亭”“好梦频惊”等句,用意超脱高远,表现了一种明净澄澈而又富于概括意义的人生境界。

喵咪:诗词是分为殷实美和空灵美的,呈空灵之美的诗词,往往想像奇特,风格飘逸且意境宏大,同时含蓄深邃,总能表达出空邈、洒脱、豁达、舒朗等特征。

琴诗

[宋]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邵老师:从字面上看,本诗是说,假如说琴可以自己发声,那么为什么把它放在盒子里就没了乐声?假如说声音是由手指头发出的,那么为什么不能凑过耳朵靠近指头直接听到乐声呢?

诗人通过设问的方式,巧妙而形象地说明了是琴与指的结合,才产生了精美的琴声。本诗以琴为喻,说明了一切高超艺术的产生都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物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该诗哲理性很强,富有禅机。作者以“琴声”作为人禅的机锋。随后把读者引入一种感悟:“琴上如果自然有琴声,那么放在琴匣子里面为什么不能自己发出声音来?”这是从平凡之中开启的一种禅机,平常或许认为这是一句废话,但作者以此设为一种疑情时,即从平常处发现一种不平常,给人一种醒悟,给人一种启发。接下来作者没有直接抖开包袱,而是引人人胜地再设立一个假设,“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须知,琴声潜在于琴上,要靠指头点拨,但光有指头也无济于事,必依赖潜在于琴身的音才可生出声。总之,有无相生是万物生成之本。

喵咪: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先提出问题再自问自答。正确地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猜你喜欢
下片指头空灵
《迎春乐》词调研究
空灵清爽 蓝色仲夏
光伏玻璃冷端下片机组创新改造
空灵、轻盈、秀雅的瞿利军
手指头
从实际出发,促进“短指头”转化
中国传统的“虚静”观与文人园的空灵之美
千载空灵岸 悠悠湘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