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会几分钟,浪费数小时?

2018-11-09 02:40巴特利果果
海外文摘 2018年11期
关键词:插话帕金森浪费

巴特利 果果

如何使开会变得事半功倍?

现代社会,大多数员工出于种种原因,对开会都心存怨怼。文章提出了一些“开会准则”,它们能使会议更高效更受欢迎。

大部分员工听闻近期有会议安排,心情都无异于日复一日等待恶鹰来啄食其肝脏的普罗米修斯——被啄食掉的肝脏会重新长出来,所以他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等待开会的员工的心情亦如是。对于正在忙碌工作的员工来说,开会更是一种折磨。

会议最大的问题就是效率低下。1957年,管理学学者及作家C·诺斯科特·帕金森提出了“琐事定律”,即投入于某项会议议程的时间永远与它涉及的金额成反比。同理,本栏提出一条更广泛的原则,适用于10人或10人以上的会议,姑且不自谦地称之为“巴特利定律”,即会议中,80%的人的80%的时间都被浪费了。

该理论可以得出多种推论。至少80%会议的最终决定与与会的最高权利者或最高薪者的意见一致。简言之,持有不同意见的参会者是在浪费口舌。又或许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参与和投入常常是无用功,因此大型会议中,约一半的与会者索性选择不发言,至少一半的人会不时地摆弄手机。

会议招人反感还在于,人们虽然不喜欢开会,但如果没有被通知去开会,他们会更不高兴。没有什么比一场你没有受邀的部门会议,更让人疑神疑鬼了。因而为避免造成这些恐慌,部门经理往往会邀请尽可能多的相關员工来参加。

当然,有些场合和会议是需要所有人都到场的:比如新领导任命或公司战略调整这样的重大议项,又比如宣布裁员等重大决定。员工们以小团队为单位,叙述各自每日工作进展的“晨会”也是值得开的,这类会议通常的时长为15分钟左右。

然而,大部分会议的持续时间远长于此。宾西法尼亚州大学沃顿学院的管理学教授莫里斯·施魏策尔指出,如果会前的准备工作完善,会议的效率自会提高。提前对与会人员做出通知也是必要的。如果临时通知开会,事必会打乱员工原有的工作安排,带来负面影响。令人遗憾的是,施魏策尔补充道,事前准备并不是管理层热衷关注的环节,所以鲜有会议的组织者会留意这些,因此很难避免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

如果该次会议的目的是督促员工遵守新的管理决定,或了解员工的想法和困难,就要事先做好一些工作。倘若要颁布新规定,最好由管理层的某个成员率先发言,并主导整个会议进程。但是这类会议对于运行良好的公司来说,不宜经常出现。如果会议的目的是了解员工在想些什么,就要采取另一种方式。务必鼓励基层员工多发言,并遵循“不插话原则”,施魏策尔说,“耐心听员工发言,做到不打断、不插话,以免破坏员工的积极性。”还有一种方法是让员工会前就以匿名的形式提交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不过,奉行“不插话原则”的一个风险是,喋喋不休的员工可能会使这场会议变得冗长乏味。如果某些员工像唐僧一样,所讲内容还与议题无关,又或者将道听途说奉为圭臬或科学依据,将会使所有与会者失去耐心,招致反感。所以,巴特利建议,将插话的时间点控制在2-3分钟,如果发言者此时仍未结束发言,插话中断更为恰当。

事实上,避免帕金森的琐事定律的最佳方法就是安排好会议议程。人们总倾向于把最重要的事留到最后说,却导致最能引发讨论的内容直到结束时才被提及。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是,会议开始就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此外,如果这次会议在结束时并没有完成议题,得出结论,那么这次会不如不开。人们可能想象不到,有多少董事局会议在结束时,并没有达成最终决议。

然而,对于无聊会议的最佳解药仍然是少开会。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新任首席执行官约翰·弗兰纳里就呼吁:尽可能少开或不开会。所幸,得益于科技现代化,即时通讯群组为管理者和雇员们提供了无需面对面即可交流的机会,信息的传达简明快捷,而对于与此次沟通事项无关的雇员,他们大可直接忽略消息,继续自己手头的工作。下一次,当管理者有意召开会议时,他们必须回答这个问题:这个会真的有必要开吗?

[译自英国《经济学人》]

猜你喜欢
插话帕金森浪费
一对一心理护理对帕金森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大人讲话时,孩子喜欢插话怎么办?
大人讲话时,孩子喜欢插话?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爆笑网文
轻松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