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新媒体环境对电视主持人的考验

2018-11-09 07:00蒲帆
声屏世界 2018年6期
关键词:主持人挑战新媒体

蒲帆

摘要:随着各种信息媒体的充分发展,我们迎来了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市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文章针对新媒体时代的影响下,电视节目主持人如何应对这一挑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促进电视传媒行业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 主持人 挑战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电视人或多或少感受到了一丝落寞。诚然,技术革新带来的也许只是收视方式的改变,但这种改变让电视从传统家庭娱乐方式的中心位置滑落,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新媒体技术给他们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正如辩证法所揭示的,新媒体时代,也对电视主持人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网络时代观众对主持人的认同变化

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口味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传媒学院、媒体培养出来的主持人,只靠字正腔圆和各种花言巧语,已经很难吸引观众。一些电视媒体纷纷选择各种嘉宾,如节目中的评委、导师、专家等。很显然,这些各路精英有着多年的专业知识储备和丰富的社会阅历,很容易成为和主持人竞争的媒体常客。甚至一些有魅力的嘉宾,大大超过了主持人的风头。但客观说,就播报语言而言,歌手、导师、专家这些嘉宾没有经过专业的语言训练,表达不可能像主持人那样准确、流利,那为什么观众也能接受?据收视心理研究表明,观众在精神层面有了更多的需求和认同标准,对非常规事件、意外情感充满期待。嘉宾的语言当然不会像专業主持人那么完美,那样循规蹈矩,但正是这无法预料的过程,带给观众一种崭新的体验,一种对惊喜的期待。这一特点无疑弱化了电视主持人的地位。

另外,随着视频技术、设备的普及,寻常百姓也能够经常通过荧屏看到自己的影像,这也使传统主持人的职业神秘感受到冲击。尽管当前网络视频泥沙俱下,但它使受众在眼花缭乱中认识到主持人和主持节目的方式原来有很多种,原来主持人说话可以这么有趣,原来有很多人其实更适合去当主持人等。这些新媒体时代受众对主持人概念新的认同,必然让传统电视主持人经受更多挑战。

新媒体时代对电视主持人逻辑思维、专业知识能力的考验

在新媒体时代,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中,往往需要把网络、平板电脑、手机等新媒介都利用起来。如甘肃省广电总台电视公共频道民生新闻直播节目《百姓有话说》,会经常在直播中安排记者4G连线,和演播室主持人实时互动。这就对主持人现场的灵活应对能力提出了要求。除了把稿件读好外,还要关注各种媒介上的相关信息。因此,主持人要具备清晰的逻辑思维,做到心中有数,明确自己想要传达的信息。

另外,主持人要尽量避免自己语言表达上的不当,更要做到处变不惊,培养自己快速反应的能力。在面对新闻突发事件时,主持人不仅是播报新闻,更应集记者、编辑于一身,能做到现场组稿、无稿播音。如每年一度的兰州马拉松赛事直播,有些时刻只能靠主持人一个人撑场。主持人要利用网络,在微博上搜寻最新的信息,临时充当记者、编辑,独自筛选消息,临时组织语言,进行整合播报。很显然,这对传统电视主持人来说是不小的考验。

新媒体时代的“去主持人化”现象愈加明显

随着时代的发展,受众的需求在不断变化,电视节目的构成要素、节目形式、节目内容发生改变是必然的。电视媒体“去主持人化”现象是一种突破,是一种打破传统节目理念的创新思维,是对节目构成重心的一次转移和调整,必将引发对主持人作用、位置、存在方式甚至称谓重新定义。如在湖南卫视近几年炙手可热的《我是歌手》综艺节目中,主持人就由歌手羽泉、孙楠、古巨基、李克勤等担任;而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虽然造就了“中国好舌头”华少,但主持人华少充其量只是一个语速很快的“报幕员”。很显然,网络时代是一个张扬个性的时代,人们不再想听一个人说,而喜欢大家一起说;不再希望在谁的指挥下关注什么、忽视什么,而是更喜欢自己选择焦点或成为焦点。眼下看,跨界主持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但问题是,一些节目选用跨界嘉宾磕磕巴巴的主持,确实带给观众一时的新鲜感,然而这种新鲜感毕竟不能长久。可见“去主持人化”是媒体为迎合新媒体时代大众的权宜之计,是短期行为。媒体的这种选择,对主持职业的专业性和主持人都是一种放弃和伤害,一旦媒体长期显示出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最终受伤的还是电视媒体自身。

那么,传统电视节目主持人如何应对这种考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用在新媒体时代电视主持人身上非常适合。诚然,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电视主持人身上的压力逐渐增大,角色逐渐淡化,让这一职业的从业者感到沮丧和失落。但人们应该认识到,电视节目不可能完全“去主持人”。因为一个媒体必须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声音,而主持人正是传递这种声音的最佳载体。让人印象深刻的是,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后,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的现场主持表现依旧让亿万观众叹为观止。作为传统电视媒体的主持人代表,白岩松思维敏捷清晰,语言流畅得体。从习总书记三个多小时的报告中,划重点、梳脉络,浓缩出平实质朴的语言,通过直播镜头,告诉全国的电视观众“新时代,我们该怎么干”这个主题,再一次让人们领略了传统优秀主持人的魅力。笔者认为,新的时代,宣传战线必将需要大量这样的优秀主持人,用他们的眼界、学识及语言魅力,为电视观众宣传党的大政方针政策,做党和政府与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也就是说,不论新媒体现在的发展势头多么迅猛,不可否认的是,传统媒体始终还是占据着权威的意见领袖地位。传统媒体也许在时效性上拼不过网络,但是意见领袖的地位始终无法撼动。传统电视主持人作为传统媒体的形象代表,更是显性的意见领袖。新媒体环境下,主持人可以依托自己意见领袖的优势,在深度上下工夫,使传统媒体主持人迈向更高的台阶。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传统电视节目主持人在这个时代反而应该大有作为。网络越浮躁喧嚣,传统媒体越不能迷失心智、放弃操守。靠贩卖“假恶丑”、煽动民众的非理性情绪,固然也是新媒体世界“刷存在感”的一种方式,但这不是传统媒体尝试转型的方向。时刻坚守价值、提升修养,更多满足观众需求,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魅力提升

综合知识能力。很早就有电视行业前辈说,主持人是“杂家”。主持人对时事的评述、采访的能力、提问题的深度和对问题的分析见解,都能明显反映出综合知识能力。播音员主持人不仅要增强专业训练,还要拓宽知识结构。尤其在新媒体环境下,播音员主持人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而要积累综合知识,就需要播音员主持人积极主动地进行专业知识与新媒体时代的融合。

塑造风格的能力。新媒体时代也是一个强调特色和个性的时代。每个主持人应该塑造属于自己的独特主持风格。以后,主持人的竞争将更为激烈,因为无论是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还是地市级电视台的主持人,都可以和全球同行站在同一个竞争平台上。此時,拥有独特风格的主持人就能脱颖而出。而风格又是思想、品德、学识、举止、谈吐、能力、才艺、智慧、志趣等的综合表现。总之,传统媒体的播音员主持人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利用新媒体带来的机遇,克服面临的挑战,成为更适应新媒体环境的播音员主持人。

掌握新媒体工具的能力。新媒体时代的微博、微信等信息来源,以及手机、平板电脑、网络等技术要素,都会成为电视主持人制作节目中的重要元素。这就要求电视节目主持人在节目流程中,熟练配置这些新媒体要素,不断学习网络技术,把自己的一些节目创意和构想用新媒体的形式表现出来。

提升内容质量的能力。在新闻界有一句话叫“内容为王”。这是内容方和渠道方博弈的结果。如果内容被广泛接受,受众群稳定,再辅以发行渠道的多样化,毫无疑问内容将成为产业链核心,优质的内容将主导产业链。获取信息是人们在互联网上最常做的事情之一。通过看文章、看视频、听音乐、听音频、看图片等,人们获取想要了解的资讯,但内容消费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耗时间。如果一个互联网产品有很多优质内容,用户可能会长时间地泡在上面。电视媒体也要在提升内容质量上下工夫。电视节目主持人作为内容生产的重要环节,在节目内容上也要有把控与谋划的能力,不能毫无作为地等待其他环节。电视工作者只有齐心协力不断提高节目内容质量,观众还会选择传统电视媒体,从而提升传统媒体的影响力。

新媒体时代对传统主持人的各个方面都在进行严苛的考验,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主持人就会黯淡、消亡。只要顺势而为,积极应变,传统主持人依旧会在新媒体时代熠熠生辉。除了高等院校在主持人的培养、塑造方面不再因循守旧外,电视媒体也应该未雨绸缪,提前帮助主持人做好职业规划,在思考节目重心调整的同时,积极考虑主持人的重新定位与发展。任何事情,都会有积极的一面。不可否认的是,新的技术为传统媒体带来了新的生机,给传统媒体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这些新技术必将给他们提供许多便利。(作者单位:甘肃省广电总台)

参考文献:1.周 强:《媒体多元生态中的播音主持思考》,《视听纵横》2012(4)。

2.谷 岩,胡 哲:《“去主持人化”——网络时代电视节目的极简选择》,《南方电视学刊》,2016(2)。

猜你喜欢
主持人挑战新媒体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