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地方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

2018-11-09 10:52孙露娟
科教导刊 2018年26期
关键词:高等院校创业教育

孙露娟

摘 要 1998年世界高等教育会议提出,大学应帮助学生实现三本“教育护照”: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创业教育证书。国际职业教育大会也曾提出,21世纪将有50%的大学毕业生要走自主创业之路。近年来,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已起。创新创业能力已经成为人们适应社会急剧变化的基本生存能力,21世纪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

关键词 高等院校 创业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9.083

Abstract In 1998, the world higher education conference proposed that the university should help students to achieve three "educational passports": diploma,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ertificate.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ocational education also suggested that 50% of the graduates in twenty-first Century should take the road of self employment. In recent years, the eighteen major party of the party has put forward "innovation 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and the wave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has been starte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has become the basic survival ability of people to adapt to the rapid changes in society. The 21st century is the era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Keywords colleg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1 地方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受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热情高,竞争意识、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强,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创新能力较强,但另一方面也出现了理想信念淡化、自我中心强烈、物质欲望膨胀等负面人格,甚至在少数大学生中出现了唯利是图的“个人中心主义”。从创业角度看主要有如下表现:创业动机不纯,盛行个人奋斗、物质主义至上;创业精神涣散,普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想付出,不愿冒险;创业意志薄弱,心态浮躁,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耐挫能力较弱;创业管理能力欠缺,显得眼高手低,血气方刚而又都希望自我主宰。

“缺乏闯劲儿,争抢金饭碗”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第一块绊脚石。许多大学生怕付出、怕风险,求安稳、求体面。大量民营企业和农村地区乏人問津,而对考公务员却趋之若鹜,动辄数百人,甚至数千人竞争同一个岗位,正是其思想的真实写照。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一切。多数毕业生对于创业虽“心向往之”,但遇到机会却普遍畏首畏尾,愿望大于行动,理想成了空想。而急功近利、缺乏崇高理想是大学毕业生事业做大做强的“制动器”。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万钢说,“社会对一所高校教育质量的认可,归根到底取决于对其毕业生的认可。”地方院校,因为年轻,所以鲜活;因为紧密依托地方,所以能方便利用地方产学研用各种资源;因为高等教育市场竞争所以需要创造自身特色。大学的使命是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与国办大学和部属院校相比,年轻的地方院校在文化传承和科研方面稍逊一筹,但在文化创新,特别是与地方产业的优势互补方面有其自身优势。

面向未来,创业教育对于个人是不可或缺的,对于国家是意义重大的,对地方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则是生死攸关的。地方院校在革新教育理念、调整管理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将创新创业教育摆在突出地位,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根本目标,以市场导向、适销对路为基本方向,开展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育,促进全体大学生自由、全面、健康地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

2 地方院校创业教育的实施条件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个涵盖面很广的系统工程,除了政府、社会鼓励创新、呵护冒险、宽容失败,搭建公开公平公正的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平台之外,在高校内部,长期有效实施创业教育需要更新观念、凝聚共识、管理创新、改造师资等一系列保障条件,主要有以下方面。

2.1 观念保障

地方院校领导和所有教师的认识到位,是有效实施创业教育的首要保障。尽快走出“少数人、高科技、大事业、赚大钱”的认识误区。采用素质导向而非分数导向,能力导向而非学历导向,教学相长而非单向传授,启发式教育而非灌输式教育,多渠道学习而非仅仅课堂学习。鼓励质疑,拒绝一致。“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

在教育思想上,要处理好四对关系:眼前功利与长远功利的关系,专项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关系,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点上培育与面上教育的关系。并要深刻认识到创业教育的系统性、复杂性,它不仅仅是开设几门新课就能完成的,课堂外的工作甚至比课堂内更多、更艰巨也更需要创新。

2.2 物质保障

在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经费、场地建设和设施设备等物质资源的投入,尤其需要外部的创业实训条件和投资基金保障,如进行针对大学生和中小企业的小额贷款机制创新。

2.3 组织保障

当前的高校管理体制基本属于“计划经济”,管得太多,限制过死,效率较低,缺乏活力。校级领导机构宜牵头进行长期规划和全面整合。目前,可统合现有就业指导中心、科技文化中心、社团指导中心等管理服务力量,在校级领导直接指导下专门组建“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打破院系、专业界限,直接聘任、管理专业导师,实行弹性学分制等,逐步实现从应试教育向能力教育的过渡,使教师较少致力于传递已有知识,更多地指导学生自主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学生评价体系设计和考试时,将考核现有知识为主转向考核知识运用能力为主。考试方法采用更多的实验报告、社会调查成果、研究论文、新产品设计等,促使大学生独立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在我国高校中,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工作系统,它们之间的衔接不紧密,工作的互动和融合很困难。由于素质教育的内在需要、教育对象的一致性和创业教育的重要性,需要革新组织机构,如在学校层面强化教务处和学生处的工作关联,在院系层面建立教学和学生工作的一体化机制,在教育一线进行教师队伍和辅导员队伍的融合,建立无缝对接的一体化教育组织保障。

2.4 师资保障

21世纪的高等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学生的需求应该成为创业教育的主导内容,教师的知识结构要随学生的需求而定,精心选聘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实务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或企业管理者担任创业导师。

尽快参与KAB国际创业教育师资培训计划。目前已有300余所高校近千名教师参加教育部举办的“高校创业教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中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项目借鉴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创业教育培训经验,通过案例分析、游戏教学、头脑风暴、小组讨论、模拟演练等互动教学方法,帮助大学生了解创业选择、培养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

2.5 课程保障

实施以创业教育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评价体系和管理体系的改革,明确创业教育的学科地位。高校、地方产业界和相关社会机构共同参与课程开发委员会,依照创业教育的内在规律和实际需要进行课程开发,盘活校内校外两种资源,有效统合与创业相关的思政教育、通识教育、实验教育、实践教育和技能大赛资源平台,开展主要依托校内资源的认知式教育、联合社会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教育的体验式教育、依托校内外孵化器项目等实践式教育,服务于大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创业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

由统战部门、工商联合会或团组织系统等出面组织校企对接、产学结合。如通过“志愿孵化器”、“志愿授课企业家”、“志愿扶持青年企业”等授牌方式激发企业家的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依托地方产业长期開展专业实践活动。拓展校友网络、地方商会网络、实习网络和就业基地、创业基地等社会网络,配备创业业导师和企业导师,合理分配导师工作量,保证导师的工作环境条件,避免在一些高校实践中曾出现过的“临时帮忙”、“有劲儿使不上”、“处处受制于人”等种种妨碍导师顺利进行创业实践指导的问题。

开设创业教育必修课,广泛进行创业通识教育。开办创业教育辅修专业。大力进行专业课程开发,在各专业教学中将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知识要点嵌入、内化到专业课程中。在这方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通过项目化教学改革做出了可贵的探索。“以学生为主体、工作过程为导向、项目为载体、能力培养为目标、任务为驱动、素质教育渗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改革历经6年,该校毕业生越来越获得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同和赞誉。

3 结束语

面对全球化知识经济浪潮的汹涌奔腾,不管是个人层面、组织层面还是国家层面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对知识的把握、更新和及时运用的能力。为有效应对未来的竞争,必须扎扎实实、持续不断地革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合力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和文化氛围,培养品德高尚、意志坚强、甘冒风险、善抓机遇、学习能力强、技能熟练度高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

尽管目前创业教育师资缺乏,创业政策缺乏系统性稳定性,校内外鼓励创新创业的体制和文化还不充分,地方院校可率先普及创业教育,在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创新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利用体制较活和依托地方的优势,为教育教学改革探路,更可成为自身特色所在。

参考文献

[1] 杨坤.当代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 王雪峰,周兰珍,邹成效.大学生人格教育的设计与实施条件[J].江苏高教,2009(1):97.

猜你喜欢
高等院校创业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