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换人”:浙江制造走向浙江智造

2018-11-10 02:28吴锦宇
上海工运 2018年9期
关键词:机器换人换人用工

◎吴锦宇

意大利摩德纳大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后,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国际比较劳动法与劳动关系、法经济学、金融法学。 吴锦宇

发现

浙江省启动“机器换人”的动因

2012年浙江省开始启动的“机器换人”战略决策背后,是作为中国制造业大省的浙江必须直面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近年来,由于中国人口红利逐渐丧失,工人薪酬上涨,用工成本上升,导致企业总体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因此,部分生产制造类企业选择用机器替代人工。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人口流向经历了两次重大转变:第一次转变发生在1995年后,浙江人口流向由净流出转变为净流入。第二次转变发生在2011年前后,浙江人口流向由大规模净流入转变为小规模净流出。预计“十三五”及更长时期,省外人口逐步回流趋势不会改变。

近些年,浙江省外来人口与工业吸纳就业人口呈现减少趋势。据统计,2001—2010年,浙江省外来人口增加813.5万人,年均增长12.4%;而2011—2015年,浙江外来人口从1182.4万人下降到1174.3万人,减少8.1万人,年均增长率为-0.14%。外流入人口逐步回流,意味着浙江迁移人口红利的减弱。

2005—2010年,浙江工业就业人员从1160.3万人增加到1493.6万人,年均增加66.7万人;而2010—2012年从1493.6万人增加到1523.8万人,年均增加15.1万人。其中2012年仅增加1.6万人,工业新吸纳的就业人员也明显减少。

当劳动力市场不再如过去那般“供不应求”,已有工人的工资势必上涨,导致挤占了制造业原本就不大的利润空间。2013年,浙江省经信委针对30个工业行业、567家企业进行了“机器换人”专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75.7%的企业把“用工成本高”列为开展“机器换人”的首要原因。2014年,浙江省经信委对全省4445家中小微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受访企业不同程度存在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招工困难、用工成本高等问题。浙江省2016年私营企业就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为45005元,2013年为35302元,仅3年时间劳动力成本上升27.5%。

如果不进行自动化改造,制造业转移将必然出现。可见,转型升级是浙江小微企业谋求发展的根本出路。

调研

浙江省“机器换人”的利弊PK

●“机器换人”有利于减小低端劳动力用工规模。自2013年以来,机器人取代浙江传统工业工人约有200万人。

●企业推行“机器换人”,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质量,有助于改善企业的用工缺口和员工流失情况,用工的稳定性增强。

●“机器换人”的实施,提高了人均薪酬待遇水平,使企业职工工资大幅提高。“机器换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了劳动生产率,使大幅提高职工工资得以实现。2000—2010年,浙江企业总体用工偏紧,工业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从9853元提高到29515元,年均增长11.60%;2012年又提高到40270元,2010—2012年间年均增长16.81%;比2000—2010年提高5.21个百分点。

●“机器换人”缓解部分企业用工紧张状况。中智人力资本调研与数据服务中心公布的《2016年一线用工管理调研报告》称,2009年后长三角、珠三角等制造业密集地区开始大规模出现“用工荒”。“机器换人”虽然导致了制造业普工的减少,但它客观上有利于促进服务业的发展,通过“机器换人”释放出来的劳动力有相当一部分进入了服务业,有利于缓解服务业企业的“招工难”。一般来说,劳动密集型产业最容易被“机器”替换,而高技术附加值的制造业则影响较小。“机器换人”带来的产业链条也会催生很多新的岗位,例如设备维护保养、机器人二次开发、二手设备交易、机器人应用培训等。

●就业结构矛盾突出。转型升级、“机器换人”节省了大量劳动力,减少了经济发展对浙江省外低端劳动力的长期依赖,浙江省外劳动力回流比较明显。但同时,浙江省企业对相关从业人员素质要求明显提高,劳动力市场上技术工人、专业技术人员等明显紧缺。

●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压力加大。近年来,浙江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稳定在3%左右,2013年以来呈明显上升趋势,这有经济增长放缓的因素,但主要还是企业转型升级、“机器换人”带来的影响。

总结:浙江传统制造业企业普遍存在“低、散、短”问题,大部分企业仍然使用小型、低端的生产设备。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环境的逐步趋紧,传统制造业便遇到挑战。唯有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数控和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才能推动浙江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机器换人”对浙江省乃至中国来说是利大于弊。

名词解释

浙江省对“机器换人”的定义

中国官方对“机器换人”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最早提及的是2013年年底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布的《杭州市开展“机器换人”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文件中提到:机器换人,是指用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技术与装备代替劳动力,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

《2014浙江省两化融合发展报告》将“机器换人”定义为:企业通过推广应用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先进制造系统、智能制造设备及大型成套技术装备等,提高企业两化融合水平,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实现减员增效、减能增效、减耗增效、减污染排放增效和提高优质产品率、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

背景关注

浙江省“机器换人”时间表

2015年

12月,在浙江全省经济工作布置中,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提出,“浙江将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机器换人’”,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提出“机器换人”战略。

2016年

5月,浙江正式提出“555”推进计划。计划在未来五年,通过每年实施5000个项目,投入5000亿投资推进“机器换人”。

10月,浙江省政府发布的有关实施意见中将“全面推进‘机器换人’专项行动”列为第二项重点任务。在建设过程中,浙江省明确了以“机器换人”为核心的两化融合战略方向。

2017年

6月,浙江成立了12个省级“机器换人”专家指导组,在政策指引下,浙江11个地市均制定出台了鼓励专项政策,有些地区对符合条件的项目补助标准达10%以上。

2012年

9月,时任浙江省省长李强在2015年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上明确提出,浙江制造的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

10月,浙江省经信委随即抓紧制定并出台了《浙江省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发展行动方案》。通过“机器换人”来推动智能制造普及化发展。组织实施“机器换人”百项示范工程,并以责任书形式将“机器换人”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浙江省的各市、县(市、区),纳入各级政府的考核体系。

2013年

10月,农业部正式批准浙江省创建全国农业“机器换人”示范省。

2014年

7月,《浙江省“机器人+”行动计划》发布,浙江省成为全国率先公布“机器人+”方案的省份。

1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浙江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猜你喜欢
机器换人换人用工
以“灵活用工”破解用工荒是有益尝试
“信息超市”精准破解用工“两头难”
梅钢公司“机械化换人 自动化减人”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用工难”困扰西部地区:费力气招人 干一个月走人
中国制造业基于成本控制的“机器换人”问题研究
新华网:杭州未来5年推3000个“机器换人”项目
政企联手应对“用工荒”困境 推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